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多數學生困擾於說話太小聲,但偶爾也有跟我一樣,需要控制音量,學習如何小聲的學員。
說到小聲,大多數人總會直接放輕力量,或是讓聲音發散、變虛,但這樣容易聽不清楚,對聲帶也不友善。每次在醫院等需要輕聲細語的場所,很常聽見有人這樣說話。
如果大聲是把聲音拋出,小聲就是把聲音收進身體裡再拋出,身體使用的力量一樣,但因為先把聲音「收進身體裡」,所以聽覺上便感覺變小聲了,但仍能保持紮實及清晰,聲帶也不會受影響,只有身體需要用比較多力氣而已,也就是使用更有力的腹式發聲。
若把音量放在一條線上來看,最放鬆舒服的音量,使用的力量是零,越大聲跟越小聲則是往兩端延伸,用的力量是一樣的。通常我會在發聲最後一堂課,找到身體力量、理解呼吸圈後,才帶這個練習,學習如何把聲音「收進身體裡」。
將聲音「收進身體」的概念,有點類似貓叫。大聲說話類似狗叫,很直接的將聲音往外推出,像是直接投球,聲音感覺比較有攻擊力。貓叫則會先往內收,類似將手往後轉一圈,才將球拋出,將聲音先收進身體再出去,聽起來音量就會小上許多。
一般我會用畫圈帶練,越大聲就是越大的圈,越小聲就是越小的圈,不論更大聲還更小聲,身體都會感覺越來越用力。上課時,我都會示範能夠讓最後一排聽見的小聲。
若聲音集中練的好,甚至還能做出只讓一人聽見的清楚悄悄話。也就是小聲的往一個方向前進,旁邊的人都只能模糊聽見有聲音,聽不清楚內容。
這概念有點類似賣油翁的故事,讓油凝成細線,從銅板中間的小孔穿過,不沾到一滴油。只要理解發聲原理,想要怎麼控制聲音都沒問題,不論是配音員的變聲,亦或腹語術,都是精細控制聲音的結果。
就像我們每個人都會跑步,可是想跑得好,就得學習正確方法;想成為運動員,就得讓動作、協調更正確,練習時間增加;想成為頂尖運動員,更是得將整體能力和練習量,提升好幾倍。
每個人都有機會練出自己想要的聲音,只是想望越高,就需要更精細的聲音控制,花更多時間練習。因此我會根據學生需求,給予他們練習標準,對我自己則是以奧運選手標準訓練跟要求,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