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只要是熱衷且喜愛的事,我就能很有耐心的重複練習,但我其實不是個很有耐心的人,而且超討厭做重複的事,所以我很能理解學生們急著想練好,或是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的那種焦慮。
我很喜歡有人陪著一起練習的感覺,不僅比較有動力,至少大家可以一起加油打氣或互虧,就像爬山有伙伴一起邊聊天邊走,山頂似乎感覺比較快就到了。
練習得靠學生自己,這我幫不了他們,但至少我可以陪伴。
練發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練著練著,有一天就突然跨過瓶頸了。
雖說只要是熱衷且喜愛的事,我就能很有耐心的重複練習,但我其實不是個很有耐心的人,而且超討厭做重複的事,所以我很能理解學生們急著想練好,或是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的那種焦慮。
我很喜歡有人陪著一起練習的感覺,不僅比較有動力,至少大家可以一起加油打氣或互虧,就像爬山有伙伴一起邊聊天邊走,山頂似乎感覺比較快就到了。
練習得靠學生自己,這我幫不了他們,但至少我可以陪伴。
練發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耐心,練著練著,有一天就突然跨過瓶頸了。
昨天才跟一位家長聊到孩子的變化,今天又收到另一位家長傳來的訊息,很感謝家長們都會跟我們分享孩子的變化。
昨天的家長說,我不過才跟小孩相處幾天,感覺對孩子就有蠻深的理解。主要是孩子算比較容易理解的生物,只要不拒絕跟我互動,稍微拿捏到他們的心思方向,還不算太困難。
為了盡量顧及每個孩子,從九年前辦營隊開始,一個班就是配兩位助教,說畫因為有美勞,更會出動三~四位助理老師,那天我正好也在,我跟玲瀞老師說,這班十二位同學,現在有六位老師在協助,真是豪華陣容。
每天營隊結束,我們也會互相交換孩子的情報,畢竟台上、台下看到的角度不同,尤其營隊只有短短六天,能快速掌握孩子學習慣性與情況,課堂互動也會好些。
昨晚線上課同學說「有人說上台說話是比死還可怕的事」,每回在帶口語表達營或自在表達課的時候,我也總會對家長或學生們說類似的話。除非是個性外向,也不太在意他人看法的人,不然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台上,那感覺,我到現在都還不習慣。
之前當演員時,每回上場前,我總會覺得我的心臟像是要炸開一樣,記得有次我還先去屋頂大喊了幾聲,才稍微控制住自己快炸裂的心臟,我很懂學生們的緊張與恐懼。
之前學表演的時候,老師說,在舞台上還是得保持一些緊張感,如果完全不緊張,也不會表現得太好。控制緊張就跟控制聲音一樣,知道原理跟為什麼,再試著用一些彈唇、轉肩等「物理方法」協助,自然就能稍微找回平衡了。
我一直都知道自己很容易緊張,就只能努力想辦法理解自己的緊張跟找出緩解方法。很開心這些小方法能幫上學生的忙~
也許是跟若菱有一些交流,對聲音似乎又有了進一步體悟,最近在聽學生聲音時,感覺跟之前能聽到的又不太一樣了,尤其對於男生聲音的辨別,以及共鳴腔與原本音色的分別,開始能夠分開了。
之前線上課有位學員也是頭腔共鳴型的,但因為他原本就是中高音域女生,我本身也是高音人,所以我只要直接代入到我自己的聲音,就能很快辨別。這期這位同學,因為他是中低音域女生,在辨別他的聲音時,我突然發現似乎應該要跟辨別高音男聲一樣,先轉換再確認才對,果然切換頻道後,很快就確定了他習慣的共鳴腔。
遇到中低音女聲,我得將他們的音域轉換成我的來分析。男聲就更複雜了,高音男聲簡單一些,因為只要找到他原本的位置,就能對比到我的;若是中低音男聲,得先找到位置,再轉換到我的音域,會花比較久時間。
尤其在辨別共鳴腔及音色之前,得先釐清這聲音是不是發聲位置不正確造成的,這也是發聲課上,我會先幫學生找到自然音高的原因,我就可以省掉轉換成正確音高的步驟。
昨晚花了好些時間把諮商師們寫的報告(X)心得(O)看完,本來想說稍微取捨一下,但每個人都寫的文情並茂,令人難以取捨!於是跟小編討論許久,研究該怎麼放在網站上。畢竟若全部放在同一頁,會以為自己不小心打開什麼研究論文。最後決定每篇擷取一段,再以「繼續閱讀完整文章」,每篇開個新分頁。第一次收到這麼詳細的心得,讓小編苦惱了一晚上。
當看到「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時,忍不住笑了,看來以後不僅可以說我們是身心靈課程,還可以說是「發聲宇宙」?
