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生活中的聲音 (7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又是到出版社趕稿的日子,第二本書龜速進入第五章,終於努力寫到一半了。忽聽旁邊工讀生聲音出現奇怪的沙啞,忍不住轉頭觀察了一下,他的胸口呈現我以前沒感覺過的緊繃狀態,導致肩膀被拉扯住,邊寫著書,邊想著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狀況。好想問,但又不好意思打擾別人工作,而且隨便問這種問題感覺很失禮。

此時正好聽見編輯詢問,你今天聲音怎麼聽起來有點沙啞?他說,不知道,今天早上起床就這樣了,也不像是感冒。我忍不住接了句,應該是因為胸口跟肩膀緊繃的關係,他回說可能因為這三天都在練球。原來他是網球隊的,下週有比賽,最近在密集練習,做了幾下伸展動作後,聲音就沒這麼沙啞了,他說昨晚太累,伸展到一半就睡著了,所以應該是伸展不夠的關係,難怪會出現這種很特別的沙啞情況,第一次遇到,又發現一個新樣本,超開心。

編輯說有位同事,一直覺得聽他講話感覺不太舒服,但說不上來是哪裡奇怪,只覺得聲音很尖,可不可以請我聽一下那位同事的聲音?原來是因為說話時力量都集中在上唇,導致聲音過尖且短促不連貫。當下直覺想到的是,運用彈唇讓力量平均在上下唇,但因現在疫情,做彈唇這種噴口水練習實在讓人有些猶豫。突然靈光一閃,請他做仰頭漱口動作,是舌頭用力問題!嘴唇只是結果,不是原因,差點就判斷錯誤!立刻改變策略,請他做舌根強化運動,再試著誇張的舌頭後推說話,果然聲音就穩定許多。

解決聲音問題比寫書容易而且有趣多了。中場休息結束還是得認命趕稿,編輯說發聲書要進入最後階段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練說我的反應變比較好,被他偷襲挨揍的機率變低了,但因為防禦練習變多,挨揍次數反而增加了。

這五個月練下來,背部力量明顯強化許多,不論是上課或平時,比較不需要一直把意識放在身體控制上,身體控制度的確提高很多,聲音控制及切換能力也提升不少。雖然還是常常手忙腳亂挨揍,練習時也累到爆炸,不過拳擊真的蠻好玩的。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香港藝術節.jpg

前兩天FB跳出香港藝術節廣告,閉幕演出免費線上觀賞!點進去看發現是上海歌劇院的歌劇,而且觀看時間還有四天,陣容感覺超堅強的啊!看到有戲可看,立刻送出資料。

與歐美演出相較,中國歌劇演員總感覺比較內斂,雖然只有微小差異,但還是能感受到能量差距,頗有趣。記得大學畢業跟同學去歐洲自助,第一站到丹麥找他朋友,一下飛機迎面就來了個大大擁抱,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自己的僵硬與不知所措,五天後的離別擁抱,雖有盡力表現自然,但仍可感受到自己不似他們般的放鬆與毫無保留。後來進劇場工作,接觸到不同國籍演員;加上只要有國外團演出,總是盡可能去欣賞;到圖書館借書,也會盡量找各國文學看,尤其是越沒聽說過或沒去過的國家。對不熟悉的文化與世界,從小我總是充滿著好奇。

每個國家、不同文化總會散發出不同氛圍,藉由文學、戲劇、電影、生活互動,感受著彼此間能量場的差異,也理解著不同人們的思考方式與產生衝突原因。這是我愛上閱讀、旅遊與戲劇的理由。

看到中場時指揮的滿頭汗珠卻依舊沉浸其中,演員們內斂卻依舊到位細緻的情緒互動,儘管音響沒有劇院這麼理想,仍是很享受的三小時,這種時候都會想,若能在劇院看現場,感覺應該更棒,羨慕那些坐在下方的觀眾。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以前參加親人告別式,雖也會難過感傷,但總像在舞台下的觀眾,儘管能感受台上情緒,連結到未來可能遇到的狀態,卻只是同步體驗著他人生活,因此才有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之說。

