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學生平時沒在運動,當我建議可以做一點些運動時,他好奇的詢問為什麼。因為肌力不夠,就沒辦法協調身體用力狀態,自然無法控制聲音。
通常我會這麼建議的,通常是需要對多人,或長時間說話的學生,尤其是幼兒園、國小老師。高中以上老師還好,畢竟他們不需要時刻跟學生「比大聲」。
儘管臉部肌肉協調,可以改善聲帶緊繃,讓說話比較舒服,但在需要壓過他人聲音的場合,若身體力量不夠,很容易又會因為越講越用力,導致拉扯聲帶,造成喉嚨不適。
這也是詢問學生職業,請他們大概說明遇到困擾的原因,除了觀察說話方式,更重要的是理解說話的「需求等級」。
像之前有位婚禮攝影師來上課,我一開始也是好奇,攝影師怎麼也有高聲說話需求。原來關鍵在最後的送客拍照,那時大家氣氛歡樂,總是鬧烘烘的,他得指揮跟新人拍照的賓客,若賓客眾多,就容易沙啞或不舒服。
吵鬧環境需求,肯定就得運動了。畢竟音量跟聲音力度,取決於身體核心力量,不然怎麼會叫腹式發聲呢?說話是一種「全身性運動」,不是用到聲帶而已,想長時間維持聲音穩定,保持運動習慣還是很重要的。
我理解想當沙發馬鈴薯的心情,但為了保持工作時聲帶舒適,避免職業傷害,還是得動起來!什麼運動都好,先挑自己喜歡或做的到的,做多少算多少,慢慢讓身體恢復協調,增強肌力,避免養成說話壞習慣。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