◆ 我感受到原來在表達背後,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這些運作的方式會更加回到人體本身的構造,包含聲帶、氣管、上顎、臉部肌肉、背部、胸腔等,看似不同的身體部位,卻都緊密的關係著我們輸出的聲音,這也讓我更加佩服小蛙老師課程的完整,以及對於聲音的理解與定位。若是單純從聲音最後的輸出下手,我覺得到最後可能會出現為了要發出這個聲音而勉強、偽裝或是模仿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可能對於我們的聲帶來說是更大的負擔,也並不自然,就像小蛙老師上課時提到,他不喜歡將聲音技巧化,不喜歡像是套公式一樣的告訴學員哪邊要大、哪邊要小,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回歸到自然、最發自內心情感、最舒適運用肌肉的狀態去「找到」自己的聲音。
◆ 在自我體驗的部分,有很多的感動,包含督導後來詢問語氣加重的使用方法,小蛙老師回應用內在的感情去表達會自然得多時,是深受感動的,因為過去也接觸過一點點表演與朗讀,強調語氣通常是常被拿來使用的技巧,但小蛙老師看到的是我們工作上的細膩,還有個案的敏感,所以更希望我們是用日常生活中會有的情感,去自然地表現在諮商中的聲音裡,這種被看重專業的感覺,也是讓我覺得很細緻跟令人動容的地方。
感謝看見心理諮商中心的用心,一早就收到滿滿回饋。雖說從那天上課互動中,就可感受到大家的熱情,但看著情感滿溢的課程心得,仍然很感動。
喜歡這個工作自然是對聲音的狂熱,另一方面,是因為能夠接觸各行各業的客戶。就像教學生面試,要幫助他們分析各校各科系教授們的要求,面對不同行業,也要幫他們找到跟客戶互動的需求。這就像是拿到一個新劇本,我得去分析並揣摩角色間的互動,讓我的演員們在這個角色上做到細緻且合宜的情緒展現。
平時看戲看電影看小說,就為了理解各行各業各種角色,若有遇上我不熟悉的行業,也會先問清楚,了解他們與客戶間的互動關係,這對我的導演或配音工作也有所助益。
表達跟表演都是人際互動的觀察跟體會,在情緒、情感上並無不同,這工作超有趣的。
每回遇到比較少同學發問的班,我總會說,大概是我教學方式比較精進,講解得比較好,所以大家都沒問題。不過這兩年的確大多在後半段課程整合練習時,才比較有疑問,前面基礎訓練,因為我總會分解的很詳細,還會一個個確認都能做到才進行下一個動作。
這班的特色是,大部分同學上唇都很緊繃,因此這期課程,讓我對於上唇緊繃造成的發聲影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因為有許多對照組可供比對。那時書正在排版收尾,有一兩小節需要補充一點內容,就把最新的這部分觀察也放進去了。
線上基礎發聲訓練課程第七期即將開課,歡迎大家一同來找回自己的好聲音~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我是9年前的舊生,這次上課發現小蛙老師功力大增。現在的練習更加簡單易上手,也能容易融入平常說話的習慣。
很多神奇的技巧,期待練習之後的成果
老師的解說很清楚,視訊課不限地點可以參加很棒。
希望未來有機會參加實體課
感謝小蛙老師讓我復訓!上了兩次線上發聲課,感覺理論聽的更懂了!操作上也更加順利。小蛙老師讓我明白,學習發聲不是單純練有關聲音的技巧,而是一段探索身體的旅程。在上課過程中,我剛好胃食道逆流復發。有時會咳嗽,聲音沙啞到失去控制。身為靠聲音吃飯的人,雖然還沒有老師那麼厲害,卻有種突然失去全世界的錯覺。
相較之前完全沒上過課,現在的我比較不害怕了,從跟身體的不舒服抗爭到現在的和平共處。很感謝先前老師建議我去醫院檢查,讓我發現一直以來的隱性問題,有了挽救聲音的機會XD
對我來說,老師發聲課教的技巧超級實用!每天上班都可以直接派上用場。老師常會用自己的例子鼓勵我們練習,這讓我了解,想變得卓越一點都不能偷懶。就算身邊不一定有人會發現你退步,身體也都會告訴你。我在課程中練習,對身體的感知能力好像有隨之提高,聽力也有小小進步。
小蛙老師跟其他老師最大的不同在於:在聲音領域她已經到達某種高度,但在教學時卻能做到暫時歸零,去耐心同理初心者到底哪裡卡關。並且想辦法用各種方式,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很少老師能做到這點。
又是上榜捷報!