身處告別式場景裡,就像在舞台上演出,雖然情緒張力頗大,但因專注於流程、儀式執行,除了情感流瀉,還需以理智記憶走位、互動,反而呈現出穩定狀態。情緒,都只在冰山下緩緩流動,而我,則是舞台上的稱職演員,恰如其分的扮演著角色。

再次來到告別式現場,霎那間有種即視感,彷彿看著記錄片裡的自己,就像嵌入完全共振的頻率,直接將自己投射進角色裡,將當時的歷程重新走一次。但這次,轉至第三者視角,不需在乎程序,可以肆無忌憚全心投身情緒中,脫離理智牽絆。冰山下的情感,瞬間成了海面上的暴風強震海嘯,瞬間吞沒一切,才知道原來埋藏在冰山下的悲傷,狂湧出的眼淚,多到足以使海平面上升幾公分。

同理體驗、置身於內的控制得宜、直接同步讓情緒牽引,每次的體會總會多些省思與理解。同一齣戲、同一本小說,同一部電影,不同時期看,總有不一樣的體會與心情。因為,隨著年歲漸長,得到與失去的經歷不斷累積,以理智控制的豐沛情感,總需要管道宣洩,這也是我愛上故事、著迷戲劇的主要原因。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家音樂廳管風琴

自從某次歐洲旅行,在教堂裡聽見管風琴的演奏,就有種驚艷感,從此愛上管風琴廣闊的聲音。所有樂器裡,我最喜歡二胡的聲音,再來就是管風琴了。二胡接近人聲,管風琴則像是來自天上的話語。

管風琴演奏的木星整個就像空寂無邊際的浩瀚宇宙,我超喜歡的。除了管風琴獨奏,我也很愛大提琴與管風琴合奏,像是天地在對話,感覺特別和諧,不過一把比較剛好,兩把琴比重有些失衡,大概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管風琴,所以覺得大提琴搶了管風琴風采也說不定。

今天的巴洛克樂曲果然十分華麗,高音木笛與管風琴也超搭的,就像是在草原上躍動的精靈。唯獨只有豎琴,不知怎的,就覺得好像跟管風琴貌合神離,如同油與水般的各說各話。上回很多小孩頗躁動,今天的巴洛克音樂似乎孩子們比較喜歡,整場安靜許多,也或許因為今天是假日,來參加的多為喜歡音樂的孩子,而不是被老師整隊帶來的,結束時聽到不少家長問小孩比較喜歡哪一首樂曲,應該都是平常有在欣賞音樂會的家庭吧,蠻好的。

聽說衛武營的管風琴是亞洲最大的,希望有機會能南下聽聽。不過我其實比較喜歡在教堂裡的管風琴,聲音感不太一樣。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荒神.jpg

看到這段文字,想起當年一位配音老師曾說,他到北京工作時感冒生病了,卻因此觀察到南方話與北方話的不同。他發現北方人說話,聲音都會含在嘴裡,避免冷空氣進到嘴裡;我們臺灣屬於南方,天氣炎熱,說話都是以外推散熱方式,所以他才一到北京就感冒了!雖說當時他是以有些玩笑話的方式在說,不過的確蠻有道理的。

當年教荷蘭學生說中文時,每當他中文發音又開始跑掉,我就會要他講一段德文,再繼續練中文。因為德文在發音上,後口腔音較多,與英、法、荷、義文相較,較與中文近似,每回流利說完一段德文,中文發音就會準確許多,發聲位置也比較不會跑掉。

相聲裡有怯口活,也就是學方言土語的形式,因此聽大陸相聲演員表演時,我也會觀察分析各地區方言的差異。發聲課上,我會約略分析中英文舌頭重心位置的不同。前幾年,有位發聲課學員課後傳訊息給我,說他在學荷蘭語,有兩個音一直發不出來,請我教他唸,我回覆說我也不會說荷蘭語。他說,老師,我傳教學音檔給你聽,你告訴我這兩個音舌頭怎麼用力就好了。於是我認真分析給他聽,幾天後他跟我說他學會了。當下覺得自己蠻厲害的,不會說的語言也可以教。

