目前分類:發聲教學 (1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是一對一第四堂課,雖然學生的語調依舊平淡,不過音高已經回到正確位置,呼吸換氣也穩定許多,不會吃字或尾音消失了。通常最後一堂我會帶全身動能協調,也就是用拋球,讓學生感受聲音的集中、力度跟距離。

因為前陣子他認真練笑容,臉上表情已經明顯趨近正常,不再這麼僵硬,因此我試著幫他增加一些聲音的層次與變化。通常我會先從兩公尺,也就是十人左右的距離拋球,習慣後到大教室,做三公尺,約三十人左右的拋球演練,讓學生更適應身體的集中、力量與動態連續,最後回到小教室座位,將剛才的協調,轉化成近距離聲音,舒服好聽的聲音大致就成形了。

完成身體動能掌握,我會根據學生狀況跟想望,帶入需要的練習。在戶外或喧鬧場合的,讓他們更懂得用身體力量控制聲音凝聚;面對孩童或需要蹲、跪上課的,瞭解如何不會壓迫聲音;視訊、直播需求,則找到與螢幕跟看不見聽眾間的距離;想學變聲或唱歌的,幫他們找出更紮實飽滿的呼吸圓跟身體動能。

這次的挑戰是「在面部無表情下,讓聲音出現最基礎的起伏與情緒」。我請學生將拋球對象放在桌上、我身上、我身後桌上,這時就出現類似三塊板「答嘀空」中輕重的三種節奏、三種力道。再輔以倒八跟q字型的結合運用,倒八的往前圓就像是拋向我身後桌上的力度,倒八往後圓則是類似往桌上的輕身跳躍,q字型下方圓,就是往我身上的集中穩定。

說話其實是由很多呼吸圓組成,像游泳般不斷換氣前行。雖然上課時,我都會這樣跟學生說,但其實我並不完全理解我自己的說話圓長什麼樣子,我通常都只是畫上幾圈,就讓它隨著聲音畫面、對象情境發展。今天帶著學生練習,突然對自己的圓有點懂了,我理解了自己是怎麼在複合運用這些基礎概念。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生已經來到第三次課程,但他仍然對瞠目練習有些掌握不到,不知道該怎麼讓眼睛撐住。仔細觀察,的確他都只是在睜大眼睛而已。

原本我都是要學生感覺「眼珠像是被往後拉住」,但這招對他完全無感,於是我試著請他想像「眼珠往後退到後腦杓」。雖然一開始眼睛還是在亂跑亂轉,不過試個幾次,開始有撐住的力量出現,終於不是睜眼,是往後撐住了。有了這個力量,再請他拉眼角、睜開眼睛,最後想像眼珠後退到後腦杓,總算找到練習方向,聲音也穩定下來。

他說從小弱視,所以幼稚園就戴上眼鏡,第一次聽到比我早戴眼鏡的。我因為假性近視,小二就掛上眼鏡,中間度數增長很快,直到高中才緩和下來,一直維持度數到現在。那時度數快速增加,讓我有些焦慮,尤其我爸又說,近視超過一千度就會失明!雖然後來高二有位同學近視一千三百度,打破了這說法,但我也不想跟那位同學一樣,兩眼無神,看書時鼻子快貼到書上。

我爸教了我一些眼睛體操,那時為了不要失明,想到就會練習一下。今天突然又想起這些練習,尤其讓兩眼刻意向外分開的練習,可以強化兩側力量,便帶著學生練習。原本會跑來跑去的眼珠,果然就慢慢穩定,力度也增加不少,順利將聲音拉回正確位置,挺好的。

又開發一個新練習法,一起想像眼珠跑到後腦杓。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1113配音工會客語線上發聲課

第一次上四十二人的大班線上發聲課,上課前其實有些焦慮。雖然覺得這麼大班只能用講座方式上課,但上到一半還是決定一個個幫同學確認下巴跟眼睛力量,畢竟這兩個比較難掌握,還是得讓大家練習才行。

結果光下巴就用掉一半上課時間!但下巴練習就是這麼磨人又難纏,而且下巴很重要,這時數實在無法減少。中間休息時間迅速重新擬定策略,第二重要的臉頰,用掉後半場一半時間,最後半小時除了確認眼睛力量,還把舌頭跟畫圈也講完,覺得自己真是好棒棒!

