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練習第三堂課結束,學生不解的問,他覺得自己的聲音雖然在做每個練習時,聽起來好像有些不一樣,但感覺很不穩定,為什麼我卻常常說他的聲音「現在這樣很好」?

因為已經來到第三堂課,通常學生進來,我會觀察之前課程內容的練習狀況,跟他原本聲音比較,是否有往正確發聲位置前進。如果把聲音分成亮度、厚度、飽滿度幾個面向,臉頰提高會增加聲音飽滿度,放鬆下巴增加聲音厚度,眼睛正確用力可以提高聲音亮度。

若以整體看,現在的聲音當然稱不上好。但將每個練習拆開來看,的確在某個項目有呈現出「聲音變好」狀態。尤其第三堂課練舌頭,將呼吸通道打開,更明顯感覺臉頰抬升、下巴放鬆,因此會在某個瞬間,達到某個狀態的「極佳狀態」,儘管只能維持兩三秒。

所以放鬆上唇後,聲音變高、來到最佳亮度;回到正確舌根力量的瞬間,聲音飽滿度跟共鳴位置極好;放鬆舌繫帶,讓下巴更放鬆,在一瞬間達到聲音最佳厚度。

都只有短短幾秒,也許只有幾個字,因為很專心在關注學生狀態,所以我能捕捉到那短暫的穩定,但對學生來說,幾秒後就衰減,自然感覺聲音不穩定,雖然不太一樣,卻無法理解好在哪裡。

發聲課總會夾雜著許多解釋。
除了轉換成學生習慣的思考模式,更多是在說明我跟他們之間的聽覺差異。學生要的是持續穩定,但在剛開始打掉重練的過程裡,怎可能馬上就能做到,肌肉需要時間重新適應。

因此「一次只有一個變因」,就成了發聲練習重點項目。增強亮度,就不要管其他;強化厚度,其他就當沒聽到。我必須很明確的知道「現在正在練什麼」,只專注在這項狀態的改變,只要有達到基礎要求,就是好。

學生說很難想像後面兩堂課怎麼整合的起來,感覺每項都還很不穩定。很多學生總會有這樣的擔憂跟疑惑,我只能跟他們說,就先好好練習前面三堂的內容,下次上課的時候,你自然就會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不是故意賣關子,其實都會先讓他們知道,第四堂課會幫他們找到聲帶最放鬆的音高,最舒服的說話位置,第五堂課會增強聲音力量,讓聲音能做出距離感。這時他們應該會像我遇上量子物理的情況,產生「每個字句都聽的懂,但到底是什麼?」的疑惑。

身體會懂的。
等身體懂了,再聽到說明,就能理解為什麼了。
我很喜歡科幻小說裡的一個比喻,二維空間裡的生物,怎樣都無法理解三維空間長什麼樣子,因為無法想像。
這就像地球是圓的、地球外還有太陽系、銀河系,總得先知道或看到,才有辦法想像,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終於成為基礎科學。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筑君 的頭像
    邱筑君

    邱小蛙聲音玩樂窩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