看到小說裡的這段話,還特別劃線做了註記,有種與自己喜歡作家產生共鳴的開心感~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週六參與講座,主講者好幾位是律師,發現他們說話的用力狀態都很類似。正巧這週日直播,要回覆同學的問題是「為什麼用力說話會容易破音」,這幾日恰在思考怎麼說明解析,發現律師們說話方式,跟同學問的問題,有類似之處。

好幾位主講人聲音都卡在下巴處,加上可能因為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有幾位肩背力量明顯不足,導致說話時都需要比較用力,才能讓聲音清楚或比較大聲。但由於圓肩及背肌力量不足,說話時會不自覺聳肩,前胸繃緊,下半身力量變成過多在腹肌,重心前傾,變成需要用更多力量把聲音往外推,說話自然就越來越用力。

過度仰賴肩膀力量,聳肩拉提上身,中高音的人會脖子高抬,讓聲音更加高尖;低音的人則會不斷拉扯喉頭,導致想清喉嚨,或喉頭音過多聲音含糊,陷入需要更用力將聲音提高的惡性循環。就像是在三十分鐘講演中,不斷將槓鈴上舉,中途還不斷增加槓鈴重量,長時間下來自然會越來越容易累,說話也越來越吃力,陷入惡性循環。

圓肩駝背對於聲音影響真的很大,不僅只會讓頸椎不適,也會影響下半身力量。現代人使用電腦、手機、平板時間越來越多,來找我的學生,說話吃力、說話不自覺用力,聲音容易沙啞,幾乎都是這個問題。為了身體健康,也為了聲音健康,使用電腦、手機一段時間,記得休息多做肩頸伸展,美姿又護聲。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聲小學堂推薦

朋友發訊息來,說小孩在學校總用自以為幽默的說話方式,被導師極度關切,於是給小孩聽大陸脫口秀,但因為大陸用語小孩有些聽不懂,問我臺灣有沒有適合的。

聽脫口秀學幽默?不是覺得脫口秀不好,只是感覺小孩用脫口秀的幽默展現方式跟老師對話,應該會被老師盯的更慘吧?這樣說之後,朋友問那有什麼適合小孩看的?雖然臺灣有不少為兒童寫的相聲段子或表演,但能在網路上找到的不多,想起馬來西亞蘇維勝老師製作的相聲小學堂,馬上把連結發了過去,果然受到極度好評!

相聲小學堂

之前到馬來西亞上課時,有幸到艺言堂教室參觀,聽維勝老師聊了很多辦學理念及想法,對於他们两夫妻在相聲与學童教育上的專業與認真態度,非常佩服。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候診中,因為診間很安靜,後方兩位女生應該是擔心影響別人,正在悄聲說話。其中一位用著一般人會使用的方式,壓著聲音刻意小聲說,另一位則用純氣聲說話,還講超快,瞬間把我的注意力全吸引過去,真是個觀察錯誤肌肉運用的大好機會。

雖然壓聲音說話,會造成聲帶壓力,也不是太好的小聲說話方式,但比純氣聲說話傷害小一點。純氣聲會有聲帶在閉合不完全用力的問題,除此之外,下巴與胸口也會過度用力,導致整段前側在說話時該放鬆的區段,都非常緊繃,間接也影響到肩膀的用力,讓背肌整個無從施力。尤其下巴到喉頭這段的用力方式,是我之前在學生身上都沒感受過的,真是遇上好教材了,尤其旁邊還有個對照組可以對照分析,真是難得的機會。

每回聽出學生身體用力狀況,都會被問為什麼聽的出來,很想說是天分,但其實也是練出來的。

當年開始當聲音講師時,負責幫學員錄製自我介紹音檔,我總會反覆聽這些音檔,對照分析每個人的聲音;也常在看完戲後坐在戲劇院廣場台階,聽著來來往往人們說話的方式,偷偷模仿著;吃飯、搭捷運時如果聽見有人聊天,也會試著分析聽到的聲音。其實也不知道自己分析的正不正確,只是不斷交叉驗證而已。

