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交流分享 (71)
- Dec 08 Fri 2023 23:46
【客戶分享】演說比賽第二名
- Nov 20 Mon 2023 23:00
【客戶分享】你是很好的教練
跟客戶詢問上次課程學員的反應,並討論明年度課程規劃,他突然傳了這麼一句「你是很好的教練」。看到的當下,心中滿滿的感動,很感謝能得到如此肯定。
國小就發現自己理解別人話語的速度,相較於其他同學快上許多。大學在社團當幹部、辦活動,更是確定我很擅長分析解構事物。
當初會進入聲音教學領域,也是因為在配音班時,看到同學們苦惱於不理解剛才老師的解說,忍不住過去解釋兩句,讓他們進錄音室演練能找到方向。所以課程後的分享,常有同學感謝我,讓老師對我有了印象。
剛開始教學時,我其實很焦慮,總覺得不能教自己不會的東西。所以為了教快板,每天瘋狂練板,沒事嘴裡就喃喃自語;為了教聲音技巧,上課前總會將課程從頭到尾演練三~五遍,確定自己能夠示範到位為止,若學員感受不到差異,下課後我就會把沒做好的部分,一遍又一遍練習著,直到我知道該怎麼做為止。
- Oct 25 Wed 2023 23:00
【學生分享】人聲調音師的聲音健檢諮詢
感謝emily的推薦!看到這麼詳盡的課程心得,心中滿滿的感動~
因為許多人會詢問發聲課到底在上什麼,於是開設了這麼一個健檢諮詢課程,先來個「聲音面試」,讓諮詢者確認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課程,是否喜歡我的教學模式。
這幾年下來,諮詢內容各式各樣。有些是困擾於被客戶、主管說聲音不專業,卻不理解自己聲音為什麼會給人這種感覺。也有曾受傷過,復健後,醫生都說沒問題了,聲音或說話方式卻無法回復。有想學變聲的、想當直播主的、想做模仿表演的,甚至有想進配音圈,先來了解如何入門的。當然更多的是覺得自己聲音不好聽,或工作時會聲音不舒服的朋友。
總要在打開門或連上視訊的那一刻,才能見到諮詢者的樣貌、聽見他們的聲音,我總會先請他們簡短說明,為什麼要來諮詢,若諮詢者喜歡說話,願意滔滔不絕講個兩、三分鐘,便能趁此觀察,但若遇上三兩句話就講完的,要在短短幾十秒間,迅速判斷該問什麼問題,或先從哪個練習開始測試,總得聚精會神,快速掌握諮詢者身體狀態跟說話習慣,以迅速切換聲音狀態應對,也得找出改善的最癥結點。
- Jul 24 Mon 2023 21:27
【學生分享】聲音課後社團導讀發聲書
發聲課後社團裡的直播進行了四年,四十八次,該問的也差不多問完了,原本想是不是就停播了,恰巧參加朋友辦的讀書會,每次講解一個章節。突然靈光乍現,對啊,我也可以來講解發聲書啊!既然同學們反應看書還不如聽我上課,那就直接講解書裡到底在寫什麼。
除了講解為什麼要寫這個章節,也說明跟上課內容之間的關聯,還增添不少完稿後的新發現。自從改成視訊軟體直播後,除了文字交流,還可以視訊互動,導讀章節外,也直接解決同學們練習上、工作上遇到的聲音問題。
畢竟課堂上還是以學生狀況及實際演練為主,不會所有理論都帶到,所以利用直播,幫大家把基礎概念補齊,也挺不錯的。這次順便帶了新學會的舌繫帶及唇繫帶練習,還一併解決了幾位同學練習舌頭卡關的點,之前沒辦法幫同學解決的部分,這次全都看懂了!也都能找出解決方法,自己覺得挺滿意。
