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發聲教學 (19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發聲練習道具

當我告知學生我教發聲是以體適能方式進行時,許多人總會跟我說,有,我有看到教室裡都是健身器材。我總會笑著說,大部分我們上課都會用到。因為我發現運用這些器材,可以幫助學員比較快瞭解自己說話時身體在做什麼,節省很多講解與說明。

甚至很多學生是上了發聲課才開始運動的,當他們發現要維持住聲音,就得練習控制身體肌肉,就會運動了。我也總跟他們說,做什麼運動都好,只要有動,聲音就會比原來好。

因此每次只要有健身教練、瑜伽老師、舞蹈老師來上課,我都很開心,因為在身體控制這塊,他們懂的比我還多,在跟他們深入討論時,總會發現一些我還沒注意到的細節。

像今天的學生,本身是很優秀的健身教練,我需要做的只是讓他理解,如何在說話時使用基礎力量即可。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是重建,會覺得很辛苦;對他們肌肉控制力強的人,只是程度一到十的差別,很快就能調整過來。說話用到的力量其實沒有想像中這麼多,用對地方就很省力,要跟賽亞人一樣將氣收放自如。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育音樂

常有人問我學了說話發聲,是不是唱歌就會比較好聽?的確是這樣沒錯,因為說話的發聲就是唱歌的發聲,只是程度差別而已,我的發聲也是跟唱歌老師學來的。

所以我很喜歡教音樂老師、舞蹈老師或是運動教練,因為他們聽力或身體協調力很好,很快就能將自身專業帶入發聲練習。

像今天來到音樂教室帶領唱跳老師練發聲,對我來說就是很free style的一堂課。應該說現在上發聲課,我大多都會看到學生才決定從哪開始,根據時間長短、人數多寡、學員狀態,給予他們最即時的練習與流程。發聲課沒有講義、沒有PPT,全程觀察與實作,只要知道怎麼協調跟控制身體,就能調整聲音,我喜歡直接讓學生做到,而不是只知道。

聽力好,聲音控制度就好;身體協調能力好,肌肉控制速度就快。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聲辨音

今天來上課的學員提到之前有請我幫忙協助爸爸的聲音,後來到醫院檢查真的是長了息肉,治療後聲音恢復不少,聽了蠻開心的。除了因為能提供幫助,也為自己對聲音判斷能力的提升,感到高興。

第一次聽出聲帶狀況,是有位朋友跟我說他聲音沙啞,希望我幫他聽一下聲音,我發現他的聲音右半邊很壓迫,像是聲帶很不平衡的感覺,因此建議他去照喉鏡,果然後來診斷是聲帶單邊萎縮,就是從這次發現,自己似乎開始能分辨是聲帶還是周圍肌肉造成的緊繃。

那天電話裡,爸爸的聲音是很不自然的突然瘖啞,不像是一般緊繃或用力不當造成的壓迫感,但畢竟我非醫學專科,只能從聲音上判斷應該不是正常狀態,於是先請他們去照喉鏡。

謝謝每位願意相信我,把聲音交給我的學生們,因為你們,我的聽力、辨別力不斷進步,這感覺超棒的。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員來上發聲課,我總會問他們的運動習慣如何。一來是藉助運動習慣,讓他們快速轉移肌肉習慣到說話上;二來可以初步評估學員對身體的控制度與敏銳度。
遇上每週運動至少三、四次的學員,除了第一週臉部肌肉訓練比較花時間外,後面的部分就簡單多了,而且能教的更深入細緻,遇到這種學員都會很開心,因為除了基礎練習,還可以做更多觀察與帶領。

一邊帶學生練習,一邊驗證健身教練告訴我的運動常識,像是只重訓不伸展的學員,果然肌肉就比較緊繃,儘管聲音比較集中,卻無法輕鬆說話。

我自己比較喜歡一對一教學,因為大班課有好幾位學員,每位身體狀態不一樣,必須不停切換頻道,無法像一對一,仔細專注在每個流動。

尤其自己練習總有很多盲點,透過協助學員調整,能夠發現自己的一些壞習慣,或從來沒注意到的部分,對我來說也是好事。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發聲課進到尾聲,學員最常出現的反應就是「一沒注意就又跑回去了」。

的確是這樣,壞習慣之所以會成為壞習慣,就是因為「那樣身體感覺比較輕鬆」。尤其剛開始重新讓肌肉恢復運作,更有肌肉痠痛「怎麼這麼累」的感受,這也是為什麼我總會跟學員說,上發聲課首先得做好「覺悟」,因為至少會需要三個月到半年的「適應期」。我能做的只是幫助學員找出他們說話時的壞習慣,並提供確切可行的方向協助改變,但練習就只能靠自己,這我幫不上忙。

而且老習慣總是會在無意識時出現。

兩年前我買了新機車,之前的小迪爵陪伴我二十四年後退役。剛換車時,常感覺抓不準跟前車的距離,或是起步時油門暴衝,新車油門輕輕一轉就跑飛快,跟老車落差太大,花了一段時間才重新適應。如果分心想別的事,現在加油時還會轉錯油箱開啟方向。

說話習慣不也如此?習慣錯誤說話方式這麼多年了,絕不是說改馬上就能改過來的,只要沒有意識到,立刻就會恢復成舊有習慣,所以剛開始真的很累,要不斷注意、修正、協調,甚至等新習慣養成後,偶爾還是得校對一次。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UMI.jpg

看到同學的回應,不禁想起自己也都是從一個個不同課程裡,找到新的靈感跟方向,就像會這樣在聲音課社團裡做直播,也是因為看了一位講師的上課模式引發的聯想。

一開始只是單純跟上過課的同學分享一下我對聲音的新發現,或是他們遇上了什麼問題,平時不好意思跟我聯絡,可以藉由留言或直播問我,而且實體的回娘家活動,每半年才舉行一次,不如就每個月在線上辦一次好了!

