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發聲教學 (19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拳擊課休息時間,順便幫另一位教練調聲音。我們總有下意識的身體啟動機制,拳擊教練因為多為上身用力,所以說話、唱歌也常會用過多力氣在這部分,因此他們比較需要的是「放掉多餘的力量」。

唱高音容易上不去,很多時候不是音域不夠,是胸口或脖子過度上抬的結果,總覺得這樣往上拉聲音才上的去。其實越是高音,反而需要將下巴放鬆打開,才能讓身體力量將聲音拋高拋遠,就像投三分球一樣。以前我唱張雨生的歌到高音時,總會往下蹲再站起,把高音推上去,那時是無意識動作,後來學了發聲,才發現以前的自己好棒棒,知道要這樣借力使力。

這方法任何高音均適用,讓尖叫再也不沙啞,高音不是夢。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聽到學生說:「原來聲音有這麼多細節跟面向,我從來沒有想過也沒聽過。」就覺得花這麼多時間解說很值得。

大部分學員來找我的時候,頂多只能說出,我想讓自己聲音集中一點;我想讓自己聲音大聲一點;我想讓自己的聲音清楚一點;我想讓別人專心聽我講話。我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兩個方法,讓他們的聲音立即產生這樣的效果,但我也會試圖說服他們,嘗試做比較全面的調整。我會用樂器、運動、舞蹈做各式比喻,讓他們理解為什麼。

越熟悉的事物,越容易被視為理所當然而忽略,其實只要多一點觀察跟理解,許多抽象或難懂的事,就會變得簡單許多。很多不正確不平衡都是後天慢慢養成的,我的工作就是幫助大家發現自己有些什麼說話習慣,把跑掉的姿勢、力量一個個找出來,找回舒服平衡的狀態。

現在做不到,不是程度沒到,是還沒協調好。只要你想要,我會盡全力幫你找出所有細節,幫你把自己這把樂器調整到最好。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線上同學會直播主題

上週同學提問時,不確定這問題有沒有講過,前兩天便把之前說過的題目全整理出來,每月這樣直播,沒什麼感覺,全部條列出來後,還蠻壯觀的。
只要有人問就繼續開直播,歡迎一起來練發聲。

37次直播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四期線上發聲學員心得

線上發聲課來到第五期,從第一期的試開辦、第二期的整合、第三期的確認,到第四期已經算穩定了,目前正在進行的第五期,也已很能抓到節奏跟學生狀況。
感謝第四期同學的回饋,看到那個「超乎預期」跟「無可挑剔」的時候,真的很感動~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當初開聲音諮詢,只是單純因為許多人不了解發聲課在上些什麼,可以藉由諮詢瞭解我的上課方式,加上發聲課前,我差不多也會先用二十分鐘時間說明或瞭解學員聲音,所以諮詢其實就是把這塊獨立出來而已。

的確大部分學員都是因為這樣前來的,但偶爾也有例外,這時的方向就不只是教聲音而已,反而會偏向幫助學員信心重建或釐清思路的過程。每回遇上這樣的學員,就得切換傾聽模式,尤其當他們鬼打牆或進入迴圈狀態時,還得看準時機,適時把人拉回來。

我比較喜歡專注在聲音調整就好,因為只需要分析聲音,再給予適當建議與方向,單純簡單多了。雖然上過不少心理學課程,但畢竟這不是我的專業與強項,每回遇上內心總有些緊張。幸好聊天是我的專長,分析整合也算強項,加上聲音展現,本來就跟身體、心理有相互影響,讓學生安心跟找到方向也是重要的工作項目之一。

聊天有時比教聲音還累,不論如何,總要想辦法幫學生解決各種聲音疑難。

聲音諮詢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朋友問,唱歌跟說話差很多吧,雖然都是跟發聲有關?的確唱歌技巧跟說話技巧不同,但發聲是一樣的。笛子吹出比較長的音跟吹短的音,用的方式一樣,只是技巧不同;發聲就是那個方式,說話跟唱歌是兩種技巧,簡單說就是這樣。

你的身體就是那把樂器,不同曲調或曲子,會用不同方式技巧。基礎的共鳴、高低音階,是同一把樂器演奏出來的,所以沒有什麼不同,共鳴、音階就是發聲。所以基礎不好,技巧再好都沒用,聲音就可能是糊的、吃字不清楚,或不夠大聲、太噪太吵。