辰恩是我們故事劇樂部少年團的成員,當年我第一次開辦營隊,學姐二話不說就把小孩送來,辰恩自己也很喜歡我們課程,就這樣從四年級上到國一,還加入進階班、少年團,可說是一路跟著我們成長,也是我看著長大的孩子。
我們的少年團現在已成為青少年團,再幾年就都是成熟大人了~
恭喜辰恩考上心屬的第一志願學校,很開心能夠參與他們的成長。
收到好消息總是高興,謝謝家長總會與我分享孩子們的成果。
通常來面試的孩子分為兩種,一種是自己已經很有想法,也對所選科系很有興趣,我就只需要幫助他們瞭解在面對不同學校、科系時,該有什麼樣的眼神、聲音,並幫他們微調表達內容,因為許多孩子講話超直接,就跟寫作文一樣,不能用大白話說出,總得帶點修辭、注意句型。
若是對所選科系不是這麼熱愛,或並不是第一志願學校,該怎麼在說實話狀況下,讓教授還是能感受到對這科系的喜愛,至少只要比其他面試者多一些就行了。
真誠的聲音跟表達內容才能打動人心,很開心跟學生一起分享這些喜悅。
因為線上發聲課的重點都放在上半身,所以每堂課除了專注在聽聲音外,超認真盯著學員臉在看,實體課盯著看很失禮,線上課沒這種問題,可以放心大膽的看。
之前上健身課,才知道原來我左右半邊肌力失衡嚴重,教練花了不少時間幫我協調回來。有次照鏡子,發現臉竟然也左右不平衡!自從發現自己有這種情況,上課總會提醒學員,練習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生,要大家注意總會有一邊比較習慣用力的問題。
幫學員聽了聲音,發現果然因為左臉上提力量較弱,兩邊力量差距過大,容易讓聲音聽起來沒精神,或是因為左邊掉下速度較快,導致尾音撇、拖音,讓聲音聽起來不太愉快。因為負面情緒都是「半邊臉」,例如輕蔑、冷笑,都是只動一邊嘴角,所以說話若只動半邊臉肌肉,很容易讓人誤會不太開心,上聲音表情課,我也總會跟同學不斷強調這件事。
現在都會特別幫學員注意兩側臉的平衡問題,自己也會時常照鏡子確認,要注意的細節真是越來越多了。不知道整張臉可以拆分成幾份,最近覺得自己咬合好像也變好,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與之前一對一家長通電話,媽媽開心地分享孩子在小小說書人比賽拿到不錯成績,說帶來上課前,自己幫孩子練習時,只知道告訴孩子要好好說出來,或是這裡應該這樣那樣,上完課才懂說話要斷句,最大的收穫是,原來用動作就能帶出情緒。
偶爾也會有上過課學員傳訊息來,說自己的聲音或某段表達感覺怪怪的,好像哪裡不對,卻又說不出所以然來,聽了我對於錄音檔的回饋分析後,才終於理解問題出在哪裡,可以怎麼修正。我就是學員的音檔修正軟體。
幫每位學員找出自己最舒服又合宜的聲音、重新喜歡上自己的聲音、重拾說話表達信心,是我現在最大的生活樂趣。
我的工作就是提供聲音困擾解決方案,只要人聲都能調音,歡迎洽詢。
偶爾會收到學生傳來的訊息,告訴我別人對他們聲音轉變的看法或讚美,與我分享他們的喜悅。收到這樣的訊息都很開心,一整天心情都會很好。
