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兒童聲音教學 (8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3口語表達營成果展大合照

口語成果展結束,一位爸爸馬上來跟我說,平時覺得兒子講話太快又不清楚,也沒什麼情緒,今天在台上不但聲音穩定,還有情緒動作,超乎爸爸所期待的表現,聽得出來爸爸非常開心。

今天這群認真青少年果然拿出水準之上的展演,總彩排我幾乎已經沒什麼在調整,真是讓老師我感動到熱淚盈眶。這六天,每一個修正,總會在下一輪演練調整好,怎麼有這麼讓人不需要操心的一班啦!通常認真的班,總會少了情緒張力,這班卻是「剛剛好」!有認真、有張力、有畫面還有聲音情緒,這是歷屆口語我教最多技巧的一班了,因為不管給他們什麼,每個人總會盡自己最大可能做到,上課也不需用太多炫技吸引他們,能夠紮紮實實帶著他們練功,感覺超好。

2023口語表達營成果展大合照

原本總是低頭看地上的,雖然還無法直視,卻已能看向場中央的攝影鏡頭,還加回好幾個動作,不會整場僵直;每次都嚴肅如快轉的,有了笑容還有停頓節奏,拿捏的比之前排練都好;原本擔心聲音過小的兩位女生,聲音變紮實了;語速過快的,第一句穩定下來,後面就順了;擔心緊張會忘詞的,運用停頓不慌不忙說完了;聲音講到一半總會收住變小的,都有把聲音推出去,甚至還記得跟觀眾互動!有幾位甚至在觀眾面前表演魂大爆發,比排練時張力來的大、節奏更流暢,角色切換也變得鮮明。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口語

原本看稿練習,音量、動作都出來了,昨天開始背稿,上台突然變得無所依靠,有些同學開始驚慌,我跟他們說,沒有要你們六天就成為大演說家,我們現在在這裡,只是為了知道怎麼讓自己好好在台上說完一段話。

花了點時間,請台下同學不要提詞,要台上同學靜下心,果然很快就想到台詞,接續下去。這時有同學問,如果在台上真的忘詞怎麼辦?就想辦法下台。反正成果展的故事只有你跟我知道內容,只要能接下去,想辦法完成下台就好,重點是不要慌亂,剛才不是停頓一下就想到了嗎?又有同學不死心追問,那萬一真的後面全部忘光?那就謝謝大家下台。不過之前還真沒發生過,因為你們已經知道怎麼串連故事邏輯,也開始會運用動作幫助記憶流程,也學會如何不這麼緊張,要全部忘掉真的不太容易,而且,觀眾會等你的,我保證開場前會先跟觀眾說明。

通常週三都是關鍵,怎麼讓他們相信我也相信自己,昨天著實下了點功夫,今天果然就穩定不少,有幾位同學已經能加入畫面或情緒。有同學的表演魂被激發,但也有同學開始變得焦慮,不論如何,週六就得正面迎戰,我也只能盡可能協助他們,讓他們在充分理解跟準備下,面對孤獨舞台,剩下的就看他們自己了。

【延伸閱讀】能量裂變中的青少年所有人都認真演練的夢幻班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口語

這期口語表達營,有三分之二都是國中生,其中一半是國二、國三,第一次這麼多國中生。

小五~國一雖說明顯已經進入青少年,但性情大多還與孩童階段相似,就像剛長出腳,尾巴還在的蝌蚪;可國二~高三這時期,已經像青蛙了,卻還不完全是青蛙。若以能量來說,四年級以下的孩童,就是單純穩定;進入高年級,就開始出現不穩定能量,類似鎂離子、鈉離子狀態;國二之後,就像核分裂,不斷的在變動,直到成人才又回到穩定的複雜化合物。

雖說內部能量看似變動極大,可外表卻又靜止如水。看著後排那幾個看似安靜,但其實也是有反應的八、九年級生,尤其現在還戴著口罩上課,只能從他們的眼神跟偶爾發出的笑聲,感受到他們不經意流露出的好奇,像是在觀察著什麼。

