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很喜歡教運動員,一來他們身體協調跟敏銳度都很高,只要告訴他們該怎麼做,就能很快理解;加上他們很習慣規律甚至高強度訓練,所以完全不覺得這些練習很累,或有任何不想練的念頭。像今天的學生,我說有個暖身練習不錯,就是會有點醜,他馬上說「練!要練!」滿滿的衝勁。

講解細部動作或局部肌肉狀態時,接受度也很高,應該早就習以為常了,而且只要用各種運動來比喻,很快就能抓到訣竅,做到正確練習,我只需要出一張嘴就好,根本不需要去協助他。一堂課裡能教的東西,相較一般學生多很多,上起課來心情很好。

雖然大多學員在第二堂身體協調課程較有感,但我自己比較喜歡第一堂臉部肌肉訓練,看著學員從練習前的平面無表情,到課程結束前,臉部線條越來越柔和,變得更「人性」,像從冬眠中甦醒過來。我很喜歡欣賞學生這樣的變化,總有完成一件藝術作品般的喜悅與滿足。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終於完成表達書初稿,原本很擔心達不到低標字數,沒想到比我想像中寫的還多,值得開心~編輯說,他終於知道要拿什麼樣的食物來餵食,才能讓我認真坐在那裡寫書。沒辦法,寫書實在很需要熱量支持。

不過寫出來只是開始,畢竟現在只是先照著我們當初擬出來的架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接下來得進行整合,我想中間應該有不少重複寫作的內容,畢竟是分章節寫的。今天把所有稿件印出來,看到厚厚一疊,還蠻有成就感的,終於第一階段達成,可喜可賀~

表達書比發聲書好寫些,因為架構比較明確,可痛苦的在後面,這本的範例讓我完全不想面對,上課時用聲音講解兩者的不同,蠻容易的,現在要用文字寫出來,還得讓人看得懂,光想就覺得心累。發聲當初難在必須思考怎麼把抽象的聲音變成圖文,讓人好理解;表達難在怎麼做出比較,讓人在文字及示範音檔上感受到差異。總之,兩本都很累人,但頭都洗一半了,還是得想辦法完成。

打開落版單,上面寫著預定107年出版,呃,好吧,我又給人拖稿超過五年,還是乖乖認真趕一下進度比較好。編輯已經拉出行程表,要求六月前完稿,預計年底出版,我會努力,畢竟今年不完成,又是一個七年(感覺編輯看到這句會來個怒視,哈哈~)。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班學員有一位聲音沙啞,問了孩子是因為感冒還是平常就這樣?孩子說平常就這樣,才一年級的孩子,聲音就變成這樣,真讓人心疼。

聲音聽起來應該只是聲帶水腫發炎造成的沙啞,還不是太嚴重,調整了姿勢,要孩子記得我教他的說話方式。下課時下樓跟媽媽聊了一下,媽媽驚訝的說,原來這可以改善喔!他已經想帶孩子去看耳鼻喉科了。當然看醫生也是個方法,畢竟聽起來應該是處於發炎狀態,只是如果孩子說話方式不改善,也只是一直復發而已。

跟媽媽說明了我帶孩子做了些什麼,回家的時候怎麼協助練習跟提醒。媽媽一直問孩子,你知道老師在說什麼嗎?我提醒你,你知道要怎麼調整過來嗎?孩子總很堅定的點著頭。孩子都會記得的,只是當他們玩得太瘋或太開心時,可能會忘記,所以需要家長幫忙提醒一下而已。

上一班其實也有位孩子聲音沙啞,下課在跟同學玩遊戲時,又回到原本的說話方式,我提醒他隨時都要用我教他的方式說話,他很認真的記起來了,最後兩天聲音就恢復許多,亮度也回來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0說話容易緊張怎麼辦

需要在人前表達或上台說話,就會開始緊張說不出話,該怎麼辦?相信上台緊張是很多人有的共同焦慮。雖然當了講師,但每次新的課也總會讓我很緊張,不過現在的緊張已經不至於到說不出話的地步,因為對教學內容已經足夠理解與熟悉,除非是一些壓力較大的場次,否則已經能讓人看不出我在緊張。

節目裡提到的那次小學演講,自是最早的陰影,大三那年當上社長,主任告知新生座談社長也要上台說話時,我真的很想跟主任說,我不想當社長了。記得那次是撐在講台上把話講完的,因為我的腿已經因為緊張而站不住了。那天講完,有位家長特地來到講台前稱讚我講得很好,讓我有了一些信心,也許因為這樣,後來才會去學表演,面對這個恐懼。

當年學相聲、戲劇時,的確因為背熟台詞,上台緊張度少了許多,但演出前在側台準備上場的我,心臟總像是要炸開般的恐慌。後來不論配音、教學,其實也總讓我很焦慮,但我偏偏就挑了個需要不斷上台說話的工作,有時覺得我其實還蠻自虐的。這集就讓我們聊聊一些放鬆身體、減輕緊張的小方法吧~

繼續邀請到聲音小天使阿默一起陪聊!感謝復興電台的邀請,今年在每週五早上八~九點時段,開設十五分鐘的聲音解疑單元,也很歡迎大家收聽~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會研發出這套肌肉協調練發聲的方法,是因為開始做聲音教學後,發現有些學員聽不出聲音差異,在練習上會很焦慮或不知如何是好。

臉部肌肉練習中,眼睛通常是最多學員說掌握不到的,因為眼睛的力量很小,尤其在聽不出來聲音差別時,更是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我會試著讓他們睜大眼睛,感受用力位置,再做正確練習,跟剛才的力量比較。總會需要試好幾次,在不斷修正動作、力量,並試著引導他們靜下心來感受自身後,才終於能察覺到兩者差異。這時總會聽到學員說,只有差這麼一點點喔?對,就這麼一點點。

靜下心後,我再引導他聽自己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讓他分辨正確力量下的差異,原本最後一個字會卡住或消失,但力量正確後就不會了。聽不懂整句沒關係,我會幫學生找到最重要的關鍵差異,再慢慢把聽力培養起來。

我問學員覺得自己聲音現在好不好?他說不好,我說為什麼你覺得不好?他說,因為我覺得現在沒有在用身體力量。我說其實你現在的聲音是好的,沒有用身體力量是因為,說話本來就不需要用這麼多力氣,除非需要大聲或把聲音傳很遠。他才恍然原來說話是要放鬆!但他又疑惑的問,可是一般不是都說講話要用力?

要放鬆、要用力都對,因為要看偏差原因。比如像我是個很緊繃的人,說話會過度用力,那我就要練習放鬆;有些人說話有氣無力,不習慣用力,那當然就是練習怎麼用力。就像同樣都是流鼻水,有可能是感冒,也可能過敏,甚至只是吸入胡椒粉而已。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