剛開始練的時候,當然不像現在聽的這麼準確,不過藉由跟故事劇樂部演員的討論,還有不斷教學實驗下,慢慢越能感覺出差異。尤其一開始對於男聲辨別度很弱,就像練二胡要從C調切換到F調,著實困擾我一段時間。後來總算能將對方聲音先轉換成我的聲音位置,辨別狀態後,再切換回對方身上。自此開始,就很清晰能看見每個人的聲音流動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跟朋友視訊,隱約傳來二胡聲,我問是否他的女兒在拉二胡?因為他兒子也有練。他說對,我說聽聲音感覺弓好像沒有貼上弦的感覺。他說,二胡老師也這麼說,所以他拉琴的聲音總太小,感覺有點虛,但一直改不過來。我專心聽了一下,發現是前臂太用力了,如果用力拉,聲音會太重,速度又快不起來,再不敢用力狀況下,就變這樣了。

因為之前他女兒上過我的課,所以我很清楚他一緊張就很容易腰挺太直,導致肩膀緊繃的問題。先請他把力量移至上臂,手腕、前臂放鬆,拉空弦Do、So,再把腰放鬆,習慣新的力量,果然聲音就穩定了。再拉剛才的曲子就穩定許多。不止人聲,樂器聲現在辨別力也提高了,自己覺得頗滿意。

開始注意到這件事,是剛開始教課兩三年那時,都會到一位很會彈鋼琴的孩子家裡教他說相聲,每回過去,他總在練琴,後來媽媽還邀請我去聽他的音樂會,那是我第一次認真聽人彈鋼琴。剛好那時也有位朋友邀請我參加他的鋼琴發表會,兩場演出時間很接近,聽朋友彈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分辨得出來他們兩人彈奏上的差別,還有手指在琴鍵上的力道與流暢度。這讓我第一次對古典樂產生了興趣,從沒想過有天我竟會翻開兩廳院節目冊上從沒仔細看過的音樂類,然後,我就發現我比較聽得進古典樂,不太容易睡著了,意外的收穫。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交換禮物

這幾個都是我平時自己有在用的輔助工具,尤其是瑜伽球,發聲課必備。每次有人來參觀我們教室,看到我們堆滿一片牆的瑜伽球,都很好奇是要做什麼的,或是問我們是不是有開瑜伽課。
幾年前看到一則北歐某國將小學生座位改成瑜伽球,不但能強化核心肌群,還讓孩子上課更專心的新聞,興起把瑜伽球帶入發聲課程的念頭。有了自己的教室後,設計教室空間時,特別與設計師討論規劃放置瑜伽球的地方,直接採買十幾顆,讓公開班學員上課時也能一人一個。因為每人身高不同,需要的瑜伽球大小不同,所以不同尺寸都得多買幾個。
尤其家長帶小孩來做發聲調整,一開始害羞或不願意配合的孩子,在拿出BOSU與瑜伽球後,什麼動作都願意配合了,可以趴、坐在球上滾來滾去,練發聲比他們想像中開心許多。
使用瑜伽球,也讓許多動作跟細微深層肌肉感受簡單不少,除非住的地方空間太小不適合,真心推薦大家可以在家裡放一顆瑜伽球,好處多多。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聲欣賞

