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花了好些時間把諮商師們寫的報告(X)心得(O)看完,本來想說稍微取捨一下,但每個人都寫的文情並茂,令人難以取捨!於是跟小編討論許久,研究該怎麼放在網站上。畢竟若全部放在同一頁,會以為自己不小心打開什麼研究論文。最後決定每篇擷取一段,再以「繼續閱讀完整文章」,每篇開個新分頁。第一次收到這麼詳細的心得,讓小編苦惱了一晚上。
當看到「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時,忍不住笑了,看來以後不僅可以說我們是身心靈課程,還可以說是「發聲宇宙」?
◆ 我感受到原來在表達背後,還有一個大宇宙在運作著,這些運作的方式會更加回到人體本身的構造,包含聲帶、氣管、上顎、臉部肌肉、背部、胸腔等,看似不同的身體部位,卻都緊密的關係著我們輸出的聲音,這也讓我更加佩服小蛙老師課程的完整,以及對於聲音的理解與定位。若是單純從聲音最後的輸出下手,我覺得到最後可能會出現為了要發出這個聲音而勉強、偽裝或是模仿的狀態,這樣的狀態可能對於我們的聲帶來說是更大的負擔,也並不自然,就像小蛙老師上課時提到,他不喜歡將聲音技巧化,不喜歡像是套公式一樣的告訴學員哪邊要大、哪邊要小,而是希望大家可以回歸到自然、最發自內心情感、最舒適運用肌肉的狀態去「找到」自己的聲音。
◆ 在自我體驗的部分,有很多的感動,包含督導後來詢問語氣加重的使用方法,小蛙老師回應用內在的感情去表達會自然得多時,是深受感動的,因為過去也接觸過一點點表演與朗讀,強調語氣通常是常被拿來使用的技巧,但小蛙老師看到的是我們工作上的細膩,還有個案的敏感,所以更希望我們是用日常生活中會有的情感,去自然地表現在諮商中的聲音裡,這種被看重專業的感覺,也是讓我覺得很細緻跟令人動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