雖然預訂內容在時間內完成,但還是多加了個看稿聲音投射練習,讓大家在後半段其他課程中,有比較好的聲音掌握度,再複習整合了一下今天的全部練習,延誤大家五分鐘下課。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位學生因為老是背著很重的包包,所以上半身姿勢一直調整不過來,下半身核心很穩,但上半身力量總是跑掉。

站姿說話已經沒什麼問題,就是坐姿還掌握不到。雖然就像之前醫生碎念我的情況一樣,不揹包包肯定能比較快解決問題,可現實就是他得常常揹這麼多東西出門工作,拿掉包包這選項暫時不可行。

既然無法不要背包,那就連背包一起加入調整吧!我先幫他在揹著背包的狀態下,將上身調整成正確狀態,要他感覺跟平時力量有什麼不同。再要他回家試著貼牆找到正確姿勢後,揹起背包感受兩者的不同,慢慢調整揹背包時的重心,以及轉移支撐背包力量的位置,應該就能解決最後卡住的這個問題了。

雖然看似現在還有很多狀況需要解決,但想到當初他來上課時,身體僵硬且用力位置幾乎不對的情況,現在的他身體放鬆多了,不像以前那樣僵直。

也許在旁人聽起來聲音並沒有太多改變,因為音高、說話方式什麼的,還沒有做太大調整,目前先專注改善呼吸,讓他說話不再尾音消失、聲音卡在喉嚨裡、無法大聲。目前看來這階段即將完成,接下來應該就可以往他想要的聲音走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最近幾位一對一學員都有共通特點,因為都有運動習慣,所以身體力量都蠻穩定的,重心也沒有太大偏差,但兩邊臉明顯不對稱,尤其上唇,說話時只有一邊有動,另一邊很明顯幾乎抬不起來。

只動一邊上唇對聲音的影響是,因為半邊肌肉沒力,所以句子講到一半就會「支撐不住」,讓尾音散開。加上臉頰、上唇力量變弱,口型也容易變成橫向過多,呼吸道壓的更扁,聲音更出不來,結果聲音變低、變扁,甚至出現喉頭音或聲帶被擠壓的聲音。

當我告訴他們我的發現,每個人都表示沒有注意過這件事,似乎從來沒有好好看過自己的臉。我對於這點總是挺訝異,因為對我來說,關注自己的臉在別人眼中是什麼樣子,超重要的!好吧,看來是我太過自戀。

我因為從小有假性近視,小二就戴眼鏡,有一天赫然發現自己的雙眼皮變淺,幾乎消失成單眼皮!為了這件事消沉了許多年,一直認為是眼鏡害的。後來學京劇練了瞠目,還放入發聲課練習裡,就這麼練了一陣子,驚喜發現雙眼皮回來了!完全就是我錯怪了眼鏡,是我自己眼睛周圍肌肉沒認真維持力量的問題。

其實就像少運動所以得上健身房,臉部肌肉也是需要「維護」的,否則就容易因為少說話或身體姿勢跑掉,導致臉部肌肉協調改變。因為變化不大,通常都以為「本來就會這樣」。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舉例說明

學生發訊息來,覺得自己練習進度很慢,有些氣餒。雖然在我看來,練習都有在進度上,但我可以理解這種,覺得自己怎麼好像老是在原地踏步的感覺,尤其目標訂很高遠的時候。

這時就得思考該怎麼舉例,用什麼接近他們生活的例子,讓他們理解為什麼還沒辦法好好控制、無法穩定做到。這其實挺接近扮演角色時,若沒有相同經驗,也總要試著用自己曾發生過的事,去盡可能貼近角色,排練時我也總是努力舉例,讓演員們同理劇中人物。

雖然最後,學生有些無奈的做出「也只能老老實實練習了」這樣的結論,但只要找回練習動力,一點點累積,有天突然就會了。跨過瓶頸前,總會覺得怎麼都停滯不前,但跨過去的瞬間,就會懂了。在跨越之前,也只能跟他們說:「找不到聲音方向的時候,就來找我吧~」

〈題外話〉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上個月發聲同學會直播,跟同學分享了我正在練上唇兩側肌肉,自己覺得還挺有效果的,雖然還沒有完全練好。

今天的兩位家教學生,正巧都是來上課時,臉部肌肉幾乎完全沒在動,經過兩~三堂課的練習,有練回一些臉部肌肉,說話時已經會動了,雖然只能持續幾分鐘。

因為蘋果肌剛開始恢復力氣,加上之前有練抬上唇,導致只有兩側、中間三個點在用力,今天幫他們加入抬上唇兩側後,等於有五個點一起抬升上半臉,力量比較平均,穩定度明顯就增加了。

