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聲音 (7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40712搗蛋鬼莫札特

兒藝節國外團隊演出,是每年得想辦法排進暑假滿出來檔期的重要排程。

欣賞親子節目,不止台上熱鬧,台下也總搬演著好幾齣戲。孩子的開心總是很單純,有時台上演員不過彎腰撿東西,都能讓孩子樂不可支,就喜歡孩子的這種純粹。除了笑聲,也常有令人莞爾的童言童語。

20240712搗蛋鬼莫札特

當台上演員寫下Wolfgang時,聽到後排孩子唸著wolf(英文挺好)問媽媽,這個字什麼意思?媽媽說,結束再查。我很想轉過頭跟他們說,這是莫札特的名字喔!此時內心莫名有種得意,我知道他寫什麼喔!下一刻啞然失笑,到底自己是在得意什麼。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劇有感】角落中的人性轉變

一直找不出時間看柯南跟腦筋急轉彎2,倒是看到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就直接刷票了。

畢竟電影以後還有機會看到,劇場錯過這次,就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次。尤其疫情後,國外劇團演出更少了,像今年TIFA都是與臺灣劇團聯演,雖然多了個貢丸劇場,也會邀請國外團,但大概是犯冲,常常跟我的時間不搭。

這季英國國家劇院現場,竟然挑在最忙碌的暑假上檔,幸好每部都還能硬擠出一場次時間,這次都冷門劇,放映時間少的可憐。對於英國國家劇院現場,已經有了十足十的挑劇信心,只要確認是沒看過的劇,就直接對行事曆買票,所以通常都到開演,才知道在演什麼。

今天這齣舞台很特別,只有一個類似房間一角的三角形空間,三位演員,除了主角好人赫德,另外兩人不斷在轉換角色,表情、姿態的精準拿捏,如同評書般精彩。尤其有一段同時媽媽、老婆跟主角對戲,秒切換兩個角色,並做出樓上、樓下對話的差異,就像我們在故事劇樂部演出時,做出的空間效果,感覺特別親切。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第二屆管風琴藝術節

以為今天是管風琴音樂會,所以挑了個管風琴視角,結果是合唱跟弦樂演出,變成了提琴遮擋視角,不認真看節目介紹就會這麼耍寶。

不過這麼近距離,像回到那年的維也納,戶外到處都是演奏會,不論街頭、公園,走到哪聽到哪,整個城市都是音樂廳,好喜歡這種感覺。

雖說視角選擇失誤,但因為距離近,可以仔細觀察臉部變化,忍不住在台下跟著開合起來。除了忙著複製17位歌者,也將每個人身體狀態從頭到腳感受一遍,比較著男女生的不同。

既然在比較男女差異,便開始對比女高音、男低音的共鳴狀態,並試著切換跟兩者一起同步,因為女高音、男低音差異較大,大致上能快速切換。但女中音跟男高音,因為兩者很近似,切換上還無法這麼得心應手,需要再繼續練習。前幾年靠著線上課,聽力跟感受敏銳度,又提高不少。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次遇到呼吸道疾病就會很焦慮,本來氣管就很弱的我,那年到捷克落地就開始咳嗽,咳十來天回臺灣,演變成支氣管炎,吃了兩個多月的藥才恢復,就此落下病根。

但也是那次開始,每次只要覺得「胸口空了」,就知道不妙。胸口空純粹是個人體感,那次支氣管炎,我甚至可以明確感覺到支氣管形狀,因為不舒服的搔癢感,描繪出了氣管輪廓。但大多時候,就只是胸口像塌陷、被挖空,有種說不出的空空落落感,類似搭雲霄飛車下墜時的那種不舒服感而已。

最可怕的就是遇上氣管收縮狀態,像是空氣被抽出去般,所有氣管揪成一團,變成壓扁的吸管往中間集中,還會引發瘋狂暴咳。這種時候如果需要講話,得用意志力將呼吸控制在最輕巧狀態,避免刺激喉頭跟氣管。偏偏對說話習慣用力的我來說,輕巧講話就已經是需要刻意控制的方式,在生病、吃藥造成的身體與腦袋雙重遲鈍中,還要套入雙重力量控管,實在累人。