有點類似武俠小說裡面的招式跟內功,招式只要比劃出來,看起來就很有什麼,可是招式再好,發聲基礎不穩,就是花拳繡腿,只是華麗而已,出拳沒有勁道。只要發聲練好,練表達技巧就會容易許多,這也是我把發聲課獨立出來教的原因。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跟發聲學員做第二次電話回訪,聲音聽起來已經蠻穩定了,再給了一些調整方向。學生說他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但常常上完課不一定會再去練習,但這次學了發聲,改變了他很多,他開始會注意自己的行走坐臥習慣,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且因為我會幫他們找出重點,可以精準練習,且大多練習在生活中就可以做,不需要特別做些什麼,最重要的是,他也開始運動了,因為練聲音連帶帶動身體也變好。

學生還說,老師你真的都會記得打電話給我們耶,我說,因為我有記在行事曆上,這是工作行程啊!既然說要做的事,當然就要完成跟做到,雖然也不是這麼準時打就是了。幾年前決定要開始執行電話回訪時,其實自己心裡很多小劇場,不知道同學會不會覺得我很煩。但是能在一段時間後追蹤大家的聲音狀況,幫助大家聲音穩定下來,還挺有成就感的,也就持續做下來了。感謝大家的回饋,每回跟同學通完電話心情都很好。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 tw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一對一發聲第三堂課,在臉部肌肉較為協調後,開始練習唇側跟舌頭,加上第二週的下半身重心協調,聲音明顯厚實起來,昨天跟學員說,這叫「空房間效應」,自己覺得這詞還蠻不錯的,每回說出新名詞的瞬間,都覺得自己好棒棒。

放鬆下巴讓呼吸道曲度變小,抬臉頰打開整個呼吸道,就像是把整個口腔打開,創造了一個空房間,回聲厚度自然就提升了。裡面空間打開了,再利用唇側,將口型穩住,不讓出來的空氣隨意散去,加上第二週的身體核心,自然聲音就集中有力量了。最後再強化舌頭肌肉,讓舌頭靈動性提高,這麼一來,就不需要張大口型,也可以輕鬆將字音清楚穩定送出,到此肌肉協調功成,聲音塑形完成。

這時再幫學員找出自然音高,將聲音穩定在共鳴最佳位置,就不需要花太大力氣,也能讓聲音厚實、集中、清楚、乾淨了,就跟在浴室唱歌一樣,從此能夠自己創造浴室模式。

每到這堂課,我也總會跟學員說,我的工作就是協助你們找到自己聲音最好的狀態,除了幫你們聽聲音協助調整習方向,要長時間維持舒服聲音,只能靠自己練習,練習這部份我可幫不上忙。不過我其實也不太擔心,通常到第三週,找到舒服好聽的聲音之後,大多不會想回到原本的聲音,即使沒空每天練,也都會持續練下去。

每回到第三週課程都很有成就感,尤其福至心靈有了新想法,心情都很好。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我的工作也是一種陪伴,加上聲音與情緒關係密切,如果要讓學生聲音「自然」,就必須快速理解他們狀態。我自己是覺得有點接近太極概念,動中求靜,柔中帶剛,為了尋求一種平衡,我是從少林足球電影裡體悟出來的。
 
像我就是要找回靜的狀態,我是從練游泳找到這種感覺的,用力卻不緊繃,放鬆但不鬆弛,才能用最小力量,讓自己浮起來,我從仰漂及蛙式感受到這些,就是放掉多餘的用力,讓自己靜下來,有些學員跟我很像,但大部分來找我的人是要理解他們的動。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胃食道逆流問題的學生,提到即使很專注在自己聲音上,還是會走音。這其實很正常,當年我胃食道逆流的時候,也是花很多時間在控制聲音。學生問我當時是否也有走音問題?我倒是沒有走音,一來我媽把我的國語發音基礎打的很好,二來學快板那幾年,每天瘋狂練快板唱詞或繞口令,完全模仿老師聲調起伏與換氣點,後來教外國學生,研究理解出中文聲調原理,再代回快板唱詞裡印證,找出聲調與換氣及舌頭、口腔肌肉間的關係,才發展出現在的發聲課。後來到師大上華語師資班,更是從幾位教授教學及口音裡,得到理論驗證。因此咬字發音對我來說,一直都不是難事,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優勢,還曾被邀請去中文系演講。