我對他們其實也充滿著好奇與試探,這兩天我努力跟他們「套交情」,尤其今天需要幫他們穩定身體力量,會有身體上的接觸,所以第一天建立「友情」是很必要的。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之前苗栗發聲專班的同學,說孩子確診後,唱歌的聲音變得尖薄,對自己聲音不太有自信,請我協助調整。

孩子覺得自己聲音變得比較弱,高音也上不去了,聽得出他聲音裡的沮喪。請他唱了幾句,發現是身體力量有了一些偏差,這其實是蠻多人會有的情形,自己覺得高音上不去,就直覺的把聲音往上拉,感覺高音好像比較出的來,但其實聲音卻變弱變小,更不好上高音。

先幫他找回身體力量,把聲音喊出來後,再調整口型。因為參加合唱團的關係,觀念跟力量大多正確,只需把偏差部分調整回來。加上拋遠力量,請他全身手腳並用唱歌時,孩子說,原來唱歌這麼累!最後找回靜止站著,又能用剛才累人的力量唱歌,就可以把這樣的力量轉到說話上了。

因為一開始聊天時,發現他已經很習慣用把聲音往上拉的唱歌方式說話,所以這部份也得調整回來,不然即使唱歌對了,也會因為平時說話方式,又被拉回錯誤唱法,讓練習效果大打折扣。於是先以唱歌的方式念歌詞,再把力量放輕一半,再放輕一半,最後恢復一般說話語速。我問他,跟之前說話方式有什麼不同?孩子說,身體好像變得比較輕,像水母一樣。我笑著說,那水母是什麼樣的?他做了水母漂的動作,我說,你做這動作的時候,是不是就沒有扯著胸口跟脖子了,身體整個很放鬆?所以你平常說話的時候,也要注意隨時保持水母狀態。看到孩子露出理解的神情,大概就知道他們懂了,接下來只要練習,大概就不會偏差太多。

遇到總是說不知道有什麼不同的孩子,就只能直接告知再試著引導,但遇到這種敏銳度跟聽力都不錯的孩子,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記憶跟理解,再加以說明,能比較快改掉錯誤壞習慣,所以大多孩子的發聲調整,只需要一小時就夠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教小孩畢業生致詞或比賽講稿,總得費盡心思。盡可能找出他們喜愛的事物,引發他們對講稿的連結。

有時孩子一開始會回答沒有喜歡什麼,因為他們喜歡的是遊戲,總覺得這件事似乎不該拿來當作喜好。但喜歡遊戲沒什麼不好,而且能讓他們眼睛放光有笑容的,通常也就是遊戲。「對未知的期待」就是買到一款新遊戲;「激勵」就是看同學玩遊戲在旁邊喊這邊那裡;「迎接挑戰」就是想辦法破關。轉換成遊戲狀態,講稿上的內容,瞬間變得生氣勃勃、活潑有朝氣,再也不是沒表情的念稿;原本不是很情願來上課,也比較願意配合練習了。

表達就是代入生活,我只是幫忙學生找回真實情感,只要想辦法引發孩子興趣,其實他們都會願意學。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孩子來上課,發現他偶爾還是會吸口水,我問他有做我教他的臉頰運動嗎?媽媽說有,不過不是每天,我就請他自己把臉像托腮一樣提起來,問他說,是不是這樣就比較好吞口水了?他點點頭,我說,你看,你可以自己做啊,不用一定要媽媽幫你,在學校發現沒辦法吞口水的時候,就這樣做,他說他懂了。

然後我發現他因為不好吞口水,講幾句話之後,嘴會變成類似嘟嘴一般成圓形的,我告訴他講話的時候,要把舌頭往後推,媽媽說,是要怎麼往後推?我要怎麼教他?我說,不需要告訴他怎麼推,越告訴他,他越會往錯的地方去,我給了他這個指令,我確定他有做到正確狀態,表示他有「聽懂」我的指令,我教媽媽觀察他幾個錯誤的說話方式,請媽媽在發現的時候,提醒他舌頭要後推就好了。