這也是喉頭或氣管不適時,說話聲音容易壓在喉頭前方的原因。除了因為身體虛弱,下半身力量很難維持外,胸口及喉嚨的不適,會讓身體無意識的不斷將胸口、脖子往上往前拉伸,引發惡性循環。如果沒注意,病好之後,仍繼續維持這個方式說話,就會久咳不癒。這幾年疫情關係,我常在幫學生解決這個問題。

生病時還是要多休息、少說話,重點在身體恢復後,說話習慣也得恢復才行。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劇有感】將龐大故事濃縮卻不失真的呈現

開場時的花絮,編劇說要將三百頁的書改編成舞台劇,是件不容易的事,完全能理解啊!每次故事劇樂部劇本,也總是得忍痛捨棄一些覺得精采的片段,但又不能破壞故事整體性,主線內容得讓觀眾理解並清楚交代。

這齣戲導演、編劇都是書迷,我感同身受!因為故事劇樂部演出的每個故事,我也都很喜歡!看完書以後,覺得很有聲音畫面,才會想轉化文字,跟大家分享,希望聽完我們說的故事,大家也能喜歡並閱讀原著。今天上半場結束,我就想找書來看了。

在這麼短時間,要完整呈現出作者的原意,有時還得根據畫面增加一些內容,讓整個故事有高潮起伏,更具可看性。根本還沒開始進入劇情,導演跟編劇就已經完全收服我了,理念非常契合。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劇有感】充滿「劇場戲法」的演出

中場瞬間燈暗時,我才發現自己呈現眼睛睜大、口微張的入神表情,就像我妹小孩看電視看到入迷的模樣。

書跟電影都看過,不過我本身不是很愛這類型作品,雖然會引發思考,但對故事並沒有太大觸動或感受。但這齣戲的編劇跟導演實在太強大了!不但讓我簡單理解了這個故事,呈現出來的舞台手法只能用驚人來形容。

船在舞台出現的瞬間超震撼!根本就像電影轉景,瞬間就切換到暴風雨小船上。主角跳進海裡那一幕也超酷的!這時就會很感謝是看影片,因為近拍的關係,能清楚看見舞台機關,這劇院的舞台好讚喔!好喜歡!

英國國家劇院現場演出前都有主持引言,雖然那時就有出現動物偶跟主持人互動,但在舞台燈光等效果結合下,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畫面,明明可以看到操偶師,他們卻會莫名隱形,就像在台上看到活生生動物一樣!這種「劇場戲法」,是我愛上舞台劇的原因之一,每回看到像藝術品的偶戲,都會超感動~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劇有感】固執是需要因應時代跟人修正的

多年前有次到威秀櫃臺換票,售票員好奇問我說,這到底是什麼演出?為什麼票價這麼貴,你們還買來看?我跟他解釋這是拍攝劇場演出,他那張依舊不是很理解的臉,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雖然電影很好看,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看戲,我愛戲劇的整體性。雖說拍成影片還是會像電影一樣拉近鏡頭,但能看到國外經典劇目,又有中文字幕這點,已讓我非常感激。而且發現這幾年觀眾有變多的趨勢!一開始之冷清的,有時一場不到二十人。

由於對紐約地理不是太熟悉,一開始跟的有些吃力,看到下半場鋪滿舞台的地圖,心中默默感激導演跟舞台設計。

每回看著開創者先驅傳記故事,都頗有感觸,畢竟我也是個喜歡跟別人走不同路的人,大概能理解那樣的心境與艱難。我相信正確的固執是必須的,但我也認同他底下員工們說的,還是得看風向跟顧及他人感受。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1125狂森巴

對舞蹈領悟力低落的我,進場前就做好「看不懂純欣賞」的覺悟,沒想到一開始就很吸引人,正想著這舞者身體也太柔軟,就迎來燈亮的震撼。

因為舞者沒有穿衣服,又是在小劇場裡,可以很清楚看見肌肉細微呈現!原來背肌可以這樣動!原來腹部肌肉連續慢動作長這樣!原來核心聯動臀部是這個樣子!今天看的格外專心,深怕錯失任何一個細節,感覺是來進修,不是來欣賞演出的。平時思考的一些概念,今天驚喜的在舞者身上看見了,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除了足球,對巴西的理解,一直只有曾是葡萄牙殖民地,雖然偶爾會看到關於巴西的新聞,卻也沒太留意。原來黑人問題,在那裡也很嚴重,我以為只有原住民與歐洲移民的衝突而已。