不過這兩個點不太好練,所以照著林治療師的方式,用了透氣膠帶輔助,果然笑容就更自然了。看著他們原本笑起來很尷尬,或是沒笑容時感覺上唇下垂,現在至少沒笑容也不會覺得心情不好,笑起來更是變好看了。

看到他們自然的笑容,我也開心的笑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聲25期大合照
以往發聲最後一堂課,我總需要不斷調整學員身體狀態,自從多了伸展與核心課程,大家的聲音穩定度提高許多,但到了最後一堂課,也還是有些手忙腳亂,同學們總是顧了這處就漏了那裡。但這班讓我有些驚喜,雖然也還是需要一些微調,但跟之前的班相較,這班的身體穩定度都變高了。

這期調整了上課流程,也變更了一些練習,上課前其實很擔心,現在需要講解的東西變多,內容也更細緻了,六堂課會不會講不完?這六堂課走下來,發現自己也將練習簡潔不少,看來我也是有所長進。

覺得自己聲音也有在逐漸恢復,聲音穩定跟控制度都好很多,示範也能做得更細緻,拉出更明顯的差別,對於自己在這期的表現還挺滿意,希望同學們也滿意我的教學。

發聲25期心得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1017發聲25期

很喜歡這堂課。前四堂練習逐漸出現效果,大家對自己聲音掌握度也提升不少。雖然還是會有急切,也會有無法好好掌握的懊惱,但至少已經知道正確狀態的模樣,也能做到。

看到大家放鬆的身體,比較厚實的聲音,不再壓迫的聲帶,開始有力的穩定身軀,總會很開心。所以這週總會想給很多,但時間就這麼多,總要提醒自己不要講的太快,讓大家掌握到重點就好,貪多嚼不爛,強迫自己把心思專注在每位同學狀態上,小心調整著上課節奏跟內容量,完成紮實飽滿的一堂課。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朋友傳音檔請我聽聲音,我說聽起來聲音比較在喉頭,肩膀跟胸口力量用得較多。他問說,肩膀跟胸口用力很常見嗎?

自從有3C產品以後,還蠻常見的,若再加上少運動,背肌力量較弱,就更容易發生。可是他有在健身,為什麼還會有這樣的問題呢?因為我沒有看過他,所以無法詳細說明他的狀況,但就之前來找過我,幾個有在運動,卻肩膀、胸口用力的學生來說,通常都是伸展做得不夠,整個上半身肌肉繃緊造成的。

雖然外觀看起來很結實,但在我看來是過度用力,因為我是從說話角度看的,過度緊實的頸、肩、背、胸,對說話並不是件好事。不過因為有在運動,所以只要稍微放鬆,不要讓肌肉緊繃到影響說話就好了,在教學上屬於較輕鬆的個案。

其實他的聲音就一般狀況來說,算不錯的,發聲位置沒有偏差太多,但因為他想練的是進階變聲技巧,自然對身體協調上的要求較高。

這陣子有一些來詢問如何練蘿莉音跟正太音的年輕朋友,這是最近的流行趨勢嗎?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1003發聲技巧25期

這堂課我總感覺像在幫學生打通任督二脈。畢竟順暢呼吸的微妙平衡跟細微肌肉協調,用說的不太好理解。

前三堂不斷讓他們了解身體與呼吸之間關係後,再協助他們找到那平時很難感知到的平衡,舒服的聲音雛形就出現了。雖然這聲音還不能運用在說話上,但總算突破原本的失衡狀態。

早期教發聲,就發現幫學生把身體力量推出來,是最快的方式,只是當時需要用很大力氣,還轉換過好幾個位置。只要是身體感知較弱的學員,當下就得憑藉學員與我力量之間的抗衡,尋思如何轉換方式,找出我對力量平衡的認知哪裡還不足。

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伸展跟核心課的原因。在沒有那兩堂課之前,這週我總要花上許多時間,讓學生放鬆緊繃部位、轉移用力位置。有了前兩堂的鋪墊,即使聽不出來自己聲音,或感受不到自己身體力量差異的學員,也能抓到那微妙的差異,甚至開始聽出並感受到不同。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926發聲25期

明明這堂課練核心的是學生,但上完課我總覺得很疲累。因為我必須很專注的盯著每個人看,注意每位學生的用力方式是否正確。

一對一時,我只要專注在一個人身上就好,團班要隨時切換,每個人的用力習慣又不一樣,要在最快速度找到每個人的問題點,給予最重點的改善,沒有馬丁在一旁協助,只有我一人實在無法,這是為什麼這堂課採用雙講師的原因。