下課後,他跟我聊了一小時的寶可夢,都有認真保持舌頭後推的位置。年紀小的孩子,基本上我都不太擔心他們,其實他們的身體都知道該做什麼,只是會因為偷懶而跑掉而已,只要提醒他們注意,很快就能「自體復原」,知道怎麼做了,通常就會做的很好。

今天的故事加上走位跟聲音力量,更加有模有樣了,再把口水問題處理好,就更棒了,遇上愛演的孩子總會讓我很開心。

兒童營隊課程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上課時發現學生聲音好像不太一樣,於是請他拿下口罩讓我看看,發現戴了矯正器。

因為矯正器在上排牙齒左右兩側,導致說話聲音像嘴巴裡塞了很多食物,媽媽說,戴了矯正器之後,最大的困擾就是,孩子會一直吸口水。我說,這不能怪他一直吸口水,因為原本下巴前推導致臉頰沒力,裝了矯正器後,因為上唇兩側隆起,口型變得整個前推,導致用力位置都在舌尖,口水積在前方口中無法回流,只好用力吸回去。

教了孩子怎麼不將下巴前推說話,也請媽媽協助訓練臉頰肌肉,改善矯正器帶來的說話偏誤。雖然孩子說戴矯正器沒有不舒服,也不覺得有異,但媽媽的確也有發現小孩臉型跟說話聲音的變化,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問題而已。

之前也有同學因為裝了假牙,說話聲音跑掉;也曾遇過虎牙過長,導致說話時會刻意包上唇。而我自己也是有點暴牙上排前推問題,必須時常很有意識的調整說話習慣,否則就會變成前推在說話。

口型及牙齒對說話的影響真的很大,真的要特別注意才行。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班學員有一位聲音沙啞,問了孩子是因為感冒還是平常就這樣?孩子說平常就這樣,才一年級的孩子,聲音就變成這樣,真讓人心疼。

聲音聽起來應該只是聲帶水腫發炎造成的沙啞,還不是太嚴重,調整了姿勢,要孩子記得我教他的說話方式。下課時下樓跟媽媽聊了一下,媽媽驚訝的說,原來這可以改善喔!他已經想帶孩子去看耳鼻喉科了。當然看醫生也是個方法,畢竟聽起來應該是處於發炎狀態,只是如果孩子說話方式不改善,也只是一直復發而已。

跟媽媽說明了我帶孩子做了些什麼,回家的時候怎麼協助練習跟提醒。媽媽一直問孩子,你知道老師在說什麼嗎?我提醒你,你知道要怎麼調整過來嗎?孩子總很堅定的點著頭。孩子都會記得的,只是當他們玩得太瘋或太開心時,可能會忘記,所以需要家長幫忙提醒一下而已。

上一班其實也有位孩子聲音沙啞,下課在跟同學玩遊戲時,又回到原本的說話方式,我提醒他隨時都要用我教他的方式說話,他很認真的記起來了,最後兩天聲音就恢復許多,亮度也回來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口語冬令營

這班整個很慢熱,一直到昨天才終於打成一片。今天因為成果展,座位是自選自挑,加上沒有了桌子,更是呈現和樂融融景象,難得大家恢復「正常」,我盡可能不制止他們的喧鬧,雖然很開心他們終於能放鬆,但也擔心放太鬆影響成果展表現,隨時關注著他們的狀態,拿捏著分寸。

三個男生自是玩在一起,女生也找到聊天好伙伴,各自三兩成群。這時我看到總是安靜坐在那的同學一人落單,我對著那幾個聊正開心的女孩說,你們怎把這位同學丟下了,他們趕緊嘻嘻哈哈跑過來,看到幾乎沒什麼表情的安靜同學,雖然仍沒說話,卻難得的露出笑容,那一瞬間的畫面,真像幅美麗的畫。

不過我的確是多慮了,雖說技排時有些故意胡鬧,但到了正式演出,看到他們都能穩住速度,尤其我教他們的東西,幾乎都有展現出來,不論是如行雲流水的畫蛇添足、指著老虎鼻子大小聲的狐狸,還是踹老虎一腳的驢子,打包逃走的南郭先生,甚至拉弓箭的滿弦聲、搖扇子、「徐徐」、「悠悠」、「壓死」、「撞」等等聲音畫面,在一旁看著他們的我,真的很為他們感到驕傲。