「對巴西人來說,黑人不算是人。」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之前雖然曾有學生請我去聽他講課,給他一些上課時的聲音意見,但這還是第一次坐在下方,聽自己學員的講座。

平時聽講座,其實也會習慣注意講者的說話方式或用力部位,畢竟已經是職業病。但聽學員說的差別就是,一般講者的聲音開始長什麼樣,到最後大概也都一樣,但上過課的學員,尤其這位同學前不久才結束課程,還沒完全習慣新方式,就會有「分段差距」。

開始的十五分鐘,聲音都維持的蠻穩定,在台下聽得挺感動~但漸漸舊習慣跑出來,力量轉移回肩膀,前推力量變多,說話聲音變重,重心慢慢前移到腹部,身體開始前傾,二十分鐘後打回原形。

原本以為會這樣一路到最後,沒想到講座進行到一小時左右,聲音竟然回復了一半,我挺驚喜!發現學員做了單腳站的動作。不知道是有意為之還無心插柳,因為單腳站立時,為了穩住身體,就會將前傾的身體重心拉回正確位置。不過因為肩膀已經回到習慣用力狀態,這部分比較難意識到,所以沒辦法回到一開始的穩定聲音,有些可惜,這時的我超想衝上台幫他放鬆肩膀!放鬆肩膀就正確了啊!我默默在內心吶喊了一下。

第一次全程觀察學員學習後的聲音使用狀況,挺好的。一來可以對照自己當初的練習過程,了解學員跟我之間學習的差異。對於之後來學習的同學,也更能根據他們狀況,給予接近實際的學習預測跟評估。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澳洲背靠背劇團

「神經多樣性族群」這個名詞聽起來很陌生,若是換成「身心障礙者」,大家應該馬上就會「喔~」表示理解。正巧昨晚看了公視關於跨性別的「我變性故我在」主題之夜節目,一般大家熟知的「變性」這個詞,從跨性別角度來說,卻是在做「性別確認」。

澳洲「背靠背劇團」集結了被社會視為身心障礙者的演員,像自閉症、智力障礙等,當他們在台上做出被視為「次等公民」倡議,或述說著「人類在面對覺得比自己低等的人,就會以暴力對待」,映照回所處的社會環境,竟讓人無法反駁。

「正常」究竟是以什麼為定義?為什麼被視為「不正常」的人,就不能擁有與其他人對等的權益?連犯罪者都在倡議要尊重他們的人權,廢除死刑了,那我們口中的「障礙者」權益又在哪裡?尤其跨性別看起來就沒有什麼障礙,很容易被歸類為「因為不喜歡自己的身體,所以想整型」這樣的論述裡,但他們其實也很想知道,為什麼腦子拿到的是XY(XX)染色體,身體得到的卻是XX(XY),這種MAC系統錯裝在WINDOWS電腦的莫名狀況。

今晚演後座談時,發生了一件小插曲,有位觀眾問了跟自閉症有關的問題,那位自閉症演員覺得被冒犯,生氣起身離席,場面一時有點小尷尬。那位觀眾講的不是很有條理,我其實也不太懂他的問題,但從他問問題的語氣聽來,我想他應該也不是故意要冒犯演員。撇開他們是身心障礙者這件事,就像我們平常跟同學、朋友相處,有時也會踩到對方的線,引發吵架或生氣,每個人本就有自己容易被觸發的雷。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剛看到心理師朋友說,他有時不太喜歡告訴陌生人他的工作,因為不少人覺得心理師會通靈,知道後就很難放鬆聊天。我大概可以理解他的尷尬跟無奈。

通常陌生人問我是做什麼工作的,最常有兩種反應,一種覺得很好奇,不知道我這工作是在做什麼,很想問,但又很怕冒犯。也常有人聽到我是教說話、教聲音的,臉上就會出現緊張神情,彷彿我正在考核他的聲音,有些還會直接說,我的聲音沒有很好,然後乾笑,甚至還有人說,那這樣不敢跟你一起唱歌了。