雖然是導讀發聲書,但在直播的半小時裡,我最常說的話卻是「這部份書裡沒寫,是我後來發展出來的。」書感覺只是大綱,我其實還是在講自己的,自知是個很難照著書講課的老師。而且比起講課,我更喜歡回答同學問題。因為講課是我一直講,但問問題是大家陪我講,就是個不甘寂寞的人。所以每次直播時,若同學沒提問題,結束我都會覺得很落寞,就是一個完全聊天系。
- Jul 10 Mon 2023 19:26
【學生分享】發聲訓練課對面試幫助很大
- Jun 28 Wed 2023 23:00
【學生分享】讓人進步的發聲演練書
- Apr 18 Tue 2023 23:56
【學生分享】門檻低效果高的練習
幾年前為了寫發聲書,開始思考怎麼讓動作更容易理解,更快讓學員感受到聲音變化。因為只要練習之後,聲音真的好聽許多,練習方法也不是太困難,通常課程結束後都會願意練習,畢竟感受過舒服狀態,通常都不想回到不適中。
而課堂上最常被問到的就是「一次要練多久?」、「一天要做幾次?」,我總會說,一開始最好每天都練,沒有一定要練幾次,覺得累就可以停,整個就是佛系練習。反正有練就會有,只是速度快慢而已,所以一般長期有聲音困擾的學員,總會練的很勤快,因為想早日擺脫痛苦,反而要幫他們注意不要練過頭。
聲音使用到的肌肉練習都比較細緻,一開始的確不容易察覺,練習上常有不確定感,像是感覺不到臉部肌肉、用力位置似乎不太對、變成別的部位在用力...都是在初期容易發生的情形。
感謝同學的回饋,每一個提問,對我來說都是思緒整理,更是教學過程的回顧與重新整合。
- Apr 11 Tue 2023 22:34
【學生分享】上課後廣告錄製差異很大
前陣子第四堂課,學員分享了他去錄廣告時,聲音導演覺得他比較有情感了,今天寄了前後對比音檔給我聽。
當年剛開始錄廣告,我也有類似的困擾,一直抓不到廣告節奏,也不太理解廣告「情感」。後來在華訓上了冠頭老師廣告配音課,我突然理解了廣告跟戲劇的不同,原來廣告要用導演視角來檢視情感。
那天跟學員說,你得「翻譯」聲音導演說的話,也就是要瞭解該從哪個角度切入。學生說,廣告不就是賣東西嗎?的確是,可重點不在東西上,而是賣情懷,主打的客群不同,訴求的情懷就不同,自然有不同的情感,也就產生不同的語氣。
廣告是需要翻譯的。
- Mar 07 Tue 2023 23:40
【學生分享】發聲練習後整個人改變很多
- Feb 24 Fri 2023 23:23
【學生分享】找到自己原本聲音的感覺
雖說只要是熱衷且喜愛的事,我就能很有耐心的重複練習,但我其實不是個很有耐心的人,而且超討厭做重複的事,所以我很能理解學生們急著想練好,或是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的那種焦慮。
我很喜歡有人陪著一起練習的感覺,不僅比較有動力,至少大家可以一起加油打氣或互虧,就像爬山有伙伴一起邊聊天邊走,山頂似乎感覺比較快就到了。
練習得靠學生自己,這我幫不了他們,但至少我可以陪伴。
練發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練著練著,有一天就突然跨過瓶頸了。
- Feb 14 Tue 2023 23:00
【家長分享】孩子表達時更有自信了
昨天才跟一位家長聊到孩子的變化,今天又收到另一位家長傳來的訊息,很感謝家長們都會跟我們分享孩子的變化。
昨天的家長說,我不過才跟小孩相處幾天,感覺對孩子就有蠻深的理解。主要是孩子算比較容易理解的生物,只要不拒絕跟我互動,稍微拿捏到他們的心思方向,還不算太困難。