有位同學看到我們海報上寫著竹板快書,問我那是什麼,請我表演給他們看,因為他們表現不錯,比預定早了十幾分鐘完成排練,想想他們這週也很辛苦,就講了幾個段子,不過太久沒練,加上臨時突然上場,雖然板沒失誤,卻忘了幾句詞。看到老師也會忘詞,可能也增強不少他們的信心吧,哈哈~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口語冬令營

雖說口語因為都是硬功夫,所以第一天同學們比較不熱絡,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今年這班安靜到連下課時間,都沒有人站起來動一動,也不太有人看書或睡覺什麼的,就是靜靜坐著,看來這期又是場硬仗,得放大絕了。

果然前幾天上完課都莫名疲累,畢竟連昨天通常會引起哄堂大笑的練習小段,都只換來微微一笑而已。但他們也不是完全沒反應,其實都有把我說的話聽進去,也會跟著做,只是振幅很小,像是微風吹過水面時出現的一點小波紋,若不留心觀察,瞬間就消失了。所以這幾天我總很小心拿捏著分寸,盡力讓他們理解情緒也可以很內斂。

今天的第二節下課,當我看見他們終於開始聊天、打鬧、放鬆攤在椅子上時,有種鬆口氣的感覺。第三堂課的練習,更是像某個開關突然被打開,每個人都「活」起來了,放學前甚至開始會跟我聊天,不再只是靜靜看著我,終於結束我一人唱獨腳戲的劇碼,這瞬間頗讓人感動~

這班同學讓我想起高二那年,我們班也是有位「沒聲音」的同學,得把耳朵貼在他嘴旁才勉強能聽到他說什麼,所以每次老師不小心點到他念課文,都會急忙換人。為了讓他「恢復聲音」,下課時男生都會輪流跟他說話,女生則會陪他走回家。對於很害怕冷場的我,陪他走回去的那段路,就像是跟電線杆聊天般的使人焦慮。只見我不停努力找話題,但他頂多只是微笑回應,沒有隻字片語,那是一段令我非常難忘的回憶。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不論是不是我上課,營隊期間總是很忙碌,不時會收到家長對於孩子在表達上的困擾,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找出孩子有這些情形的原因,讓家長了解該怎麼協助改善。

因為報名時都會讓家長選填是否有需要協助的部分,媽媽提到孩子在表達時會結巴,昨天觀察半天,感覺還好,所以今天再跟媽媽確認了一下,畢竟有時家長也無法正確描述孩子情形,因為他們也不了解是什麼問題。理解媽媽想表達的意思後,我推測應該是讀與說無法連結的問題。果然在課堂練習時,出現了媽媽說的情況,也發現孩子不是很喜歡寫作,因此下課時,再跟媽媽確認孩子平時寫作與閱讀狀況。

媽媽說孩子平時閱讀量還蠻大的,但讀說能力連結,其實比較需要寫作。因為閱讀可以跳著看,寫作不行。看書時,即使沒有一字一句閱讀,大概也能看懂,閱讀很少會逐字逐句仔細推敲,所以才會在說自己不熟悉的文章或內容,出現這種媽媽所謂結巴的情形。

雖說每回營隊短文改寫,總還是有孩子寫出不流暢的句子,我總會把他們的句子說給他們聽,再問他們覺得如何,當他們聽見自己的字句,就會說出需要加什麼字,慢慢就會了解什麼是句子的連結。我會要求他們拿回去修改,因為寫過才會有記憶,才會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有些成人來找我諮詢或上課,也會提出類似的困擾,這時我都會要他們寫逐字稿,慢慢建立讀與說的連結。

營隊不只是教孩子,許多時候也在教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所以我其實比較喜歡教成人,因為只要對一個人負責就好,教孩子得對兩個以上的人負責。但看到孩子們因為知道該怎麼做,不再害怕或討厭表達時,就會覺得還蠻值得的。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緊張這件事真的對聲音影響很大,因為緊張帶來的副作用就是「緊繃」。