其實我很少會主動說別人聲音不好,或給他人建議,畢竟這跟算命的說你印堂發黑,你會覺得他是個江湖術士或詐騙,是類似的情況。通常我會主動說的,都是曾經上過課的學生,我覺得自己對他們有責任,所以如果聽到他們聲音偏差,會提醒一下。

雖然聽到壓聲音很嚴重,或真的很虐聲帶的說話方式,真的會很想衝上前拜託不要再這樣說話了,但都會忍住,只是會在心裡默默分析他的用力方式,畢竟難得遇到這麼好的反面素材,不把握機會實在浪費。

所以常在聊了一會後,知道我的工作,問我聲音如何,我反而會請對方再講幾句,這時對方總會訝異的說,剛才我們不是聊很多了嗎?是聊很多,但我沒有把注意力放在你的聲音上,分析聲音其實很耗能的。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進場字幕機就大大打出謝幕可以拍照錄影上傳打卡,那時還在想,謝幕有什麼好拍照錄影的,結果演員們就來個大合唱,原來錄影的點在這。

因為喜歡鐵達尼號,加上還沒去過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的大劇場,雖然猶豫了一會,還是買票了。果然還是弱在演員的聲音,雖然唱的很好,聲音卻是包住的,而且高音明顯也是飄的,所以情感呈現還是少了一點。像是整齣戲包上一層保鮮膜,對於習慣跟台上同步的我來說,這種感覺挺難受的,所以後來就不愛看這種戲了。

這麼好的一齣戲,如果張力有出來就更好了啊!每回看了這樣的戲,我總會帶著這般遺憾走出劇場,胸口總有種卡住般的難受。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一結束就衝到簽名會現場第一排搖滾區等他們。明明知道他們會唱,還是忘了先開錄影等著,又漏了好幾秒。他們今天安可曲唱了上次簽唱會那首,很開心的跟著對嘴,這幾天重複播放到差不多也記得旋律了。只是聽過近距離現場,拉回到音樂廳,總覺得有了距離,少了那天正前方搖滾區被聲波包圍的立體感。

20230805瑞典ZERO8男聲合唱團

雖然上場曲目比較多我喜歡的,不過這場有不少個人獨唱,我一直很好奇一位團員的聲音跟我想的是不是一樣,正巧他今天有一小段獨唱,聲音就對上了。不過也因為比較多獨唱,加上他們會輪流介紹曲目,而且我兩場買同個位置,總覺得今天聲音沒有上一場來的完美。本想說是不是我今天比較累,所以覺得聲音有點落差?剛才回來比對兩段影片,果然他們前一場肩膀比較放鬆,今天都稍微有出力,所以下半身力量沒有上回紮實。其實並沒有差很多,只是上課時我習慣幫學生比對練習前後聲音,需要聽到很細緻的聲音,而且那天有位團員一開口我就愛上他的聲音了,可是今天他的聲音共鳴跟厚度弱了些,因此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尤其二十幾個人一起唱,整體能量場,自然比一個人的容易察覺。

雖然今天這場也很讚,不過有聽到上一場真是太好了,好喜歡強盜的女兒那段組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簽名會彩蛋!直接現場開唱,超感動!

來自瑞典的ZERO8男聲合唱團,不止唱歌好聽,講話也超好聽!那段強盜的女兒搭配著劇情,讓我直接代入故事畫面,如果我們的演出也能搭上這樣的音樂一定超棒。可惜一旁的說書人(翻譯)沒接到指揮丟過去的情緒,不然那一整段簡直就是精緻小巧的人聲劇!指揮丟過去的瞬間,我直接在腦中把台詞情緒接上,那個拋接超讚的啊!翻譯沒接上的瞬間,我心中有些小失落,因為情緒分離,那幾幕被切割成獨立段落,少了很多情感連結,超可惜。