但胃食道逆流畢竟就是讓喉嚨周圍肌肉嚴重灼傷,記得當時醫師說我聲帶很健康,可是周圍肌肉都受傷了,所以影響聲帶振動。說話不只靠聲帶還需要其他肌肉協助。

當時每天一定做肩頸伸展,冬天還熱敷,到現在伸展都還是例行功課,每次至少三十分鐘,有時還超過一小時;唇側、臉頰、下巴,都是每天起床要確認的;還得關心核心肌群有沒有運作;再用彈唇確認音高到位,才會開始說話。

要精準就是得把自己當奧運選手練,自己的聲音自己保護。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臉頰平衡.jpg

從小我就喜歡觀察鏡子裡的自己,確認自己什麼表情比較好看,小時候只要看到相機鏡頭就會自動POST。後來練戲劇、發聲時,這項自戀能力發揮功能,有一次照鏡子,竟然發現臉頰左右邊不太對稱!難怪我覺得右邊留瀏海整個臉會比較平衡,原來是這個原因!於是發聲課臉頰練習,也會開始注意學員臉頰平衡狀況,或是提醒他們可能會發生不平衡情況。說明的越細項,學生問的問題也會開始分支細流,根據他們的問題,就得在聽他們聲音時,更聚精會神集中在某部位。比如像這位同學,我在聽他說話時,就會去注意每個字音的左右平衡度,類似關注左右喇叭聲道有沒有平衡。的確發現左邊臉頰肌肉力量比較弱,導致說話時,尾音容易左邊力量先放掉,讓聲音像是撇向一邊,表現出不是很情願的感覺。之前教聲音情緒時,就知道左右臉協調會讓一句話出現語氣偏差,跟這個發現結合在一起,又理解了不少事。有時就會像這樣莫名靈光一閃出現聯結。

之前有位朋友請我幫他聽聲音,他的聲音有種左聲道被消音般的不協調感,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聲音的左右不平衡,我發現他左邊脖子到肩膀都蠻緊繃的。我告訴他好像真的有狀況,因為這聲音聽起來像是左邊聲帶沒什麼作用,也許到醫院照喉鏡檢查一下比較好。結果檢查發現左邊聲帶萎縮,後來經過醫生治療才恢復不少。

要聽到這麼細節,精神必須非常集中,每回這樣專注聽聲音,我都會覺得自己像是把能量聚集在眉心,像是有電波會射出,進入對方身體流裡。剛學會時不知道怎麼關閉,整天接收別人聲音,超耗精神,現在已經知道怎麼在需要時打開,就比較不這麼累了。總覺得自己科幻電影看多了,就比較能把聲音實象化,如果這畫面在電影裡,應該會出現超能力光束之類的,這其實也是種娛樂自己的方法。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到外邀場地上發聲課,總要忙著找教室空牆壁,幫學員把聲音「推」出來。

這麼多年下來,也經過了好幾種推的演化。一開始是推背,試著讓學生把力量放出來,但後來發現這種方式,因為下半身不穩定,學生反而更難用力,於是改成推下腹部跟腰。但這方式如果怕癢的學生,或身體容易緊繃的人反而會過度緊繃,尤其小孩子,雖然效果最好,但使用上會有侷限。只好再研發出靠牆推髖,以最小接觸面積,讓他們藉由依靠牆壁讓身體穩定,還能放鬆肩膀,將只有肚子用力的狀態,轉移成全身力量。有牆壁幫忙我也輕鬆許多,終於能在最短時間裡,達到聲音改善效果。

不少學員會說,他們有在用腹式發聲,可是聲音還是會不舒服,通常就是方向錯誤的問題。最常見的就是用力夾臀部、橫向推肚子,或是過度挺胸導致腰繃緊。總要先花點時間讓他們放鬆,然後請他們交給我用力,感受我幫他們用力的方向,再讓他們自己試著控制,等確認能做到了,再幫他們調整力道。所以每次上發聲課,雖然不像表達課需要高張的情緒能量,但因為需要手動調音,也總會一身汗。

練腹式發聲請不要再用力推肚子了,肚子、臀部本一家,請一起動起來。

【延伸閱讀】聲音是怎麼發出來的(影片)丹田發聲的說話方式如何使用正確丹田發聲丹田發聲的迷思什麼是丹田發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喉腔共鳴數學公式.jpg

整理給學生的資料,發現2014年寫了這個。
那天下課,有同學問我能不能把喉腔共鳴寫成數學公式,當晚馬上寫了出來。(很容易就認真的個性)
現在可以把這個公式再更細緻化分解了,看來過了六年長進不少,而且這公式沒什麼需要修改的,覺得當年的自己還蠻不錯的嘛~(自己稱讚自己一下)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萬登道