為了盡量顧及每個孩子,從九年前辦營隊開始,一個班就是配兩位助教,說畫因為有美勞,更會出動三~四位助理老師,那天我正好也在,我跟玲瀞老師說,這班十二位同學,現在有六位老師在協助,真是豪華陣容。
每天營隊結束,我們也會互相交換孩子的情報,畢竟台上、台下看到的角度不同,尤其營隊只有短短六天,能快速掌握孩子學習慣性與情況,課堂互動也會好些。
- Feb 11 Sat 2023 23:21
【學生分享】開始想聽自己的聲音
- Dec 17 Sat 2022 14:07
【學生分享】上台前放鬆臨時被cue也沒問題
昨晚線上課同學說「有人說上台說話是比死還可怕的事」,每回在帶口語表達營或自在表達課的時候,我也總會對家長或學生們說類似的話。除非是個性外向,也不太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不然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台上,那感覺,我到現在都還不習慣。
之前當演員時,每回上場前,我總會覺得我的心臟像是要炸開一樣,記得有次我還先去屋頂大喊了幾聲,才稍微控制住自己快炸裂的心臟,我很懂學生們的緊張與恐懼。
之前學表演的時候,老師說,在舞台上還是得保持一些緊張感,如果完全不緊張,也不會表現得太好。控制緊張就跟控制聲音一樣,知道原理跟為什麼,再試著用一些彈唇、轉肩等「物理方法」協助,自然就能稍微找回平衡了。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很容易緊張,就只能努力想辦法理解自己的緊張跟找出緩解方法。很開心這些小方法能幫上學生的忙~
- Dec 11 Sun 2022 22:10
【學生分享】學發聲從了解自己聲音開始
也許是跟若菱有一些交流,對聲音似乎又有了進一步體悟,最近在聽學生聲音時,感覺跟之前能聽到的又不太一樣了,尤其對於男生聲音的辨別,以及共鳴腔與原本音色的分別,開始能夠分開了。
之前線上課有位學員也是頭腔共鳴型的,但因為他原本就是中高音域女生,我本身也是高音人,所以我只要直接代入到我自己的聲音,就能很快辨別。這期這位同學,因為他是中低音域女生,在辨別他的聲音時,我突然發現似乎應該要跟辨別高音男聲一樣,先轉換再確認才對,果然切換頻道後,很快就確定了他習慣的共鳴腔。
遇到中低音女聲,我得將他們的音域轉換成我的來分析。男聲就更複雜了,高音男聲簡單一些,因為只要找到他原本的位置,就能對比到我的;若是中低音男聲,得先找到位置,再轉換到我的音域,會花比較久時間。
尤其在辨別共鳴腔及音色之前,得先釐清這聲音是不是發聲位置不正確造成的,這也是發聲課上,我會先幫學生找到自然音高的原因,我就可以省掉轉換成正確音高的步驟。
- Nov 15 Tue 2022 22:49
【學生分享】原來表達背後有大宇宙運作著
昨晚花了好些時間把諮商師們寫的報告(X)心得(O)看完,本來想說稍微取捨一下,但每個人都寫的文情並茂,令人難以取捨!於是跟小編討論許久,研究該怎麼放在網站上。畢竟若全部放在同一頁,會以為自己不小心打開什麼研究論文。最後決定每篇擷取一段,再以「繼續閱讀完整文章」,每篇開個新分頁。第一次收到這麼詳細的心得,讓小編苦惱了一晚上。
當看到「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時,忍不住笑了,看來以後不僅可以說我們是身心靈課程,還可以說是「發聲宇宙」?