今天的兩個家教,恰巧都是說話小聲的孩子,而且都八歲。兩人狀態也很接近,都比較安靜,少說話,還很容易緊張,所以兩人共同點是肩膀會不自覺用力。儘管臉部肌肉偏差不大,身體協調也很好,因為一個練籃球,一個練跆拳,可聲音卻都是沒什麼力量的氣聲。

第一個孩子的緊繃度比較高,所以從膝蓋、腰、一路往上解鎖,所幸這孩子的感受度很高,竟然都能告訴我,他感覺到身體的哪裡在用力,甚至後來用彈唇找音高,還能說出兩個聲音在嘴巴的哪裡,真是讓我超驚喜的,三年級就有這麼好的感受度!難得遇到這樣的學生心情都很好,因為可以教的比較深入,加上小孩只要知道怎麼做,就能很快做到,教起來很有成就感。

第二個孩子下半身協調很好,只是上身緊繃而已,雖說感受度沒有第一個孩子高,但不知道哪裡用力沒關係,只要能做到我希望他們到達的狀態,能找回身體平衡就好。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不是不會,是不知道可以這樣做,看見新世界眼睛亮起來的模樣,真的很可愛。

我很喜歡看著他們從疑惑、驚訝到發現的表情變化,很單純、很直接,也很好解讀,那神情像是在說「這什麼,我怎麼可能做的到」、「怎麼都在做奇怪的事」,直到「原來還可以這樣啊」,彷彿被打開或啟動了什麼,總會讓我想起我小時候的模樣,感覺很美好。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這次回來,表侄女的媽聊到牙醫說表侄女有戽斗情形,建議五歲去做矯正。之前就覺得表侄女講話有些壓嗓,字音常會含糊,這次聽到下巴的事,突然想到會不會也是上唇不會動的問題!因為這兩年見到表侄女,他都戴著口罩,我也沒特別留意。

拿下口罩仔細觀察說話模樣後,果然上下唇已經非常失衡,下唇前推嚴重,導致下巴前推、聲音壓在喉頭,一急自然就更說話不淸。看著已經比上唇大兩倍的下唇,戴口罩果然很容易忽略觀察許多事。

出動媽媽、奶奶、姨婆一起做噘嘴動作,讓表姪女覺得好玩,願意一起做,確定的確是上唇緊繃問題後,突然想到上課時都會跟學生說小孩很愛彈唇,就開始帶著表侄女的媽練習彈唇,果然引起孩子興趣,也跟著一起做,開始時上唇彈不起來,我示範怎麼彈上唇,並要他跟著我做,再協助幫忙後,幾次下來就能正確彈唇,孩子果然協調力就是好,只要肯跟著做,但要讓學齡前兒童照做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願意跟著做,接下來就好辦了,帶著玩彈唇發出聲音遊戲,後來甚至能從低音到高音,比媽媽還厲害,順利讓表姪女玩出興趣,上唇終於恢復運作,由於已經培養出信任感,順勢再調整身體姿勢,果然聲音就好很多了,教小小孩總要費盡心思。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媽媽提到孩子有時會口齒不清,發音不清楚,是否需要帶去做矯正,我說應該是上唇的問題,請孩子拿下口罩,要他噘上唇,果然無法做這個動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只是之前都是大人。

我先示範該怎麼「手動」讓上唇提起,然後要孩子提著上唇說話,練個幾次後,再正常說話,咬字就清晰很多。我跟媽媽說,先每天提醒他做這樣的練習,若上唇靈活度恢復後,依舊有口齒不清的問題,可以再去做矯正治療,但我想應該是不會需要。

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年戴口罩的關係,一開始是在學員練習提臉頰時後,發現他們上唇肌肉非常緊繃,於是在提臉頰運動裡,增加一個注意事項。早期有位學員因為虎牙過長,所以說話時習慣將上唇內包,導致說話聲音像是悶在上顎處,本以為這是特殊情形,沒想到這兩年遇到上唇不靈活的情形越來越多,也許是因為動上唇說話,口罩容易亂跑導致的錯誤習慣?值得研究觀察。

