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上課中,外國學生的手機響起,是德國那裡來的重要電話,他跟我說了聲抱歉,接起電話。

聽著他們以德語對談,正好可以跟剛才的語調練習作比較。儘管除了「臺北」外,我一個字也聽不懂,但並不妨礙作語調分析。果然說德語時,每句第一個字都會提高換氣,這部份基本上無關語言,只要說話,呼吸都一樣。

其實他的日常對話,除了一些語法不太口語,在語調流暢度上,大概已掌握七成。當年他長時間在台灣,回歐洲前,已經掌握九成左右。

但後來他一年只來兩趟,每次待一個月左右,加上疫情三年幾乎都沒過來,還能維持七成,已經很了不起,因為中文語調真的很難,也就是表達課在學習的。看著他練習,總會想起當年學配音時,也是這般練著,只是沒他這麼累就是。

因為我們是母語使用者,所以可以從語境、情緒掌握語調,但對於掌握度較弱的外國人來說,讀文章還得顧慮文字,常常語調就這麼消失了。

尤其像「嚷著要用爸爸最拿手的美味佳餚歡迎天天來我家」,這種擺明就是訓練語句順暢(整學生)的句子,心中暗讚編課文的人,跟寫出繞口令的人一樣強大。

花了點時間校正ㄖ音,他容易發成z,加上又三聲,一開頭就挺費勁,開頭對了,緊接著到「最拿手」,後面馬上又跟著「美味佳餚」,正好一二三四聲各來一個,而且還是不怎麼好唸的組合。

好不容易越過三個障礙關,最後迎來算簡單的「來我家」,卻總在前面一大串用盡力量後,在「來」失手,沒能將字音提起來。雖說跟斷句換氣、語調轉換有關,也因為大串句子後,總會忍不住想加速,沒能完整做好停頓,導致功虧一簣,根本是陷阱句啊~

學生有些沮喪,他在家練習很多遍,卻還是這樣,我說沒關係,這句真的不好唸。我放慢速度唸給他聽,拆解哪裡是轉換語調的大魔王,再流暢說給他聽,讓他知道,就算是能夠講這麼流利的我,也都得有停頓換氣才行,不換氣,字音就是會滑掉。

當然啦,要整句一氣呵成唸完也不是不行,也就是相聲貫口的概念,只是那就是舞台上的炫技,不是日常說話了。這麼大串稀哩呼嚕講完,再專注也很難一次聽懂,說的人也累。

中文語調不像歐洲語系這麼滑順,常常突然得來個拔高或加重,才能轉過氣來。例如「而且」,以我們母語者來說,「而」沒有提起來,頂多就是咬字不太清楚,字音仍是對的。但歐洲語系使用者,「而」就容易變成三聲,成為我們常聽到的外國腔了。

我很喜歡跟他上課,他總開玩笑說,那是因為聽他一直卡住唸錯很有樂趣。這的確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啦~不過,最大的樂趣是,我能發現很多跟臺灣學生上課不會看見的細節,即使跟大陸、香港、馬來西亞學生,也不會注意到,因為我們都是中文的母語使用者,儘管方言各自不同,但都源出一體。

若將母語者練中文表達,比喻成跑障礙賽,對學中文的歐洲語系學生來說,就是在參加越野障礙賽或斯巴達了。看他們這般辛苦,越發慶幸我從小就會聽說讀寫中文了。

精靈文.png

註:今天看到精靈文字型,竟然是從注音轉換的,真的很美!感覺跟這篇文章很合啊~

延伸閱讀:用顯微鏡檢視注音符號你是外國人嗎?發聲穩定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 tw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筑君 的頭像
    邱筑君

    邱小蛙聲音玩樂窩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