家教學生說,上週發聲課後,英文老師稱讚他的發音突然標準許多,還說他的英文老師稱讚我教的好,他沒想到練發聲會讓正音有這麼大差別。的確蠻常有學生問我,練發聲對學其他語言有幫助嗎?答案是肯定的,任何語言發聲都是基礎。

發聲練習是在調整說話時的呼吸狀態,主要在讓呼吸道通暢,由於練發聲需要協調說話時的唇齒、舌頭,因此對學習語言會有幫助。

幾年前有學生發訊息給我,說在學荷蘭文,有兩個音怎麼都發不出來,希望我可以教他,我回說我也不會說荷蘭文。他傳了教學音檔給我,希望我告訴他舌頭要怎麼動,我想這可以,我會。仔細聽了那兩個音,分析舌頭狀態,幾天後收到感謝訊息,說他練會了。不會說荷蘭文也可以教正音成就解鎖。

幾年前曾接到一個特別案子,希望我教臺灣廣告演員說大陸普通話,因為廣告要在大陸播出,客戶對口音很要求。我一開始以為他們誤會了什麼,我告訴他們我是臺灣人,我也不會說普通話。對方說看了我部落格文章,教外國學生正音的那幾篇,覺得我應該沒問題。既然客戶覺得我可以,對我信任度這麼高,當然就接了,只是內心難免還是有點忐忑。直到拍攝當天,大陸客戶現場盯拍,對於我教的口音完全沒有意見,直接過關,當下真的很感動。普通話教學成就解鎖。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問我,為什麼起床的時候要重新讓肌肉暖機,為什麼臉頰肌肉會掉下來?

其實不是肌肉掉下來,回到我這幾年一直在推廣的概念,說話其實也是一種全身運動,只是不像打球、跳舞這麼激烈,表面上比較看不出來,所以除非聽力比較好,能聽出聲音差異,不然比較難模仿他人說話時的肌肉使用狀態。

若以運動來比喻,所謂的早晨開嗓,其實就是運動前的暖身,睡覺時肌肉會放鬆,因此起床時的聲音通常比較低沉含糊,就像不會一下子就快跑或直接跳下水游泳一樣,身體需要一個適應時間,說話用的是聲帶,所以用的字詞是「開嗓」,也就是「讓說話用的聲帶及周圍肌肉靈活起來」。

至於每天都要做臉頰肌肉練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肌肉長期沒使用或沒鍛鍊,肌力就會衰退,突然需要使用的時候就容易受傷,或很快就沒力,因此需要持續運動保持。

所以我在發聲課會以肌肉記憶方式教學,讓學生瞭解並感覺到自己在說話時的肌肉狀態,這樣在需要說話的時候,直接切換過去就行了。若能搭配聽力一起,練習速度及效果就會快很多。養成習慣之後,切換就會像開關電燈一樣簡單。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位學員因為上排門牙裝假牙,影響說話,回來找我幫忙,協助調整了幾次,總是無法完全找回原來的說話方式,昨晚跟他聊天,聽著他說話,突然靈光一閃,發現我之前關注方向錯誤,是舌頭的問題!果然改變說話時的舌頭方向,聲音再也不卡了!內心實在不解,自己之前為什麼失心瘋一直關注其他地方。

終於解決了一個困擾許久的難題,真是身心舒暢。寫完發聲書的時候,也有這種暢快感。一本書寫六年,出版社說已經破他們紀錄,未來應該也不會有人超越。每個人都問我為什麼不趕快寫一寫,是因為太忙沒時間寫嗎?雖說因為忙所以寫得慢,但事實是第四章一直寫不出來。一卡關就是四年。

開始寫的時候還蠻順暢的,因為前面三章都是分解動作練習,就把我平常教學生的東西寫進去就好,到第四章整合章節時,我發現我不知道怎麼用文字寫下每個學員的狀態。於是我開始分析自己到底是怎麼發現他們聲音問題的;仔細注意我是怎麼跟學員描述他們的狀態;認真思索怎麼把我的直覺變成可描述的實體;詳細分類學員會遇到的問題,而不是遇到一個問題就解決一個。終於在兩年前,我跟編輯說,可以寫第四章了,去年寫完所有內容。

只要有一個問題想不通,我就會想辦法找資料、找課學習、問人、與人討論、觀察,用盡各種方法找出我想知道的答案,即使要花上好幾年的時間也無所謂。我想知道為什麼,我喜歡探究事物的本質,所以唸書的時候最愛實驗課,小時候也很愛把東西拆開,看看裡面長什麼樣子。