上身放鬆了,臀部力量就進來了;臀部力量進來了,就要微調左右兩側的力量。有位同學右邊大腿內側會不舒服,就得立刻掃描分析兩腳力量分布,發現是右腿稍微偏外側,協助往內轉一點讓力量平衡,就不會不舒服了。

雖然身體沒有勞累感,可是會想睡或只想放空,這是團班只收八位學員的原因。之前收到十二位,總覺得手忙腳亂,感覺腦袋就像超頻CPU一樣快燒掉了,後來減到十位,還是多了點,改成八位才稍稍鬆口氣。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到了電話訪問時間,總會有學生被我的來電嚇到,說怎麼三個月這麼快就到了;也有學生興奮的說終於等到我電話了,很想念我的聲音,是說想念我平時可以打來跟我聊天啊,但學生總說不好意思打擾我。

聊聊這幾個月來的練習,有些因為工作忙碌少了運動,也有些因為受傷,聲音稍微跑掉。專心聽著他們聲音,給予接下來的修正意見,順便跟大家聯繫聯繫感情,也挺好。

其實從八月開始,行事曆就不時跳出學生電話訪問時間已到通知,總是被我假裝忽略過去,今晚終於能靜下來好好打電話。雖說每位學生大概只聊三、五分鐘,但聊完也是要做個記錄,尤其這次除了一對一,還有發聲二十四期學員,將近十位學員電話打完一輪,一個多小時也就過去。

幾年前剛開始打電話時,總有些尷尬,後來學聰明了,上課時就先把我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請他們先記下,以免以為是詐騙掛我電話。所以後來接起電話也不用自報家門說是發聲課老師,可以直接進入聊天(X)主題(O)。

雖說回訪電話是在協助學生練習,但透過學生回饋,我也能收集大數據,知道上完課後練習可能會有什麼狀況,除了可以給之後的學生打預防針,提供他們參考,對我來說,可以對照周圍聽到的聲音,分析現今比較容易發生的聲音問題,對教學及能力提升上也有助益。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0919發聲25期

每回來到第二週伸展課,看似輕鬆的課,幾乎每個人臉上總寫滿痛苦。我是不知道同學們感覺如何,但我第一次練的時候,覺得自己被五馬分屍了,真是說不出的痛跟抖。

有時鄰居路過我們教室門口,看到我們放滿瑜珈墊,都會好奇的問,你們是瑜珈教室嗎?當他們聽到我們是聲音教室,臉上總是寫滿驚訝。我們的課真的很不像說話課。

但一個半小時練習下來,僵直的身體放鬆了,原本疲累的駝背直了,整個人感覺明亮起來。以前第一週課程帶呼吸放鬆,至少都要半小時,自從加了這堂伸展課,伸展後再帶呼吸放鬆,十來分鐘就完成了,超感動。

我現在做這些動作,雖然還是會有緊繃拉扯感,偶爾比較疲累時依舊會抖動厲害,但已經不會有如五馬分屍般的撕裂感,肌肉力量跟恢復度也好很多。這次搬家就挺有感的,雖然肌肉仍會痠痛,但不會像以前一樣不舒服或疼痛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期收小腹練習

學生在上完第二週身體重心課程後,報名了現代舞跟騎馬課程,兩位老師都說他肚子收得很好,還問他在哪裡學的,因為他們每次講半天,有很多人都還未必能做到,但我學生很快就做到了,而且很正確,學生很開心地說一定要跟我分享這件事。

收小腹的確是現代人的難題,在大多數人認知裡,所謂的收就是往內收或往外推,殊不知所謂的收小腹是用「捲」的,而且腰、腹這段必須保持柔軟,不是一昧的用蠻力。
每回到發聲第二堂課,總要花許多時間說明,還不停跟學員互摸,這部份跟學生有最多身體上的觸碰。說明時總是一臉茫然,摸個幾次做比較,慢慢就能感受到肚子的柔軟及運作方向,這時再協助運用臀部力量帶動,讓腰放鬆,大概就能感受到肚子那細微的「鉤住」力量。

