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看牙醫跟物理治療師分享案例,還挺有趣的。

雖然不太了解醫學術語,對於他們使用的治療方式也不熟悉,但對我來說,能夠知道醫生治療都在做什麼,以及處理的模式,除了能更整合消化自己的理解,面對學生的一些詢問,也較能具體回答上來。

因為是線上分享,不必擔心打擾別人,能很自在的看著案例,在螢幕前邊聽分享,邊做起自己的分析,思考著跟醫生關注重點之間的差異。

今天有位兒科醫師分享,他告知家長身體姿態需要調整,家長質疑,我問你口腔肌問題,你為什麼跟我說身體。來上課的學員或家長,的確也常會驚訝於說話跟全身都有關,但我倒是沒遇過被質疑的情形,醫學現場果然辛苦許多。

前幾天學生發喉鏡照片給我,問我這樣可以練的回來嗎?儘管看了照片後,我判斷只有水腫跟聲帶不規整,但總還是會確認一下醫生說法,以免有什麼狀況是我沒能看出來的。受損聲帶我自然沒辦法幫忙救,那是醫生專業。但讓聲帶不再繼續受傷,建立正確使用方法,就是我可以提供協助的部分了。聲帶長繭開刀可以解決,但如果繼續用不正確方式說話,還是可能復發的。

我的教學某部分跟復健概念類似,只是屬於保養端,比較像保養品不是藥品。隨著出現偏差的年齡越來越降低,總覺得建立普及的聲音健康常識,似乎是刻不容緩的事,但現實是才剛起步不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tw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聲音健康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筑君 的頭像
    邱筑君

    邱小蛙聲音玩樂窩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