長時間戴口罩說話,很容易造成口型偏差,除了尖嘴巴,也要多注意上唇放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雜誌拼貼.jpg

上回搬家,割捨了很多書,其中最傷腦筋的,是訂了好幾年的科學雜誌,跟兩大箱舞台劇節目單。原本想直接回收,突然想到說畫故事營總會買過期雜誌,給孩子們當創作素材,這些不正是最好的素材?科學雜誌裡幾乎都是大幅彩圖,幾乎每頁都很好用,節目單有不少也很適合,整理下來,至少有一大箱素材,至少夠用個八年、十年了。這真是當初訂雜誌時沒想到的,而且孩子們都很喜歡,因為顏色都很漂亮,圖案也很美,能夠再拿來利用不必丟掉真是太好了。

 

兒童營隊課程小學生的說話技能課

學習說故事技巧歡迎參考【聲音變變變】課程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丟球真的是簡單又有效的聲音練習,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畢竟聲音很抽象,到底傳到最後一排需要多大音量?要用多大力氣?光用想像,跟實際狀況時常都差到十萬八千里。但只要球一丟,立馬知道該怎麼用力,要用多少力。大人比較麻煩,會想太多,所以通常要丟比較多次,孩子丟個一兩次掌握度就很高了,畢竟他們的身體活動度還是很好。孩子不是不會,只是不懂怎麼做,知道該怎麼做以後,就會很厲害。

雖說每個營隊第一節課,我都會先把孩子的基礎音量「推」出來,但隨著加情緒動作,尤其相聲表演比表達又再誇張一些,常常聲音的力度與亮度就無法顧及,這時來丟個球,就很完美了。

不用麥克風能讓至少三十人聽清楚的音量,是我們每個課的基礎要求,不論大人、小孩,只要知道怎麼用力,一定都做的到。目前丟過球的,不管大人、小孩,沒有聲音出不來的,說話就是這麼累人。

兒童營隊課程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兒童營隊開始前兩天,我總要開始不斷提醒自己,因為教大人教久了,很容易就會忘記帶小孩得切換成另一種模式。成人喜歡理解為什麼,所以除了教動作,還得附加許多說明,但同樣方式放到青少年身上,就會覺得又來到一堂說教(睡覺)課,這時得切換成交朋友模式,隨時與他們「搏感情」,解說可以不用這麼多,只要示範夠精準,他們就能跟的上。兒童則需要陪伴跟玩樂,幾乎不需要太多解說,帶著他們像是在玩一樣,讓他們身體記憶該學習的內容即可。

上週剛結束青少年課程,週一進教室,看到縮水一半的孩子們,一時間還真有些不適應。雖說這週不是我上課,但也是得隨時關照孩子的心情。每班孩子狀態不一,從他們帶來的玩具、書籍或遊戲裡,可以窺見他們的喜好,短短幾天裡,盡可能的順著他們的性情,讓他們跟上我們希望的腳步。

雖然我比較喜歡上成人課程,因為我這人就愛解說,有人願意聽我碎念,真是人生樂事。但跟孩子相處,可以比較直覺、比較放鬆,雖然要努力喚起他們的學習意志很累人,但下課玩耍的孩子很天使。

暑期營隊是冰火兩重天,天使與惡魔交替出現,和平時完全不同的工作型態,像是獨立於一整年之外的月份。

兒童營隊課程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口語表達營

雖說依舊第一天來的時候大多擺張厭世臉,大部分也不是自願來到這營隊的,但到了最後一天,聽到大家不怎麼討厭這營隊,甚至還有人說,想再來參加的時候,真的蠻開心的。

今天還有同學說,老師,你以後失戀了,可以拿我們今天的影片出來看,心情就會變好!到底是哪來的信心啊?而且為什麼失戀還得看你們的影片啊~重點是!不要隨便預言老師會失戀啊~

