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配音員-李香生老師

早上參加香生老師告別式,第一次用公司名參與公祭,那年教室開幕,香生老師帶著賀禮出現時,當下真是既感動又驚喜,我也不過就是配音班裡其中一位學員,但香生老師總是很照顧我。

配音班結束後,每回跟老師約吃飯,總是戲稱我們班是吃喝玩樂組,我們也總是開玩笑說,其實我們來上課只是想跟老師吃飯聊天。儘管如此,香生老師都還是會鼓勵我們去試試,也總會幫我們介紹機會,甚至還會私下告訴我們要注意些什麼細節。

香生老師.jpg
也曾邀請香生老師來故事劇樂部聽故事,甚至厚著臉皮拜託老師協助演員內訓,香生老師不但欣然同意,還要我們好好加油,說很開心看到我們這麼喜歡且認真在練習,也總會給我不少意見。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之前苗栗發聲專班的同學,說孩子確診後,唱歌的聲音變得尖薄,對自己聲音不太有自信,請我協助調整。

孩子覺得自己聲音變得比較弱,高音也上不去了,聽得出他聲音裡的沮喪。請他唱了幾句,發現是身體力量有了一些偏差,這其實是蠻多人會有的情形,自己覺得高音上不去,就直覺的把聲音往上拉,感覺高音好像比較出的來,但其實聲音卻變弱變小,更不好上高音。

先幫他找回身體力量,把聲音喊出來後,再調整口型。因為參加合唱團的關係,觀念跟力量大多正確,只需把偏差部分調整回來。加上拋遠力量,請他全身手腳並用唱歌時,孩子說,原來唱歌這麼累!最後找回靜止站著,又能用剛才累人的力量唱歌,就可以把這樣的力量轉到說話上了。

因為一開始聊天時,發現他已經很習慣用把聲音往上拉的唱歌方式說話,所以這部份也得調整回來,不然即使唱歌對了,也會因為平時說話方式,又被拉回錯誤唱法,讓練習效果大打折扣。於是先以唱歌的方式念歌詞,再把力量放輕一半,再放輕一半,最後恢復一般說話語速。我問他,跟之前說話方式有什麼不同?孩子說,身體好像變得比較輕,像水母一樣。我笑著說,那水母是什麼樣的?他做了水母漂的動作,我說,你做這動作的時候,是不是就沒有扯著胸口跟脖子了,身體整個很放鬆?所以你平常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隨時保持水母狀態。看到孩子露出理解的神情,大概就知道他們懂了,接下來只要練習,大概就不會偏差太多。

遇到總是說不知道有什麼不同的孩子,就只能直接告知再試著引導,但遇到這種敏銳度跟聽力都不錯的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記憶跟理解,再加以說明,能比較快改掉錯誤壞習慣,所以大多孩子的發聲調整,只需要一小時就夠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表達書完稿!撒花~
順利趕在暑假魔鬼月前寫完,著實讓人感動~畢竟今年再不寫完,又是個七年。第二本進步到六年就完成,哈~

當初發聲書卡住寫不出來,索性就先來寫表達,寫到一半,發聲有了寫下去的靈感,又回到發聲,把表達書擱著。所以發聲書宣傳期都還沒跑完,編輯就不斷催促著完成這本。

發聲是我從各方學習拼湊體悟出來的,先有了感悟,自體實驗後,在故事劇樂部演員身上測試,最後才轉化成實際可執行的步驟,引領學員。表達則已經有明確步驟,像換氣斷句、情緒、畫面感,甚至實際面的面試、播音等可操作的技巧,只要順著這些技巧去拆解,分析成可理解及實際操作的狀況即可。

所以表達比發聲好寫許多,唯一麻煩的是,必須將這些用聲音示範講解很容易的技巧,轉成文字敘述,還要讓讀者容易理解。當初發聲書第三章的注音符號差點把自己累死,表達書則是在畫面感章節把自己搞死。由於每個字詞都要分析說明畫面,一篇短文我就寫了七頁分析,那一小節花了好幾天時間才完成,到時校稿最累人的,大概也會是這裡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呆萌袋熊立大功

有位學生總會不自覺把聲音往下壓,怎麼都抓不到自己的基本音高,想起上回幫聲音偏低學員設計的拋球法,拿了球要他試試。

一開始效果不太好,發現是他拋球力道過重,於是拿了我心愛的袋熊跟扭蛋殼過來要他試試。袋熊的重量果然比較剛好,幫他調整了施力點,習慣了拋接,才又改回拋球。

因為這次跟上回不同,會習慣性下壓,所以我要他把球拋高過頭,在球最高點時才說第一個字,果然聲音馬上不一樣。我又請他試著提高一個音階,再做一次,直到提到第四階,他說,這樣講話很舒服耶~我說,因為這才是你應該有的正確音高,他很驚訝,竟然差這麼多。最重要的是,這種動態方法很適合他,前幾堂老是感覺不到的音高,後來即使不拋球也能找到了。

他說自己有在家裡練習,但不好意思放給我聽,他總覺得自己的聲音很好笑。正想著要怎麼拐他把音檔放出來,就看他試著把袋熊立在球上,還說如果成功了就讓我聽音檔,結果沒想到我們家袋熊竟然真的爭氣的站穩了球,他很開心的說成功了!但轉頭突然想到,得把音檔放給我聽。幸好他還算個守信的孩子,後來靠著袋熊滾大球,不但聽完他的練習音檔,還讓他現場做了些練習,總算順利完成四堂發聲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月到復興電台錄音,轉眼已來到三十六集,剩下十六集。

剛開始錄音,直接把之前podcast和影片錄過的主題拿來講,還算輕鬆;來到中期,不僅阿默,連編輯都一起幫我想題目。儘管之前就把五十二個主題寫好寫滿,但今天又刪了幾題,因為內容上有重複。雖說還有幾個月時間,而且錄音當下,有時也會想到之前沒想到的內容,直接插播錄音,像AI就是臨時加的,但帶狀對我來說,一直都是種壓力。

同學會的直播也走了四十八集,但其實裡面只有四、五題是我自己想的,其他都是學員問的問題。我很早就知道自己比較擅長分析整合,不擅長創作。只要有題目給我,我都有辦法拆解跟說明,但要我想題目,腦袋就很容易當機卡死,我一直很懂自己的這個弱點,這也是當初podcast分成四個主題的原因,一個月只需要想一個主題,三十天裡生個題目出來,壓力比較不大。

一直以來,都有學生或朋友問我怎不去電台作節目,因為我就是不擅長做企劃,我會想太多!其實包括直播或錄影片也是。這個適合嗎?這會不會太難?這些會不會重複?會不會講得不夠清楚?輕易就把自己卡死。可是面對學生丟過來的問題,因為有很明確的主線,只要聚焦在一件事情上拆解就好,簡單多了。

寫書似乎也是這種狀況,要不是編輯先幫我弄出架構,要我自己整個從無到有,我的書大概一輩子也寫不出來,但是看到編輯寫的綱要,腦子裡的東西突然就有了序列,知道什麼該排在哪裡,要怎麼組合。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