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親子場跟一般表演場氛圍總是不一樣,也是最好的觀察現場。

我覺得小孩是種很直接的生物,覺得無聊就坐不住。看得出來今天的主持人有努力在活潑,但依舊走著平時音樂會的穩重聲調,加上內容也沒什麼轉化成孩子語言,,只要講解時間長一點,孩子就會躁動。

應該也是為了將聲音拉抬到活潑語調,又不是平常習慣的說話方式,很明顯肩膀過度用力,導致聲音比較發散,自然就更無法與孩子產生互動感。成人可以聽內容,不在意聲音,孩子卻是以聲音為主的。

看表演、聽講演或是參與課程,除了台上內容,我更喜歡觀察台下發生的事。尤其後來當講師,更會自動分析整場狀態,為什麼會有這些狀況?整體感覺很舒服或不愉快是為什麼?有什麼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一來是能用在自己的教學現場,但更多是為了教學內容。

畢竟教公眾表達,需要模擬各種場景,所以不論大場、中場、小場,各種類型或價位的講座、課程,只要感覺用的到或有興趣,時間也搭的上,都會盡量去參加,甚至朋友邀請去教會、佛堂活動,我也不太拒絕。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家長說小二的孩子說話容易沙啞,詢問了運動量,平時都有在攀岩、跑步、跳繩,看來問題應該就出在肌肉協調了。

通常會問學生都做什麼運動,是因為我會直接用他們喜歡或擅長的運動,瞭解他們身體協調狀態。果然就是常見的膝蓋繃直,髖關節活動度差,導致動作時上下半身分離,跳繩變成手腳用力,姿勢、力量錯誤。

五~八歲這年紀,總得想盡方法讓他們理解,用上不少時間找回正確身體協調,但只要他們懂了,很快能做到。因為他們身體本能還在,只要爸媽協助提醒,通常就能回到正確位置。

解了身體,接著是臉。通常有咬字不清問題,大多都是咬合有狀況,但通常會來找我的,都還不到需要找醫師矯正的地步。這個孩子很明顯都以嘴唇吸咬食物,他說自己吃東西都用門牙,很少用後排牙齒。

用了從林治療師跟趙醫師那邊學來的觀察及技巧,讓孩子恢復臉部肌肉力量,聲音就不沙啞了。幸好這個孩子自制力挺高,也不喜歡自己聲音這麼沙啞,所以很認真照做,爸媽也很積極理解如何協助孩子,還不算太累人。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0聲音便利貼製作初心

終於龜速前進來到100集,好不容易~

本來應該在去年8/30就該達成百集里程碑,比預計時間足足晚了九個月。不過會從2021年10月才開始製作podcast,也是因為擔心無法定時更新,一直不敢製作節目,直到疫情期間,工作量減少,才敢開始。

無論如何,既然都開始了,就不該輕易結束,除非已經沒有存在必要。只是之後依舊無法定時更新,就請大家多多包涵見諒了。

今年在復興電台依舊開了帶狀節目,第二年製播,覺得自己講的更好了,自我感覺依舊非常良好!之後會在「好好說話」單元與大家分享。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329爛泥怪演出

這次終於不是演主角了,好開心~

青少年文學裡的小男主,通常都是什麼內心戲的成長轉折,演起來都沒有配角有趣。我喜歡誇張的丑角,當年學京劇時,就連唱老生、走老生台步,老師說我怎麼看都是個小花臉。

從小我就愛演,最早的印象,是小學發課本時,我只要看到課本裡有劇本,就會把我妹跟鄰居拉來坐一排,演給他們看。大學我也會自己一人分飾相聲捧逗,講段子給同學聽。在劇團時,只有三位演員的小戲,我可以一個人演完整台戲。

所以當初第一次在劇團接觸配音老師們,看到老師一個人演五個角色,還可以直接迅速切換,我就覺得這工作好適合我,我一定要想辦法成為配音員!畢竟我從小就一直在做這樣的事啊!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最近上課的學生,身體都很緊繃。不過也不意外,畢竟會來上發聲課,大多數都是身體緊繃造成的。

原本身在網路世代,肩頸不正或容易緊繃,就是所有人的共通問題,加上疫情這些年減少外出,許多人運動量減少,甚至幾乎停止運動,身體的僵直、緊繃度又提昇了一個等級。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過度抬頭挺胸,這部分不論大人、小孩都很常見。為了讓身體挺直,沒發現是胸肩前傾,反而過度弓腰,導致核心力量上不來,也就是無法正確使用腹式呼吸,自然就影響聲音。除了影響呼吸,身體重心也會從下半身轉移到上半身,導致聲音發散。

若以數字量化來舉例,假設說話使用的力量是5,弓腰減弱1、肩膀減弱1、下巴減弱1、臉頰沒力減弱1,等於到嘴邊把話說出來,力量就只剩1。若我說話的力量是3,肩膀減弱1,出來是2。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好像我沒在用力說話,聲音卻比學生清楚的原因。

發聲課有大半時間,都在幫學員解開錯誤用力的小腹,以及過度緊繃的腰,並透過照片對比,讓學員理解彎腰駝背不是因為腰,是胸肩前傾造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