雖然練收小腹最花時間,但只要理解了,通常是大家最有感的一堂課!因為中段核心肌群穩定,加上臉部肌肉有了基礎協調,聲音自然就會慢慢回歸正位,穩定許多。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說他又報名了另一場唱歌比賽,練唱時,高音感覺有點卡,所以又回來上課。聽他說話的聲音,比上回又厚實許多,畢竟唱歌需要的力量比說話大很多,能控制較強的力量,說話聲音自然更穩定。

我請他先唱一遍,發現他的身體重心不太對,放的太前面了,印象中上次好像沒有這樣的問題?於是請他唱上次比賽的歌,果然重心比較正確。了解問題所在後,先幫他回憶身體重心位置,再強化收小腹與放鬆胸口的感覺,最後用拋球喚回以全身協調帶動聲音提高,讓力量穩定在核心,保持下巴到胸口的放鬆。

因為他的工作不太需要說話,所以當初沒有帶畫圈練習,回復身體記憶後,再利用倒八字型跟q字型畫圈,找到呼吸最舒服的狀態,即使是最後一段不斷拔高音的副歌,也都能上去了。

我問他這次怎麼選了首這麼難的歌?他說這首比較熟悉,不需要再背歌詞。好吧,這的確是個好理由,至少對不擅長背歌詞的我來說,應該也會這麼選擇。而且練這種有難度的歌,可以增強聲音控制度,也挺好的,可以抒壓兼練功。

我自己也都用唱歌練聲,一來是愛唱,二來用唱歌比較感覺的到力量跟位置,也容易控制在正確位置,唱完再改成說話,慢慢就能習慣並找到位置及力量的轉換狀態。這次帶著他練習,順便把自己的程序走了一遍,也算是驗證這樣的練習方式,是否能應用在學生身上,因為需要拆解說明,對於身體各部位的整體連結,又多了一些細節與角度,我也獲得了不少成長。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上個月才跟一位學員說,你是我第一個遇到把力量都放在大腿上的人,結果今天又來一個,而且同樣肩膀上身都很緊繃。有時同個時期來的學員都有相似情形,就像發聲團班,明明都來自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報名的學員,可是常常同一班有類似情況,也許這也是某種吸引力法則。

上下半身分離,肩膀、胸口緊繃,已很常見,但還真是第一次看到線條這麼「漂亮」的,上週花了十來分鐘,將肩膀放鬆,力量轉移回背部。今天一進門,上身線條就沒這麼「緊實」了,總算柔和許多。

肩膀問題解決,接著就是腰,通常這兩個地方都是同步拉扯,繃著腰雖然看似抬頭挺胸,其實身體整個都卡住。要放鬆腰,先從找到臀部力量開始,然後收小腹、鬆開髖關節、膝關節,讓三者聯動,折騰半天終於協調後,學生總會說,這樣看起來不會彎腰駝背嗎?這時我就會請他們拿出手機,幫他們拍張照,讓他們看見彎的不是腰、駝的不是背,其實是前傾的脖子導致這種錯覺。

雖說都是把力量放在大腿,肩膀、胸口、腰也都很緊繃,卻又有些不同,像今天的同學是大腿兩側力量不夠,而且上回那位同學平時沒在運動,這位同學反而有很好的運動習慣。有時用錯力比沒在用力還麻煩,沒用力只要開始用力就 行,用錯力得先放掉用錯的力,才有辦法讓該用力的地方用力。

今天上課前,學生說他的困擾是不管怎麼大聲,聲音都傳不出去。身體調整回來後,即使輕聲講話,聲音也能傳出去了。就像這週口語表達營,第一天我總會跟孩子們說,我沒有要你變得很大聲,只要你的聲音能夠讓最後一排聽見,小聲也無所謂,我會教你怎麼把聲音傳出去。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上課的學員,能感覺到他的共感能力也挺高的,果然下課時,他說在聽我講解時,能看見我的熱情跟專注有很清晰的圖像畫面。我大概理解他在說什麼,雖然我看見的模式跟他不同,其實很類似。

我自己覺得跟林治療師的模式比較接近,只是林治療師除了看見,還可以直接以精準手法「修正」,這部分就比我強很多。我從小手就很笨,即使我試圖將拆開的東西復原,卻總是徒勞無功;我愛組模型,可是只要細緻一點的部位,就會被我搞砸;高中生物實驗時,我找了同學組隊,我負責看顯微鏡,他負責切片,因為我怎麼也沒辦法只切出一層細胞;大三的嫁接實習,讓我認清絕對不能塗炭生靈,怎麼種怎麼活的地瓜,硬生生死在我手上六棵,同學看不下去,偷塞一棵讓我交作業,才沒被當。有時覺得我的手可能有黑魔法,只擅長破壞。