很會互嗆卻感情很好的一班,今天有位媽媽說,感覺學生都在欺負老師,哈哈~其實學生只是把我當朋友,所以感覺沒大沒小。

因為之前答應要表演繞口令給他們看,第一次戴著口罩講繞口令,差點喘不過氣來~疫情前,只能戴口罩十五分鐘的我,現在不但能戴兩、三小時說話,還能表演繞口令!我也進化了,疫情真是使人強大。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家長打電話來,說很開心看到我們有為青少年開設的營隊課程,已經不只一位家長這樣跟我說了。常接到詢問電話。許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我們的營隊是從四年級以上劃分,跟別人不太一樣,擔心三年級跟低年級一起會無聊,擔心國中生跟小學生一起會無聊。其實讓學生無聊的是教法不是學習內容,雖然剛開始的確會有點尷尬,熟了以後其實就還好。

當然三年級的成熟度比低年級高,國中生與小學生成熟度也有些許差別,不過就我的觀察,不管認字率或學習程度如何,在學習心態上還是類似的。表達是種彈性很大的學習,即使是同樣的課程內容,我總會根據孩子的能力,給予不同程度的要求。就像我在口語表達營開課時說的,這堂課不需要跟別人比,你只要比昨天的自己還好就行,而且不用擔心,我一定會告訴你要做什麼,該怎麼做。能力強的孩子自然會吸收到更多,甚至還會發展出自己的內容,讓我驚喜,我從不替他們擔心,課綱跟學習內容從來都不是用來限制發展與想像的。

剛開始教學,我大多是進校園教學生,幾年帶下來,我發現四、五年級是個分界線,尤其是小女生,很多在四年級就進入青春期了,直到國中,學習模式都差不多,高中開始逐漸轉成人模式。因此我才會將課程分成兒童、青少年及成人三個階段,幼兒領域因為我不擅長,所以沒有開課。

有時會有家長說,小孩已經三年級,認字率也很高,學習能力也比同儕好,可不可以提早一年進來?我總很有耐心的跟他們解釋,學習能力好,不代表學習方式已經轉變,青少年的學習模式,對兒童來說很無聊,加上容易感受到壓力,可能更不敢上台。這部份我總是很堅持,對我來說,課堂上的學習氣氛比學習內容還重要,我總是微笑著說,歡迎明年再來報名。

兒童營隊課程小學生的說話技能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又到了小小說書人比賽的季節,今天來的孩子被老師說上台聲音太小,聽不清楚。不過會被老師選上參加說故事比賽,通常不是太過害羞的孩子,只是不知道在台上要做什麼,導致變成念稿,聲音自然就越來越快、越來越小,變成喃喃自語。這是最常見也最容易調整的情況。

今天這孩子雖然只有一年級,不過比較不怕生,很快就跟他混熟了。發聲調整最困難的,就是得先跟孩子建立信任感,才有辦法對他們動手動腳。畢竟得在最短時間讓孩子理解到底要做什麼,從身體直接記憶是最快的。每回在營隊進行這部份,說明講解時,大家都會大叫好奇怪,但聽到同學聲音在做這些奇怪事情時突然變大聲或變好聽,抗拒心理就會漸漸退去。

不管發聲、朗讀、演講、說故事,一對一還是營隊,讓孩子找回身體的力量,是我一定會做的事。只要先能控制聲量,讓小聲的孩子音量變大;原本聲音就很好的孩子,聲音變飽滿厚實,傳達力更強,接下來不論是加上情緒或動作,就會像在做好的蛋糕上加裝飾,簡單許多。來到我們課程的孩子,大多是願意表演的,因此只要帶入他們生活情境,需要教的只有控制力道,以及適時引導他們呼吸斷句而已。只要孩子願意跟著玩都好辦,至於害羞的孩子又是另一種引導方式了。

現在孩子因為3C產品使用量較高,容易出現在台上分心的情形,讓他們練習定點注視、看前面說話也是很重要的。今天的孩子講話時會不自覺低頭或東張西望。因此在練習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醒他要對著全班二十六位同學說話,還要看著教室後面同學畫的圖畫,慢慢習慣這件事。

一對一因為只有一個孩子,自然就是不斷反覆,直到記得;營隊則是利用每天連續上台,不斷強化。小孩只要身體記憶了,就會很快能做到,只是在把舊習慣移除,重新建立新記憶的時候,需要花比較多時間而已。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