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遇到呼吸道疾病就會很焦慮,本來氣管就很弱的我,那年到捷克落地就開始咳嗽,咳十來天回臺灣,演變成支氣管炎,吃了兩個多月的藥才恢復,就此落下病根。
但也是那次開始,每次只要覺得「胸口空了」,就知道不妙。胸口空純粹是個人體感,那次支氣管炎,我甚至可以明確感覺到支氣管形狀,因為不舒服的搔癢感,描繪出了氣管輪廓。但大多時候,就只是胸口像塌陷、被挖空,有種說不出的空空落落感,類似搭雲霄飛車下墜時的那種不舒服感而已。
最可怕的就是遇上氣管收縮狀態,像是空氣被抽出去般,所有氣管揪成一團,變成壓扁的吸管往中間集中,還會引發瘋狂暴咳。這種時候如果需要講話,得用意志力將呼吸控制在最輕巧狀態,避免刺激喉頭跟氣管。偏偏對說話習慣用力的我來說,輕巧講話就已經是需要刻意控制的方式,在生病、吃藥造成的身體與腦袋雙重遲鈍中,還要套入雙重力量控管,實在累人。
這也是喉頭或氣管不適時,說話聲音容易壓在喉頭前方的原因。除了因為身體虛弱,下半身力量很難維持外,胸口及喉嚨的不適,會讓身體無意識的不斷將胸口、脖子往上往前拉伸,引發惡性循環。如果沒注意,病好之後,仍繼續維持這個方式說話,就會久咳不癒。這幾年疫情關係,我常在幫學生解決這個問題。
生病時還是要多休息、少說話,重點在身體恢復後,說話習慣也得恢復才行。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