20230731瑞典ZERO8男聲合唱團

一開始只是在欣賞他們美妙合聲,突然發現一位我以為是低音部的人,卻是中高音!在訝異中,我不自覺的跟著他們的身體流動走,發現自己似乎可以「看」見他們的聲音。而且即使是同個聲部,不同人,共振位置或方式也有些不同。我試著一起同步高音跟低音的共振,突然明白彼此位置間的異同。可能因為第一次聽這麼多人的人聲團,加上整團都是男聲,可以放在同一基準點上做垂直面比較,更容易看出彼此的差異。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聽管風琴講座,沒想到還挺專業的,連會後提問整個都超有深度!大半的人都在認真做筆記,讓我忍不住也寫了一些重點,感覺好像也需要認真一下。

從管風琴的結構開始講起,到巴洛克時期各國管風琴風格的差別,最後帶到現代管風琴,整場講座很有系統、也很清楚,對於管風琴的理解又多了一層,開始能試著去分別不同音色。

原來希特勒也會彈奏管風琴,常常在聚會時彈奏給黨員們聽,提振士氣,學到了管風琴冷知識。最早的管風琴竟然是用水壓演奏的,還看到15世紀到現在還能使用的原始管風琴、世界最大的管風琴、迪士尼造型奔放的管風琴、竹製管風琴,尤其是那間被管風琴圍繞的百貨公司,感覺在裡面逛街心情會很愉快,卡可能常常不小心刷爆。

還認識了類似管風琴發聲樂器的韓國笙簧,是說我一直覺得笙簧的吹管好像杯子,吹奏時像是一直在喝飲料。教授說這是唯一可吹奏泛音的樂器,有三度音域,而且中國的笙音域更廣,感覺超酷的。

很喜歡教授說的,演奏電子管風琴就像在家裡聽喇叭,聲音都是從同一個地方出來,演奏真的管風琴,因為聲音會從不同音管出來,感覺會很不一樣,所以聽現場也會很不一樣。的確,這也是我喜歡管風琴的原因之一,期待明天的音樂會。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衍聲LOGO

第一次來教室上課的學員,稱讚我們的LOGO很漂亮。

設計師蓋曄說,他是用聲波跟黃鶯形象做出這個圖的,因為他希望來上課的人,最後聲音都能如黃鶯出谷般好聽。整個就是打中我的心啊~不過因為黃鶯太圓,感覺很笨重,所以我請他修成現在似蜂鳥的俐落模樣。

當年談了三個設計師,但都覺得他們不理解我在說什麼,凱婷說他同學也在做設計,不過是抽象的工業設計,問我要不要試試。看了蓋曄作品,覺得也許他能理解我想要的東西,果然我倆相談甚歡。蓋曄還問了我一個問題:有可能把一個人的聲音從直笛變成鋼琴嗎?(請參閱:是直笛好?還是鋼琴好?一文)

第一稿他給了我七個圖樣,我選了現在這個,他說,我也覺得你會選這個。這LOGO我第一眼見到就很喜歡,可是它「不是活的」,結果就在這卡關了,我不知道怎麼形容活的LOGO該長什麼樣子。蓋曄照我說的試了四款,但我都覺得不對,他說會再試一次,如果還是不行,這個案子到此結束,請我找別人。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之前接到一個要求中性聲音的試音,希望聲音聽起來不像男生也不像女生,要很中性,傳來的國外示範音檔,的確聽起來似男又像女。那天錄完,其實不是太滿意,感覺自己並沒有把中性聲音特質掌握的很好,那天開始,就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之前一直在研究的都是男聲與女聲的不同,那天看了寶塚紀錄片,發現男役跟女役的說話方式,跟我研究出來的「流動」很像,既然聲音已經確認,自然就研究起身體差別,發現男役、女役身體重心位置似乎有些不同。

因為拳擊教練總會放他學生練習的短影片在IG,正好成為我的研究素材,發現男生跟女生習慣的位置果然不一樣!雖說基礎重心依舊在臀部、背部,不過女生偏下背,男生比較靠近肩膀。我試著轉換了一下男聲跟女聲,果然我的身體重心就跟著轉移了!真有趣~

今天去聽一場講座,主講人的聲音就有著上回我聽到的中性特質,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真是個超讚的研究素材!果然他的身體重心在講話過程中,也是不斷在轉移的,這部分挺有趣的,值得好好思索。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講座

