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這兩天的學生,說話時下巴都會過度用力。以往下巴用力,我關注的多是橫向拉扯,經妍羚老師提點後,我開始能夠看出學員下巴中間用力「頂」的問題。

自從被妍羚老師說我的下巴很緊繃後,我這兩個月都很認真關心下巴,加上有不少學生下巴可以觀察,我終於比較理解妍羚老師所謂的下巴緊繃,跟我以前認知的有什麼不一樣了。

他們的共通點就是上唇緊繃,導致臉頰上半部無法施力,所以臉頰乍看是有力的,但其實只有下半部在動,所以口型扁平,造成嘴巴空間狹窄,舌頭無法後推,兩側咀嚼肌因過度用力而結實。

成人雖然需要花較多時間調整,但相較之下容易許多,因為只要讓他感受到改變,就會願意配合練習。小學二年級的孩子,就得盡可能將練習變有趣,想辦法拿出各種手段,並努力簡化,讓孩子容易理解、配合。

不是很喜歡帶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因為他們容易因為害羞、不想配合,就不開口說話,只會搖頭、點頭。好不容易拐他們說出口,回答大多不超過三個字,只能想辦法在這短短句子中,快速分析出肌肉用力模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真是不可思議的!」這是我的外國學生很喜歡說的一句話。雖然能夠理解意思,但就「很不當地人」。不過,我也不可能每次跟他說話,就一句句校正,那也不用聊天了。可是偶爾修正一、兩個常用句型,倒是我們倆的互動常態。

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每種語言都要聽說讀寫的跟當地人一樣好,所以我也只能盡量幫他找出所有Bug。可我是母語使用者,很多句型從小就這麼用著,即使小時候也學過,但理論、原則早就還給老師,已經成為直覺反應的語法了,誰還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又不是語文學者。但既然學生提出這般高要求,當我意識到「語法好像怪怪的」,就會試著將他說的意思「翻譯」出來,然後思考,如果我們表達這樣的意思,平常會怎麼說。

我知道「真是不可思議的!」是從incredible來的,他說學過的歐洲語系都是這麼使用。我們也是這樣用沒錯,只是單句出現,比較少用這樣的語法,應該是「這也太不可思議了!」。同樣的意思,我們應該比較常用「這怎麼可能!」、「也太誇張了吧!」、「我不相信,也太扯!」、「這也太離譜!」才是?這樣翻譯過來,我都有些不自信了。

今天會注意到這句話,是因為他前兩天到大學演講,有位聽眾回饋,提到他的詞彙使用比較蒼白,有些太過口語,不適合當下較為學術的情境。我笑說,他應該是不理解對非母語者來說,能使用所有同義詞是多麼困難的事,才會對你提出這樣的建議,不過以你的高標準,他說的很中肯。他回說,這樣的回饋其實是種讚美,感覺已經忘了他是一位外國人。

原來我以為的理所當然,對很多人來說,十分困難。這也讓我在教學上,開始關注自己的用語、說法,是不是能讓學生快速理解。只要提到專有名詞,就得加上解釋;尤其對孩子,更是要口語化、簡單化,盡可能讓他們一聽就懂。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1122義盛國小

今天騎了一個半小時,到桃園復興區義盛國小,帶孩子練表達。快到學校時,發現自己進入小烏來風景區,在風景區裡的學校,真讚。

圖書館窗外就是美麗的山景,陽光照進來,很舒服。主任說,這裡是泰雅族聚落,不過阿美族人數比較多。

喜歡偏鄉孩子那閃閃發光、充滿期待的眼神。帶了基礎聲音練習,至少讓每個人聲音穩定跟正確斷句,還教了兩個小故事,簡單帶他們練習角色切換的注意事項。

課程結束,有個蠻文靜的孩子,突然走上前跟我說,老師你教的很認真,我笑著跟他說了聲謝謝。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我很喜歡一個課程結束,大家都很喜歡這門課,並且依依不捨,彷彿在這短短幾週,就成為好伙伴、好朋友的感覺。

表示在課程裡,大家互動熱烈,也很真誠投入,所以才會惺惺相惜,很慶幸能彼此相遇。今天的課程也是如此,結束的很圓滿,每個人都相處融洽,甚至離別時還多聊了一會。

儘管如此,也沒有互相加個LINE。就讓默契停留在這個課程中,若之後有機會再見面,或許能延伸出另一段情誼也說不定。我也很喜歡這樣的結束,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

關係和友誼有許多種,當下做好每種角色該有的聯繫,不強求,就是種完滿。發現自己交朋友如此,在面對學生與客戶也是如此,真不知該說好還不好。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課第四堂「找自然音高」,也就是幫學生找出聲帶最放鬆的聲調位置。大部分學生都挺期待這堂課,因為能知道自己聲音是什麼樣子,但也有不少同學「抗拒」,因為他們就是不喜歡自己太高或太低的聲音。

這時總要耐心解釋,其實高音也是能夠紮實好聽,低音可以渾厚柔軟的。先當場示範,讓他們聽見由我聲音做出的差異,再藉由練習,幫他們「定調」,找回自己的「基礎音」。

也有學生會疑惑的問,如果我就不喜歡原來的聲音,為什麼還要找到這個聲音呢?既然是基礎音,當然就是得從這裡出發,才能練出正確又是自己喜歡的聲調。

這時我也總會以自己舉例,我就是個高高音人,不是多打一個字,而是我屬於高音裡接近天花板的高音,通常高音人在社會上不太討喜,如果沒能在漂亮發聲位置上,聲音通常會太急、太快、太尖銳,聽起來就不怎麼專業可靠。

所以工作時,我會切換成中音,雖然不是最放鬆舒服的說話位置,但比較適合。跟朋友在一起,我就不會太刻意控制,時常會回到放鬆高音。為了讓學生理解其中差異,自然也要來個切換示範,讓他們實際感受。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