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秀佳人故事裡,有一段敘述安到達綠屋的第二天早晨,還不確定是不是會被領養,瑪瑞拉對安說,吃完早餐可以到外面去玩。
本來安對於能夠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玩耍,覺得很開心,但一想到也許今天就會被送走,心情又低落了下來。
瑪瑞拉:你可以出去玩到中午再回來。
安:太棒了!Yes!(反)我不想出去了。
清秀佳人故事裡,有一段敘述安到達綠屋的第二天早晨,還不確定是不是會被領養,瑪瑞拉對安說,吃完早餐可以到外面去玩。
本來安對於能夠在這個美麗的地方玩耍,覺得很開心,但一想到也許今天就會被送走,心情又低落了下來。
瑪瑞拉:你可以出去玩到中午再回來。
安:太棒了!Yes!(反)我不想出去了。
青鳥這個故事裡,有一段森林的戲,出現了五位樹精靈。
要怎麼讓觀眾在短時間裡,對這五棵樹產生深刻印象呢?
我對這幾個角色做了性格上的區分處理。
首先,設定一個領頭的樹,我賦予他的聲音是威嚴、穩重,因此我會讓他年紀稍長,說話的速度為中等,每個字是穩定有力量的。
大段的獨白,通常很容易用單一的情緒帶過,這樣會導致情緒太平,讓整體情緒張力不夠。
事實上,很少有台詞是整段同樣情緒,就算都是開心,也有不同層次的開心。
以這次銀河鐵道之夜的故事來說,裡面的主角喬邦尼,在面對列車長查票時,有著以下的一段大獨白:
「我有買票嗎?好像沒有耶…我沒有車票,怎麼辦?萬一要補票,我又沒有錢,完蛋了…怎麼會這樣呢…啊!會不會我有買票,可是我忘記了,口袋裡有沒有呢…咦?上衣口袋好像有東西…這張紙什麼時候放在口袋裡的?我怎麼都沒發現?這是車票嗎?這好像不是車票,別人的車票看起來好像沒有這麼大張…」
湯姆歷險記裡有不少「偷聽」的橋段。
湯姆和哈克兩人,因為喜歡冒險,所以常無意間「不小心」偷聽到許多事。
偷聽的時候說話,會害怕被別人聽到,因此不能像平常一般放聲說話。
該如何怎麼表現竊竊私語,但又能讓觀眾聽的清楚呢?
愛麗絲夢遊仙境故事裡,有許多愛麗絲身體變大變小的橋段。
有突如其然的變大或縮小,也有慢慢在縮小或變大的情形。
該如何用聲音呈現出大小不同的差異呢?
身形越高大,聲音的字音長、音階、音量都會隨著越大而拉長提高。
胡桃鉗王子故事裡,有一段鼠王由悲轉喜的片段。
在故事裡,我們設定鼠王是個「媽寶」,所以一開始鼠王因鼠后被壓死而驚慌,甚至痛哭,但就在他說「你竟丟下我和你的王位…」,這「王位」二字,讓鼠王發現他不再是屈居鼠后之下,而是睥睨天下的國王,剎那間他把親情拋之腦後,瞬間轉悲為喜,製造出戲劇效果。
一開始的驚慌,到接下來的悲痛,情緒上比較沒有銜接的問題,只要順勢而下,就能讓人進入情境。
但在「你竟丟下我和你的王位…」之後,若直接轉入興奮情緒,說出「我是鼠王啦~」這句台詞,在聽覺上,會讓有些觀眾反應不及,一時之間無法立刻連結,便讓效果打了些許折扣。
童話故事中,幾乎都會有壞人出現,沒有壞人的襯托,故事似乎就不夠精彩了。
這次小木偶的故事裡,有兩位詐騙集團高手,狐狸和貓。
一般在有兩位壞蛋同時登場時,在聲音的呈現上,通常會做高低的對比,以讓角色較為鮮明。
這次很明顯,聰明且帶頭的是狐狸,因此奸詐狡猾的聲音就落在他的身上。
綠野仙蹤的故事裡,有一段獅子飛越懸崖的橋段。
獅子必須背著每個同伴,不斷跳躍往來懸崖兩邊。
有趣的是,這隻獅子還不喜歡助跑,喜歡直接跳躍。
因此跳躍的聲音,就必須用定點跳遠的方式。
藍箭號裡的每個玩具,我們都賦予他們一個獨特個性。
故事裡有一組木偶,彷彿三位一體般,堅持要在一起不肯分開,因此我用了比較誇張的聲音來呈現。
一般對於木偶的印象,是那方形上下開合的嘴。
因此,我用了扁平的聲線去演繹,一來感覺非人類,二來呈現出硬木頭的嘴型感。
杜立德醫生這個故事,有很多關於動物的模擬。
動物的擬人化,可以先從動物的叫聲轉化開始。
比如說貓,貓的叫聲是「喵嗚~」會有一種往回拉的感覺,當我們在學貓說話的時候,就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詮釋。
像烏鴉的叫聲感覺比較啞,所以我們通常就會用後口腔壓扁的方式呈現。
發條鐘這個故事,有個天才科學家製作精密發條娃娃的敘述場景,原本是旁白敘述,我們把它處理成獨白。
要如何把製作場景精準描述出來,是這次演練的重點所在。
描述物品製作場景要注意的是,必須真的像親臨這樣的環境,才能讓聽眾感同身受。
比如一開始的燒融礦砂,要去想像一個大鍋爐在你面前,裡面有著高溫溶解的礦物液體;拉出金色細絲,要想像自己是在拉麵條一般,小心翼翼的把金拉展成非常細的絲線。
首先,必須先確定自己的下巴、肩膀和脖子肌肉是放鬆的,然後聽自己聲音是否是「圓」的。
什麼叫做聲音是圓的?
這是一個有點抽象的概念。
像是打呵欠的時候,感覺空氣進入口腔,然後彷彿在嘴裡轉一圈,再把氣送出去的那種感覺。
但到底什麼是丹田發聲?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因為大家都知道發聲的部位在聲帶,丹田(腹部)是不會發出聲音的。
那到底為何說是丹田發聲呢?
我其實比較喜歡稱呼它為腹式呼吸發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