暫停了半年,原本很擔心重新開辦,會不會只有我們幾位創辦出席,沒想到竟然將近滿座!雖然不能邊聽相聲邊嗑瓜子、吃零食,但相聲就是要大家一起看、一起笑,互相討論才有趣!聽聽新相聲、看看老演員,感覺不同世代的演進,欣賞不同演員的表演風格,聽功力也感受個人魅力。
上回聽到發聲家教學員說他是從蘇州來的,我立即兩眼放光,興奮地說,我超愛蘇州評彈!雖然一句也聽不懂,可是蘇州話好好聽~加上唱腔,超迷人的!之前只要有蘇州評彈來演出,我一定想辦法每場都去聽。蘇州話跟法語是我最愛聽的兩種語言,平時看演出很少聽演後座談,但只要法國團來演出,我一定都會參加。特愛聽法國人講法語,其他國家說的法語就是沒有法國人說的好聽,即使聽不懂也無所謂,光是聽就很舒服。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這幾個月參加了很多線上課程、講座,本來就很愛聽講座跟上課,因為疫情改成線上,加上自己課量減少很多,自然也就有更多時間參與,平時沒時間參加觀望很久的,趁這幾個月全都報名了。

參加的課程講座多了,自然也觀察到許多直播時會出現的聲音習慣,或是容易讓聲音出狀況的不自覺行為,「直播時如何維持好聲音」影片順勢而生,最近教學時也不忘帶上這部分。

除了觀察聲音,也觀察別人在舉行線上課程時,做了些什麼、怎麼跟學員互動,後來自己開線上課,就全部搬出來依樣畫葫蘆一番。

進修、聽講座對我來說,除了內容學習,也是聲音、氛圍互動觀察場,從報名、繳費、報到、開場、座位規劃、講者、結尾,甚至廁所布置與乾淨度,都是觀察學習範圍。
花錢買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感受經驗。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帶拉拉拉不拉拉不拉多.png
昨晚滑喜馬拉雅APP趣配音,看到這段繞口令,覺得超有趣!
自從下載APP後,運動時總有田連元老師、單田芳老師評書相伴,不知不覺竟也聽了五百四十小時。
前陣子推薦給朋友,沒想到現在竟然只能下載國際版,這些相聲、評書國際版都沒了,當下心想,幸好我有付費。
現在就是抱著能聽到哪天算哪天的心態,誰叫我就只愛這些老東西。聽著老師們用聲音精彩描繪出的人物與畫面,真的是很過癮!邊聽書邊跟著老師學習,獲益良多。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小時候就常跟著外婆看歌仔戲,雖然聽不懂,卻很喜歡歌仔戲曲調。自從跟文彬老師學快板、單弦,對戲曲有了基本概念,再加上光耀教我們怎麼欣賞京劇之後,不論曲藝、戲曲,幾乎都是必買必看,唯有歌仔戲2001年看過一次之後,直到2008年才又重新走進劇場。

當年不流行打字幕,對大學才學閩南語,只會基本會話的我來說,聽到旁邊的人笑聲連連,卻聽不懂笑點在哪,頗感挫折,綠光人間條件也是如此,第二部之後就沒再進劇場看過,直到上回網路播放才追完。

喜歡戲曲曲牌的變化多端,尤其對聲音深入瞭解後,每回總要同步台上演員狀態,跟著他們的聲音,讓氣息、力量在身體裡迴盪,那感覺就像武俠小說所描述,有內勁在體內遊走般,聽完戲後有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暢快淋漓感。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undefined

「我在氣其他事,也覺得很虛無。為自己的無能感到可悲,對於今後的社會感到不安。」

我喜歡宮部美幸書裡對人性的刻畫,以及不對善惡做兩極性批判的不同面向省思,總有許多字句激盪出極大漣漪或產生共鳴。有時跟朋友討論現代年輕人一些問題的時候,也會不禁想起當年我爸媽也是對我們諸多行為「看不過去」,若更深入去想,在責怪現在孩子怎會變成這樣之時,是否該回頭思考,這些孩子可是我們這一代教出來的。也許每家教育方式不同,但整體社會、整個世界走向,總是在默默引導著每個世代的人們。

喜歡這本無名毒裡探討的「憤怒」,正好這兩年也正在處理自己的憤怒,讀來特別有感。不論是壓抑或讓憤怒隨性爆發,不僅自己受傷,更多的總是殃及無辜,尤其是身邊親近的人。學習疏導與控制自己的憤怒也是很重要的人生功課。畢竟能好好管控情緒,才能管好自己的聲音,練聲音對我來說,其實就是讓自己好好面對自我。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照修.jpg