◆ 我感受到原來在表達背後,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這些運作的方式會更加回到人體本身的構造,包含聲帶、氣管、上顎、臉部肌肉、背部、胸腔等,看似不同的身體部位,卻都緊密的關係著我們輸出的聲音,這也讓我更加佩服小蛙老師課程的完整,以及對於聲音的理解與定位。若是單純從聲音最後的輸出下手,我覺得到最後可能會出現為了要發出這個聲音而勉強、偽裝或是模仿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可能對於我們的聲帶來說是更大的負擔,也並不自然,就像小蛙老師上課時提到,他不喜歡將聲音技巧化,不喜歡像是套公式一樣的告訴學員哪邊要大、哪邊要小,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回歸到自然、最發自內心情感、最舒適運用肌肉的狀態去「找到」自己的聲音。
◆ 在自我體驗的部分,有很多的感動,包含督導後來詢問語氣加重的使用方法,小蛙老師回應用內在的感情去表達會自然得多時,是深受感動的,因為過去也接觸過一點點表演與朗讀,強調語氣通常是常被拿來使用的技巧,但小蛙老師看到的是我們工作上的細膩,還有個案的敏感,所以更希望我們是用日常生活中會有的情感,去自然地表現在諮商中的聲音裡,這種被看重專業的感覺,也是讓我覺得很細緻跟令人動容的地方。
- Nov 01 Tue 2022 18:56
【學生分享】原來諮商也需要全身投入
感謝看見心理諮商中心的用心,一早就收到滿滿回饋。雖說從那天上課互動中,就可感受到大家的熱情,但看著情感滿溢的課程心得,仍然很感動。
喜歡這個工作自然是對聲音的狂熱,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夠接觸各行各業的客戶。就像教學生面試,要幫助他們分析各校各科系教授們的要求,面對不同行業,也要幫他們找到跟客戶互動的需求。這就像是拿到一個新劇本,我得去分析並揣摩角色間的互動,讓我的演員們在這個角色上做到細緻且合宜的情緒展現。
平時看戲看電影看小說,就為了理解各行各業各種角色,若有遇上我不熟悉的行業,也會先問清楚,了解他們與客戶間的互動關係,這對我的導演或配音工作也有所助益。
表達跟表演都是人際互動的觀察跟體會,在情緒、情感上並無不同,這工作超有趣的。
- Oct 18 Tue 2022 23:06
【學生分享】針對個人狀況給出改善建議
每回遇到比較少同學發問的班,我總會說,大概是我教學方式比較精進,講解得比較好,所以大家都沒問題。不過這兩年的確大多在後半段課程整合練習時,才比較有疑問,前面基礎訓練,因為我總會分解的很詳細,還會一個個確認都能做到才進行下一個動作。
這班的特色是,大部分同學上唇都很緊繃,因此這期課程,讓我對於上唇緊繃造成的發聲影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為有許多對照組可供比對。那時書正在排版收尾,有一兩小節需要補充一點內容,就把最新的這部分觀察也放進去了。
線上基礎發聲訓練課程第七期即將開課,歡迎大家一同來找回自己的好聲音~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 Oct 11 Tue 2022 23:56
【學生分享】課後馬上應用所學
- Sep 07 Wed 2022 23:00
【學生分享】練習更加簡單上手
我是9年前的舊生,這次上課發現小蛙老師功力大增。現在的練習更加簡單易上手,也能容易融入平常說話的習慣。
很多神奇的技巧,期待練習之後的成果
老師的解說很清楚,視訊課不限地點可以參加很棒。
希望未來有機會參加實體課
- Jul 05 Tue 2022 23:00
【學生分享】實用的發聲課技巧
感謝小蛙老師讓我復訓!上了兩次線上發聲課,感覺理論聽的更懂了!操作上也更加順利。小蛙老師讓我明白,學習發聲不是單純練有關聲音的技巧,而是一段探索身體的旅程。在上課過程中,我剛好胃食道逆流復發。有時會咳嗽,聲音沙啞到失去控制。身為靠聲音吃飯的人,雖然還沒有老師那麼厲害,卻有種突然失去全世界的錯覺。
相較之前完全沒上過課,現在的我比較不害怕了,從跟身體的不舒服抗爭到現在的和平共處。很感謝先前老師建議我去醫院檢查,讓我發現一直以來的隱性問題,有了挽救聲音的機會XD
對我來說,老師發聲課教的技巧超級實用!每天上班都可以直接派上用場。老師常會用自己的例子鼓勵我們練習,這讓我了解,想變得卓越一點都不能偷懶。就算身邊不一定有人會發現你退步,身體也都會告訴你。我在課程中練習,對身體的感知能力好像有隨之提高,聽力也有小小進步。
小蛙老師跟其他老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在聲音領域她已經到達某種高度,但在教學時卻能做到暫時歸零,去耐心同理初心者到底哪裡卡關。並且想辦法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很少老師能做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