終於了結一件心事,能找出答案感覺真好。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拉.jpg

十年前第一期發聲課學員傳訊息給我,說最近聲音突然變很悶,不知道怎麼回事,幫他聽了音檔,發現是後頸肌肉緊繃,導致駝背及聳肩。

在告訴他怎麼調整之前,先確認當年我教了什麼,確定他知道我說的練習是什麼,果然練習做完聲音就恢復許多。

這幾個月總在協助學生處理類似問題,疫情居家時間過久,運動量減少、電腦產品使用量增加,一沒注意,聲音就會產生偏差。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第二期發聲課已經來到一半,相較第一期,做了不少修改。第一期比較是想像中的教學,實際走過一次,更清楚知道怎麼隔著螢幕幫助學員。

我總覺得自己是「杞人憂天」裡的杞人,習慣先把事情做最壞打算,這樣萬一遇到最糟情況,因為已經料想過,就不至於太過驚慌,加上我不是個太喜歡意外的人,因此總會先在腦中實際操作模擬數次,確認知道要做什麼,以免太多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過於措手不及。

大概是擔任社團幹部養成的習慣,開始當講師時,每堂課結束總會把剛才上課流程想一遍,尤其是自己覺得不順的地方,會特別把這些部分重新順個幾次,確認哪裡有狀況,尤其覺得自己回答不好,或心裡沒底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開始喜歡教學,是因為我發現教學對於自己的成長跟聲音研究,能有比較快的突破。自己一個人思考,我很容易鑽牛角尖;當接受外來訊息,得到新的刺激,反而比較容易激發新想法,比自己悶著頭做有趣多了。

從小我就很愛把東西拆開,研究裡面長什麼樣子,在學校最愛的就是實驗課,愛迪生是我的偶像,希望有天能成為跟他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寫作文時總是立志當老師,現在能研究著自己喜愛的聲音科學,真的很棒。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好.jpg

收到學生訊息總會很開心,我自己也是學了發聲,才發現原來身體狀態跟聲音有著極大正相關。
記得那時看模仿遊戲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圖靈被召進軍隊解密,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破解德軍密碼,畫面一轉,切換到圖靈在跑步,只有幾秒的鏡頭,卻讓我十分震撼,在這麼緊急的當下,竟然還得撥時間出來運動,表示運動對於思考與解題是多重要的一件事!從那時起,運動就成了我行事曆裡的必要行程,而不是有空才做的休閒活動。
前兩天有位學員上最後一堂課,我聽他聲音穩定許多,他說最近報了飛輪課,我很訝異。因為當初第一堂課,他說自己是完全不運動的,還問我有沒有比較簡單能坐著練的動作。但這幾堂課下來,發現提升身體協調跟肌肉力量真的很重要,覺得我說的很對,應該開始運動了。
感謝同學們對我的信任,更開心於大家對自身感受的提高,讓我們一起回歸身體本能,往美好又舒服的聲音邁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線上發聲課學員問我,那天他在螢幕前只露臉,他很好奇我看不到他的肩膀,為什麼他說自己有高低肩時,我能準確說出是右肩位置比較低。我是從聲音辨別的,當我非常專注聽的時候,我可以從聲音辨別出身體用力狀態,有朋友說這應該也算某種超能力。

有次在健身房看著前方某位背對著我教課的教練,突然覺得我可以從他的身體力量感覺到他的聲音用力方式,但因為沒聽見他說話,不太確定,於是在排練時找演員實驗。確認感覺無誤,不論在餐廳吃飯或搭捷運聽見有人聊天,總會默默觀察他們的聲音與身體用力方式,尤其參加各式講座的時候。

因為我是視覺型的人,當初學相聲、配音,很習慣把聲音轉化成線條,像是憤怒鳥飛行軌跡路線,我會去找到自己呼吸與聲音轉換的路徑,建構出類似雲霄飛車的運行軌道,這樣我在聽演唱或看演出時,才能跟著台上歌者、演員的呼吸與聲音,做同步演練,思考聲音運行模式。

那年中國京劇院二進宮演出,老生、青衣、花臉三人同場對唱,我跟著他們快速切換三種共鳴位置與呼吸狀態,當下真的很有武俠小說真氣貫通全身,打通任督二脈之感。
熟悉路線後,我試著觀察力量強弱集中,那感覺就像小時候把磁粉放在墊子上,拿塊磁體在底下讓磁粉聚集,幫助我在幫學生調整發聲時能快速判斷狀況。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