剛開始其實沒什麼人理我。

反正既然決定要做了,就對著鏡頭自顧自的說,幾次之後,開始有同學提出問題,一個問題一個問題這樣講下來,不知不覺也二十個月,快兩年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這次一對一課程來了位瑜伽老師,今天第三次上課,照例我總會跟學生閒聊幾句,順便聽一下他們聲音的掌握狀態,我發現上週的重心,他似乎並沒有掌握得很好。
他說,對,雖然他很刻意在感覺我告訴他的方法,但總覺得很容易跑掉。
於是我問他在做瑜伽的時候,是怎麼感受身體重心的?他回答並沒有一定要在哪裡,重心是會一直改變的。
我接著說,我換個問法,如果你現在站著準備要做瑜伽動作,你可以讓我看一下重心在哪嗎?他馬上做出站姿狀態,我說這就是我們上堂課說的重心,幾乎一模一樣,你其實一下就找到了。
接著是坐姿,果不其然,也是沒有太大差異,很快就抓到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2017上歐卡課時,老師提到會再跟學生約時間確認執行狀態,突然腦中閃過一個念頭~
我總是跟學生說發聲至少要練三個月到六個月才有穩定效果,但上完課後,除了幾位還會跟我聯繫的同學外,其他人聲音真的都有變好了嗎?應該要關心一下吧!
於是決定開始做發聲課學員電話回訪。

雖然決定這麼做,但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希望我打電話給他們,搞不好會被認為是騷擾也說不定。
首先告訴還在上課的當期學員,三個月後會打電話給他們,然後在課後社團公告,會回溯兩期(差不多是結束三個月及半年)。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來了兩位學生,都有在固定運動,重訓跟練拳,但聲音卻出不來。
其實之前也有遇過「運動型」的學生,但他們兩人的狀況有點不太一樣。
哥哥的狀況比較常見,練重訓卻沒有做伸展,就會有肌肉過度緊繃的問題。
許多男生又比較喜歡練腹肌,導致腹部肌肉過度用力,臀部肌肉無法施力。
今天這位哥哥,除了腹肌外,大腿前側力量也使用過多,導致重心前傾。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朋友來教室找我,正好我在跟發聲課學員通電話,我跟學生說,我覺得你說話的時候,上顎跟上排牙齒很用力,可是之前好像沒有這樣的狀況?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學生說,對,我最近補牙,一直很怕碰觸到那裡,難怪我最近覺得說話好像又比較吃力一點,我會多注意。

結束通話,朋友很驚訝的說,你也太神了吧!為什麼從電話裡你就可以聽出來他上顎在用力?這並不是第一次有人說我神了,之前跟馬來西亞學員用微信通話,學生開玩笑的說,老師我懷疑你在我家裝監視器,可以看到我!
但我還真不知道為什麼我可以感覺出來,總之,每個人的聲音對我來說,就像是水流或電流通過身體一樣,我可以感受到哪裡流動比較順暢,哪裡塞住或變慢了。

朋友說,那你聽聽我的聲音,覺得怎麼樣?我說,聽起來你右邊的肩膀跟脖子蠻緊繃的。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5640.JPG  

我沒有辦法讓你的聲音馬上變成很好聽。
這是我在發聲技巧第一堂課會跟學生說的話。
這句話一出口,總會讓大家覺得錯愕...心裡大概在想,我是被騙了嗎?

正確來說,應該是...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  今天上課,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
按照慣例,第一堂課後半,讓同學們發現並找回自己最原始且放鬆的聲音。

一位男同學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聲音,我要他貼牆站好,這時他問了句「往後嗎」?
我驚奇的發現,他這句話說的超漂亮!
我說,你再說一次。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    看到學生沮喪於卡在瓶頸無法突破,不禁讓我想到兩三年前的自己。
那感覺還真的不好受。
因為聽力大幅提升,所以更能聽出自己哪裡不足,但是說的能力卻遠遠落於聽力之後,那種無力感,真的很容易會把人打倒。
而且根本不知道這段時間需要多久,因為沒有明確日期,彷彿自己將會被困在這階段一輩子似的漫長難熬。
在這種情形下,會變得很焦慮,更會急著想要有所突破,給自己更大的壓力,反而會一直困在裡面出不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上課,有個同學苦惱的問我,為何他的高音聽起來會這麼尖銳不舒服。
我幫他調整了發聲位置,要他重新試試看,這次他發出了正確位子的高音。
我跟他說這個聲音是對的,他很驚訝的說,老師,可是這樣很大聲耶! 

高音本來就要大聲啊~
這是現在很多人高音位置不對的一個原因,因為不敢大聲叫。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