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發聲課已經來到一半,相較第一期,做了不少修改。第一期比較是想像中的教學,實際走過一次,更清楚知道怎麼隔著螢幕幫助學員。
我總覺得自己是「杞人憂天」裡的杞人,習慣先把事情做最壞打算,這樣萬一遇到最糟情況,因為已經料想過,就不至於太過驚慌,加上我不是個太喜歡意外的人,因此總會先在腦中實際操作模擬數次,確認知道要做什麼,以免太多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過於措手不及。
大概是擔任社團幹部養成的習慣,開始當講師時,每堂課結束總會把剛才上課流程想一遍,尤其是自己覺得不順的地方,會特別把這些部分重新順個幾次,確認哪裡有狀況,尤其覺得自己回答不好,或心裡沒底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開始喜歡教學,是因為我發現教學對於自己的成長跟聲音研究,能有比較快的突破。自己一個人思考,我很容易鑽牛角尖;當接受外來訊息,得到新的刺激,反而比較容易激發新想法,比自己悶著頭做有趣多了。
從小我就很愛把東西拆開,研究裡面長什麼樣子,在學校最愛的就是實驗課,愛迪生是我的偶像,希望有天能成為跟他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寫作文時總是立志當老師,現在能研究著自己喜愛的聲音科學,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