跟高感學生上課的好處是,他們在描述感受到的身體狀態,用詞比較精準,讓我看見更細緻的問題,察覺到之前沒注意到,讓判斷能力持續精化,將這些細節,拿到其他學員身上,能更快速解決問題。像瞠目練習,現在已經細緻到將力量集中控制在只有眼皮的微張開,今天解決了一位學員眼皮耷拉的困擾;或是利用側腰的放鬆,協助學員找到上下半身的協調。

希望有天我也能到達庖丁解牛階段。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舌根用的好說話吞嚥沒煩惱

我通常都會用「一」這個音,讓同學們理解臉部肌肉用力的方向跟位置,後來跟著林治療師學習,發現也可以當作舌頭力量的範例,用舌尖跟用舌根念「一」,光共鳴的飽滿度就差很多。

今天的學員小時候住國外,十歲才回臺灣,所以英文很流利。因為他說國語時,有舌尖過度用力的問題,我今天讓他做唸「一」練舌根的練習,他講得有些吃力,我請他改唸英文的E,結果他的舌頭輕鬆回到正確位置。我笑著說,明明都是「一」,為什麼兩個「一」聲音不太一樣?他說,對耶!怎麼會這樣?

其實不只他這樣,很多會說另一種流利語言的同學,都有類似情形。前兩天跟艾美講錄音時,​也有提到這部份,我自己是這麼推測的。首先,中文本來就是比較難的一種語言,有複雜的聲調及口型,以我熟悉的客語來說,就有入聲字、閉口音等,國語即使是簡化的中文,只剩四個聲調,相對其他語言,複雜度還是高的。在這種情形下,國語又是我們從小說慣的語言,只要周圍的人聽得懂就好,不需要太講究,便不像學外語會認真練習發音。最後再加上當年政府來台,為了快速推廣國語,許多老師其實不會教,或甚至連口音都不正確,才導致現在這種結果。3C產品讓脖子前傾、姿態不正的推波助瀾,也讓舌頭更加前推,造成舌尖用力,結果本來就很難的發音,變得更含糊了。

今天舌頭練習結束,學生的國語就跟英文很接近了。我再教他用抓舌尖的方式,快速感受舌根力量,再搭配感受說英文時位置跟力量的不同,應該練個幾週就能找回舌根力量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下課前,叮嚀學生千萬不要刻意做表情,在臉部肌肉控制還不好的狀態下,很大機率會變成錯誤情緒。當然開心笑的時候,還是可以笑著說話,這是真實情緒沒問題,但千萬不要刻意微笑。

發聲課來到第二堂,上課前,學生請我先聽他的專訪音檔,他最近開始上節目了。儘管臉部肌肉比較有力,眼睛練起來了,聲音清亮許多,但仍習慣用上半身力量拉抬,導致聲音聽起來不太真誠,完全沒有對象感。當下立刻重組練習順序,先幫他建立基礎對話感概念,才進入收小腹、力量重心放臀肌的部分。

一開始花了不少時間,讓他理解「對象感」這件事,這也是我放在第四堂課練習的原因,在對身體跟聲音掌握度不是很高時,抽象的聲音對象感不是很好懂。自然又是用同一句話拋球、用手帶動,慢慢感受不同。收小腹總是最費時的部分,雖然最近蠻多學生深蹲姿勢蠻正確的,但多數同學都有腰過度用力的問題,而腰會用力都是因為肚子是硬的,沒有正確收小腹的關係。只要這部份對了,腰就鬆了,髖關節也活動自如了,胸口放鬆自然就容易了。

該放鬆的都放鬆後,該用力的就會自動就位了,這時學生總會說,就這麼一點力量喔?是的,就是因為力量只有這麼一點,才需要花這麼多時間,練發聲最麻煩的就是得「看見」這微小的差異。

這時再回到對話感練習,他就比較聽得出差別了。有了對話感吸引觀眾注意力,還得走進觀眾心裡才行。就是這時告訴他千萬不要刻意做表情,用他原本不是很有感情的聲音就好。畢竟他的專業這種聲音算正常發揮,在還沒熟練前,謹慎點先打安全牌比較安心。只要在需要跟觀眾交流走心時,把手放在胸口說話就好。啊?放胸口?有差別嗎?我說,你直接試試看啊,隨便說一句話,先用你原本方式說,然後把手放胸口。學生做完後驚奇的說,真的不一樣!為什麼?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