參加TED年會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2011年沾老師的光,跟著來到TED,就喜歡上了這裡。

我本來就很喜歡接觸不瞭解的事物,這也是我喜歡做現在這個工作的原因,我的學生來自各種不同行業,雖然聲音困擾大致都差不多,但套上不同職業,可就不太一樣了。理解聲音在他們行業裡擔任的角色,瞭解他們會需要學習的方向,既能滿足我一窺不同業別的好奇,又能協助他們在自己的專業上表現更好,這是我很喜歡現在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

大型演講總是聲音樣本擷取場所,尤其TED許多講者都是素人,偶爾還有外國講者,在這種好幾百人場合裡,特別能比較出聲音差異,分析聲音狀態,做為課堂上協助學員調整的參考。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恐怖谷

久違的劇場,竟是來看機器人演出。疫情期間,派機器人「出使」國外,也頗應景。

現在的機器人技術真的很好,矽膠皮膚,細緻的動作,在舞台燈光輔助及距離下,真有種機器還是人的迷惑。只有在同步演員呼吸時,才會發現聲音跟坐在那的「人」身體狀態不太一致,尤其下半身,幸好還有辨認之法。若哪天機器人動作細緻到連呼吸及身體狀態都跟人類一樣,那就真像康維十七世,真假難辨了。

今天的表演採同步口譯,可能導演希望大家專注在機器人的動作、表情上吧!而且譯者不知為何是女生,語氣如同機器人般沒有情緒,反而是台上的機器人比較有人味,這種對比衝突一開始有些不適應。聽覺上的衝突,加上盯著機器人看一小時,走出劇院遇到迎面跑步而來的阿伯,深輪廓無表情的臉,猛一看還以為是剛才的機器人,也許這正是導演企圖創造出的錯覺也說不定。

機器人越來越像人,而人,似乎越來越像機器,對照於這幾年教學,特別有感。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新車里程來到九千,換機油時,老闆說要注意後輪,已經有些磨平了,直接請老闆換個新的。輪胎這種關乎生命的錢,可省不得。

很喜歡看老闆幫我修車或換輪胎,老闆專注仔細地拆開每個螺絲,一點都不馬虎的進行每項步驟,那種流暢感,就像一幅很美的畫面。

我很喜歡看人修理東西,也喜歡看廚師做菜,以前就常進廚房看我媽做菜,喜歡吃鐵板燒,也是因為可以近距離看廚師料理食物,看著他們專注對待修理的物品或手上的食材,就會覺得等下的菜一定很好吃,或是修理出來的東西又會像新的一樣好用。

換完輪胎,老闆還特別叮嚀下次一萬公里要大維修,記得至少要留一個半小時的時間。騎上車,果然車子沒了那偶爾會有的小撇動,油門也像新車般順暢,所以為什麼這二十年來,即使搬離士林,也總不嫌遠的回去維修保養,我喜歡老闆專注用心對待我的車的模樣,很讓人安心。上一台車騎二十四年就是這樣保養出來的。

每次看著他們專注的模樣,我總會提醒自己,我也得這麼認真仔細地對待每位學員的聲音才行。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我很喜歡做菜,外面餐廳菜色都一樣,很容易吃膩,自己做菜,同樣的食材可以用不同方式料理,也可以變換組合,還可以搭配心情料理。

但做菜最麻煩的就是備料,沒有一雙巧手的我,遇到需要切絲切末就很考驗耐性,尤其挑菜,更是考驗人性的時刻。

就在挑菜又挑到很厭世的時候,突然覺得,既然我能為了讓聲音變好聽,而耐著性子練聲音,那為了吃一盤口感很好的青菜,為什麼就不能耐著性子好好把菜處理好。這麼一轉念,挑菜突然不這麼討人厭了,放了音樂,開始認真處理手上的青菜。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鐘;挑菜十分鐘,炒菜一分鐘。

好料理跟好聲音一樣,需要耐心、細緻的前製處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