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有練重訓、瑜珈,柔軟度也很好,加上體感不錯,所以聲音力度跟厚度都維持的很好,只是聲音有些壓低。

他說之前學唱歌,老師說他共鳴沒打開,但他覺得很困惑,明明身體的力量跟協調比別人好,為什麼唱歌會覺得吃力,甚至高音有時還會沙啞。

因為他沒有把運動狀態放在說話、唱歌上,所以我帶他做了拋球練習,讓他感受身體律動。他更困惑了。說話的時候,身體沒有動啊?對,看起來沒有動,但裡面肌肉有在動,而且是呈現類似划船、快走、慢跑般的律動。

很多運動能力很好的人,說話聲音卻出現偏差,通常都是因為沒有把說話當成一種運動看待。唱歌時需要的身體力量較大,比較容易感受到「需要用力」。

說話看起來就像只有嘴在動,加上現在幾乎都是人體工學椅,甚至是舒適的沙發,坐下去,身體力量全都交給椅子,導致聲音變低或變弱。這也是為什麼要先找身體重心跟臀部兩點的原因,只要需要說話,就不能讓力量都散掉。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說話技能課一位孩子進來,我便稱讚他聲音不錯,原來上午練了武術。沒想到換下武術服,聲音竟也恢復原狀,我笑說,脫下衣服,身體狀態也卸下了。

趁機把攪拌棒拿出來,要他們每個人咬著。依舊要他們試著將舌頭向後,發現他們咬著木棒嘴就不敢動了,有幾個孩子甚至嘴唇會變得很緊繃。

我也咬了一支,要他們跟我一樣讓棒子上下晃動。這原理其實跟拿三塊板一樣,如果咬太用力,就無法晃動;咬太鬆,木棒就會掉下。

加上這神來一筆,果然嘴唇都放鬆了,上唇動起來,口腔放鬆,舌頭自然也後退到正確位置,打開共鳴。正好今天是快板課,便要求他們維持這樣的聲音唸段子,兩節課下來,聲音都宏亮許多,在我耳邊說話時,還挺吵。實驗結果很滿意,下週再教他們收放力量。

不過早上試了一對姊妹,雖然一年級妹妹也有做到,但似乎不太理解,也還無法立刻用在說話上。中年級以上的孩子應該都沒什麼問題了,低年級的孩子需要再思考一下該怎麼說明才好。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前陣子解鎖腰、小腹那一圈,對上下半身協調,有更完整的認識。今天帶學生找到自然音高後,便運用集中度練習,連結第二週身體重心跟協調,讓上下半身成為整體,也為第五堂呼吸練習做前置暖身。

加上今天的學生覺得自己一直都在用胸式呼吸,自然音高跟協調是他最在意的部分,他一直很想直接跳到這一堂。所以仔細幫他拆解原本聲音與自然音高的細微差異,並詳細解說身體連動的每個步驟。

用划船的律動,幫學生鬆開習慣性用力的肩膀、胸口,找回核心肌群協調,看著他在在背、腹、放鬆、背、腹、放鬆的穩定循環中努力,覺得自己對於整體協調的概念,又更具體了些。

之前我在這部份帶的沒這麼細節,導致有些同學需要花比較多時間理解,今天上完課,覺得自己終於在這一塊開竅了,又解鎖了一項成就。

雖然更容易聽懂了,但學生表示,有沒有立刻能練成的方法?我笑說,那可能學費要加收一個零才行。沒想到他竟然說,如果能立刻就學會,多個零也願意付。雖然我也很想賺這個錢,但感覺可能得練成什麼神蹟超能力才行。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516逢甲大學心得1

感謝逢甲大學地理資訊系統研究中心同仁們的課程回饋,很開心能帶領中心同仁演練簡報聲音技巧。

20240516逢甲大學心得2
從練習聽自己的聲音開始,運用身體帶動,引領大家感受與他人對話的聲音,並運用眼神與面部肌肉帶動,找到自己堅定有信任度的穩定聲音,以及具親和力的聲音。

20240514逢甲大學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515自在表達第九期

表達課裡,我最喜歡畫面感了。因為畫面感代表著聲音細膩度,能讓聲音展現出豐富層次。

在戲劇或曲藝表演裡,學到最多的是情緒、情境,包括當年跟著文彬老師學快板,我問為什麼這邊要這樣呈現,通常也是得到情緒或情境方向的回答。

有次上英文會話課,同學說他喜歡mountain climbing,我腦中浮現出上山、下山的畫面,不禁想著,中文也有這樣的畫面嗎?說著「爬山」,看見登上高山頂的人,不禁莞爾,中國人爬的是高山,而且上山頂就不想下來了。

回家後,我把之前背過的快板段子全翻出來,我看見了一齣齣動畫。原來以前死記硬背,跟著老師們唸唸唸的內容,全都是畫面呈現。彷彿發現新天地,開始瘋狂分析理解每個畫面意義。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