今天聽講座還蠻有感的,不過我沒有不敢說的問題,只有該怎麼說的問題,總在得罪人之後,才會意識到並好好反省檢討。當年曾因為不爽老闆硬要我們去吃宵夜,又一直要我們提出問題,我就把我看到的問題點全說了,差點跟老闆對嗆,整個就是一個不懂事的毛躁傢伙。

其實我小時候也不太敢提出問題,但高中時遇到很好的生物老師,他總會耐心回答我們提出的奇怪問題,像是騾子有沒有生殖器之類的,如果他也不知道,還會幫我們問產業界的朋友。大學桌球社時,大家都以名字平輩相稱,第一次社團活動,我們幾個小大一就不客氣的指出學長姐辦活動不完善之處。

大學嗆學長姐,出社會嗆老闆,後來自己當了團長跟老闆,發現底下人竟然都不喜歡提問題,還真不習慣,私下找他們溝通好幾次,才能讓他們理解頂撞我是沒關係的。雖然被說哪裡做不好,肯定是不好受,但錯了就是錯了,儘管還是會找點理由辯解幾句,最終還是得面對並修正錯誤。

然後因為今天講者是女生,兩位翻譯是男生,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明明臺上講者的聲音穩重有力,第一位翻譯卻因為音階不夠高,加上沒有做出一樣的空間感,導致只能用拖音表現講者速度,加上他習慣把重音放每句後半,聲音變得像在對小孩說話,甚至感覺在撒嬌,形成一種很有趣的可愛感,尤其對比於這場專業的大型講座,更是強烈。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最近迷上一齣廣播劇,為了追劇,超認真伸展跟打掃,還有下樓跑步。幸好這故事只有三十幾集,不然像之前有一千多集,那真是都不用工作了。

一開始下載APP只是為了聽評書,自從發現有三體多人廣播劇,聽下去就欲罷不能,之後專找多人廣播劇聽,聽了幾個發現層次有差,常常聽沒幾集就換一齣,只好翻找了網友推薦,或直接追某個配音演員,果然踩雷機率少許多。雖說不是所有演員都很厲害,但只要主要幾位順耳,甚至可忽略故事不佳或情節BUG太多的問題。聲音好聽、情緒到位才是重點。

尤其是旁白敘事,整個就是畫龍點睛之妙,每每帶著聽眾走在劇情裡,最愛一大段都旁白敘事,這也是我在故事劇樂部裡一直很想傳達的,聽到這些配音演員們也如此,就像是有人支持自己想法般開心。

知道自己在乎的事也有人在乎著,感覺很好。

繼續聽書去~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內瓦劇院不可能的邊界

四位說書人,一位鼓手,一塊大白布,成就了兩小時故事,還蠻驚喜的。除了沒個捧哏,表現形式如相聲又似說書,如砲火般的鑼鼓聲,也像極了傳統戲曲裡的鑼鼓點,加上表現形式接近故事劇樂部的概念,這齣戲對我來說,有種說不出的親切與貼近。

雖說多少都能理解戰爭的痛苦與殘酷,但那些瞬間的無助與空洞,與無時不在的擔憂及恐懼,不是從書本、電影、劇場裡能完全同理的。運用這種第三者角度來詮釋,反而多了點與觀眾同在的角度與想像,少了些沉重,卻多了點省思,我覺得極為恰當。

不論何種語言,只要展現出言語裡的畫面與情緒,儘管只是「說」,都能緊抓住觀眾注意力,這正是我在故事劇樂部裡一直想傳遞的。演後聽演員分享時,發現他們許多工作方式或導演手法,都與我們團挺貼近,相近到我竟然能完全聽懂鼓手用英文說的整段話,因為知道他在說什麼,即使一些單字聽不懂,也完全能理解。

我其實一直都很希望故事劇樂部演出時,能有樂器伴奏,如同鼓手所說,他是依據故事與演員表現,認為在當下適合什麼樣的音樂,就演奏什麼,我當初也很想以這種方式,以音樂搭配故事呈現。吉他不論音量或和弦,都與我們演出氛圍很搭,但十多年過去,都沒遇上會彈吉他的人願意加入我們團,所以這件事到目前都還只存在於夢想中。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