很多學生來上發聲課時,都會提到自己常常覺得喉嚨乾,需要不斷喝水。其實當我們正確將下巴放鬆、臉頰提高,讓聲帶不這麼受到壓迫時,我們本來就會自行分泌唾液,讓聲帶保持濕潤,這件事我自己也有很大的體會。幾年前因胃食道逆流咽喉周圍肌肉都灼傷時,儘管醫生說我的聲帶沒有受太大影響,但因為周邊肌肉不適,也讓我很容易感覺喉嚨乾、喉嚨有痰,需要不斷喝水。連周邊肌肉都會造成影響,更不用說直接的緊扯或壓迫聲帶了。
喉嚨乾、容易有痰想清喉嚨,在發聲課中算是蠻容易改善的問題,也是蠻常見的狀況,就像winnie在截圖給我的留言裡說的一樣,用新台幣讓自己之後受用無窮,其實還蠻划算的。醫療是醫生的事,覺察問題跟矯正保養是我能協助學生的部分。
謝謝線上發聲同學們的分享及推薦。
線上課跟實體課最大的不同,就是線上課重點幾乎都放在臉部肌肉運用上,雖說腹式發聲也很重要,不過因為聲帶在頸部,說話是用嘴,因此臉部與肩頸肌肉的運用及放鬆,對說話影響特別大。
還好前幾年我有認真把聽力練起來,用聽的就能感覺學生身體用力狀態,所以儘管線上教學,需要花比較多時間解釋,但至少還是能協助學生調整姿勢,只是不像現場這麼快速,需要解釋更多,分解更細節,因為不拆解到更細,隔著螢幕,會比較難理解。這也是我開放實體課程學員免費回訓的原因,除了複習,更能針對細節作更多調整。連助教都說,有些東西好像實體課沒講到,的確是,因為只能不停在上半身做文章,又要讓同學們聽懂。對我自己來說,又是另一程度的進化。
國中時我曾擔心自己長大以後沒辦法長時間做一份工作,我覺得自己大概兩三年就會換工作,當事情上手變成一種慣性後,我就很容易會厭倦了。教學雖然也都是在講一樣的東西,但卻可以走不同路徑到達終點。尤其現在對整體概念跟細節越來越熟悉後,甚至還可以交換順序走,順著到哪裡了,就從哪裡接下去,這也是一種隨心所欲不逾矩吧~我喜歡原則卻不愛受規律限制,這應該是教學工作比演員或配音還要更吸引我的原因吧!
一個小時,十二篇朗讀稿,除去前面二十分鐘的拿稿姿勢與聲量調整,能重點整理的時間,一篇也就五分鐘。因為這孩子有先參考之前得獎同學影片模仿練習,在朗讀技巧上已經有很不錯的水準,因此我只需要協助找出每篇稿子的「重點」。
不管說故事、演講、朗讀,我都會請同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讀完整篇文章,然後告訴我這篇文給他什麼感覺,或是他覺得這篇文章想給別人什麼感覺。
感覺真的好重要。沒了感覺,只是用優美聲音讀稿,就是個好聽的人聲讀稿機,好聽,卻無法打動人心。帶入情緒,才能感動他人。通常這種時候,就會有學生說,老師,這樣不會太誇張嗎?或是,老師,我又沒有要當演員。可是情緒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只在舞台上。
我們每個人都會開心、生氣、難過,不論強度,都是情緒,舞台上的演員情緒張力大,是因為必須傳達給遠處的觀眾。我們教學時,也是要用比較誇張的方式示範,才能讓學生理解差異,感受到哪裡不同。幼稚園或低年級老師們,要用比較誇張的方式唸誦或寫標準板書,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總會跟學生說「練習都不是說人話」,我的學生對這句話應該都很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