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員有舌尖過度用力的情形,我將林治療師的舌繫帶按摩法稍做改良,並讓學員輕壓舌尖,感受舌根用力的方式。由於之前從林治療師那裡,確認了舌頭用力方向,以及從臉部就能看出的改變,今天第一次全套用在學員身上,效果挺好的。雖然沒多久還是會跑回原來習慣,但學員已經能理解正確用力跟原來方式的不同,相信下次上課時,應該就能看出效果。

之前也曾遇過幾位舌尖過度用力的學員,當時都只能請他們回去多做舌頭練習,對於無法當下找出適當練習方法,一直深感困擾。因此這次趙醫師的邀請,林治療師的無私教學講解,終於讓我找到突破口,瞭解該怎麼幫學員調整舌頭,以及整個下半臉的肌肉力量。

若學員體感還不錯,能看著我的示範,自己找到正確方向或力量,我就會盡量不與學員做身體上的碰觸,畢竟我自己並不喜歡,可是如果學員無法體會,我就會直接幫他們。

幫學員調整時,我總會非常專注且小心,因為大都會遇到他們的習慣力量抗衡,我得先想辦法讓他們放掉力量,請他們只發聲不用力。幫他們用力時,還必須拿捏好力道,在不會讓他們不舒服的狀況下,讓他們感受到正確方向跟力量。早期這部份不是做的太好,現在比較知道會遇到什麼樣的抗力,加上也陸續開發出不少輔助方法,能更快速讓學生理解如何拿掉多餘力量。

舌頭練習終於不再只是舌頭,可以跟嘴唇、下巴、下半臉、脖子全部連結在一起了,我也能更清楚看見學員的每個連動,協助他們做更細緻的調整。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往成果展,都是孩子起鬨要老師表演,這回竟然是媽媽舉手,問我能不能表演一段快板!當下真是心中一驚啊!畢竟已經很久沒表演了,加上現在也比較少教快板,幾乎都沒練習,其實心裡有點虛。

不過剛才已經說了快板是自己的最愛,這時自然不能推辭,跟學員借了竹板,順口說了三塊板其實還有花式變化,心中這時暗罵自己在亂講什麼啦!這樣不就要表演有花式板的段子嗎?只好臨時來了個千萬祝福。因為緊張,最後竟然還破音,此時內心大喊「搞什麼啊!」,嘴裡還補了句「三塊板也很適合用於繞口令」,內心喊著「欸~欸~欸~你確定?」,但話已說出,也只能就順著唸起六十六,幸好昨天還算早睡,腦子頗清醒,詞一句也沒掉的順利完成了。雖然笑著接受家長、孩子們的掌聲,但內心小劇場可是亂成一團。以前上台會呆住就是小劇場太多,現在可以前後台分開,自覺挺好。

六十六、黃大嫂是我的萬年演出段,以前不管是示範表演、說唱講座還是上電台節目,張口來的就這兩段,這兩個段子既可以表現特色,一段是繞口令小貫口,一段有人物進出,最重要的是,就這兩段我背最熟,其他總容易串詞或忘詞。

沒想到這麼久沒碰板、沒練段子,一張口還是順口流了出來,當年練的基本功果然沒白費,這幾句唱詞,也許已經刻在腦子裡了吧~今天表現,自己還算滿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員提到自己聲音很悶,工作時的聲音跟一般不太一樣,除了講幾小時很容易累之外,他還覺得那種聲音很像在表演。接著他又說感覺說話時,嘴是歪的,可是我的咬字跟他一樣也很清楚,但是看影片或現在看我說話,也沒有像他這樣。

的確,他的臉頰肌肉還算漂亮,身體力量也還可以,肩膀也就稍微用力,不是太嚴重,若以一般來說,其實已經算不錯,但因為他的工作有正音需求,自然這樣的狀態就差強人意了。通常就是在學員說明的這一兩分鐘裡,我必須像這樣從頭到腳分析一輪,快速判斷出最關鍵的問題點。

聲音悶挺容易處理,拿掉橫向口型跟放鬆肩膀就行,但因為他有正音需求,就變得比較麻煩,得練舌頭。也就是放鬆舌尖,減少用口型帶動,改用舌頭控制咬字發音。學員說,可是用口型帶比較容易,畢竟舌頭在裡面,只能用模型說明。這就是我用肌肉練聲音的原因了,而且手掌跟舌頭的運動模式又很像,不需要模型,用手就好。

我實地帶他操作一次,從拿掉橫向口型,到放鬆舌尖,再運用手掌帶動字音,直接讓他聽見自己聲音的改變。不需要模型,就能讓自己說話輕鬆,也能達到工作上標準正音的需求。

橫向口型、舌尖用力,跟駝背、抬脖子一樣,都是生活舒適、食物精緻下的產物。這也是我會先帶上半身放鬆,再帶腹式發聲的原因,類似現代人需要上健身房運動的理由,因為都市生活中,大多人的肌肉使用達不到需求標準量,只好特別去加強。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發聲一對一課程來到第二堂課,學員總會說,練發聲原來這麼累。對於幾乎沒運動的學員來說,像是上了堂體育課,但對於有運動習慣的,累的卻是去感受更精細的差異。

大多學員花比較多時間感受跟練習的,總是收小腹,他們總會訝異於與自己原本認知的不同,尤其在找到那柔軟如掛勾般牽引的細微力量後,更是驚奇於說話時只需這麼少力量。當年我第一次發現時,也跟他們有一樣的感覺,才終於知道自己浪費了多少力氣在說話上。

除了力量掌握,每個部位的協調也是大工程。以今天的學員來說,腹肌過度用力,導致下背,也就是腰緊繃,因此先協助他把力量轉移回臀部跟上背,而在轉移過程中,需協調好膝、髖、腹的放鬆與連動。我一直很喜歡這堂課,很像在微調一部大機器內部的精細零件,我們兩人很專注的在感受跟調整,為了找到那最完美的平衡。

能開始這樣感受學生細緻的身體狀況,是因為上了好幾年一對一教練課後,我對自己身體掌握度提高不少,開始理解身體間的連動。這時就發現,有些我能做到的動作,學員卻做不到,我就會在教練課時,與教練討論學員跟我之間的差別,了解可能是哪裡的肌力不夠,或什麼地方的協調不夠好,我再把這些方法,用在學員身上。慢慢就越來越能看出每個人身體協調的狀態,甚至在電話裡光聽聲音,就能感覺聲音的流動。

在跟今天學員討論的過程中,感覺自己能看到的細緻度似乎又提高了一些,挺開心的,每回遇上能夠跟我這樣細緻研究身體與聲音關係的學員,就像又發現什麼新大陸一樣,讓人欣喜。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以往調整學生聲音,我大多用「推」的,通常推過一次,學生就比較清楚該怎麼用力,聲音就會穩定許多。營隊孩子不論聲音大小,每個人都能發出不用麥克風讓全場聽到的聲音,都是在半節課時間裡推出來的。

但這方法很難讓別人理解如何執行,因為在推的過程中,我其實需要感受每位學員身體的力量變化,算我自己的異能?所以我一直在想「替代方案」,找個能讓其他講師運用的方法。

原本只是用開合跳讓身體放鬆,這個營隊我直接拿來當作「推」的輔助。雖說開合跳沒有推的效果好,因為感受力連結比較弱,但孩子們會為了不要再跳,試著記憶聲音狀態,以結束這既累人且近似懲罰的練習。

試了幾個孩子,效果還不錯,感覺這方法比較容易操作,應該其他講師也能上手,再找時間讓他們試試。

新技能總會在不經意中出現,繼續努力簡化練習方法。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