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今天是管風琴音樂會,所以挑了個管風琴視角,結果是合唱跟弦樂演出,變成了提琴遮擋視角,不認真看節目介紹就會這麼耍寶。
不過這麼近距離,像回到那年的維也納,戶外到處都是演奏會,不論街頭、公園,走到哪聽到哪,整個城市都是音樂廳,好喜歡這種感覺。
雖說視角選擇失誤,但因為距離近,可以仔細觀察臉部變化,忍不住在台下跟著開合起來。除了忙著複製17位歌者,也將每個人身體狀態從頭到腳感受一遍,比較著男女生的不同。
既然在比較男女差異,便開始對比女高音、男低音的共鳴狀態,並試著切換跟兩者一起同步,因為女高音、男低音差異較大,大致上能快速切換。但女中音跟男高音,因為兩者很近似,切換上還無法這麼得心應手,需要再繼續練習。前幾年靠著線上課,聽力跟感受敏銳度,又提高不少。
發聲課帶的演練,全都模仿比對一輪,突然想到似乎很少留胸口狀態。又重新把男女高低音,一個個比對,果然現在胸口的換氣模式,也比較接近他們了,自己覺得挺滿意。
這幾年努力改掉胸口外推壞習慣,重新找回呼吸圈迴路。回家路上,趁著腦中旋律未散,將剛才揣摩的女高、男低重現,複習著高低音共鳴,帶來的身體共振與差異。
這次已經能同時同步兩個聲部了,挺好。希望能練到同時感受模擬所有聲部共振,應該能再提昇對聲音的掌控度吧。學生常訝異於,為什麼我能知道他們怎麼用力,在那個位置共鳴,我想就是這二十年來,不論戲劇還音樂演出,我總會不斷同步台上演出者身體狀態,並在散場後努力複製記憶的緣故。
昨天另一位講師才在說,有時我講解的學生狀態,他分辯不出來,我跟他說,這需要時間跟經驗值的累積。但今天邊揣摩邊想,我這麼頻繁在現場學習模仿,應該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聽他們唱歌真的很享受,歌者個個身體放鬆,用力位置正確,所以聲音飽滿又清亮。靈魂彷彿都被洗滌了,前幾天的緊繃,也都被音樂療癒了。能坐在搖滾區真是太好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