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口語冬令營

這班整個很慢熱,一直到昨天才終於打成一片。今天因為成果展,座位是自選自挑,加上沒有了桌子,更是呈現和樂融融景象,難得大家恢復「正常」,我盡可能不制止他們的喧鬧,雖然很開心他們終於能放鬆,但也擔心放太鬆影響成果展表現,隨時關注著他們的狀態,拿捏著分寸。

三個男生自是玩在一起,女生也找到聊天好伙伴,各自三兩成群。這時我看到總是安靜坐在那的同學一人落單,我對著那幾個聊正開心的女孩說,你們怎把這位同學丟下了,他們趕緊嘻嘻哈哈跑過來,看到幾乎沒什麼表情的安靜同學,雖然仍沒說話,卻難得的露出笑容,那一瞬間的畫面,真像幅美麗的畫。

不過我的確是多慮了,雖說技排時有些故意胡鬧,但到了正式演出,看到他們都能穩住速度,尤其我教他們的東西,幾乎都有展現出來,不論是如行雲流水的畫蛇添足、指著老虎鼻子大小聲的狐狸,還是踹老虎一腳的驢子,打包逃走的南郭先生,甚至拉弓箭的滿弦聲、搖扇子、「徐徐」、「悠悠」、「壓死」、「撞」等等聲音畫面,在一旁看著他們的我,真的很為他們感到驕傲。

有位同學看到我們海報上寫著竹板快書,問我那是什麼,請我表演給他們看,因為他們表現不錯,比預定早了十幾分鐘完成排練,想想他們這週也很辛苦,就講了幾個段子,不過太久沒練,加上臨時突然上場,雖然板沒失誤,卻忘了幾句詞。看到老師也會忘詞,可能也增強不少他們的信心吧,哈哈~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要面試,問我該怎麼應對,我說你可以跟學校說,我希望能夠有比較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才希望轉學來這裡,學生說,所以是要講一些比較好聽的場面話。我告訴他這其實也不算場面話,因為你想轉學過去,的確也是因為想要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因為之前的學校有些狀況,一般我們不會去說前一個地方不好的事,我們只是把自己的期望說出來而已。

幾年前我也曾教過一位要參加比賽的學生,當時他一副興趣缺缺不想學的樣子,我問他為什麼要參加比賽,他說是媽媽要他去的。我問他參加比賽有什麼好處?他說,媽媽說如果拿到第一名,所有獎金都給我,我要拿獎金去買遊戲。說完自己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我跟他說,為了錢參加比賽沒有不對啊~就像我今天幫你上完課,媽媽也會給我錢,這是我工作換來的;你認真練習講解,清楚的表達讓評審喜歡你的作品,也是你努力得來的。聽我說完,整個神采奕奕,接下來的幾次課程,不論我給什麼樣的練習,都很認真做,果然最後拿到比賽第一名,賺到獎金。

面試技巧除了教孩子眼神、聲音外,其實心態跟說話方式也蠻重要的。孩子最常出現的失誤就是「太直白」,我的工作就是幫他們把想說的話,修飾轉換成老師、教授們想聽的語句,面試其實就是種「說話的藝術」。

想瞭解更多關於音階與節奏感練習,並能運用在簡報、溝通上,歡迎參考「自在表達」課程,學習如何在正確場合使用正確聲音。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口語冬令營

雖說口語因為都是硬功夫,所以第一天同學們比較不熱絡,是意料之中的事,但今年這班安靜到連下課時間,都沒有人站起來動一動,也不太有人看書或睡覺什麼的,就是靜靜坐著,看來這期又是場硬仗,得放大絕了。

果然前幾天上完課都莫名疲累,畢竟連昨天通常會引起哄堂大笑的練習小段,都只換來微微一笑而已。但他們也不是完全沒反應,其實都有把我說的話聽進去,也會跟著做,只是振幅很小,像是微風吹過水面時出現的一點小波紋,若不留心觀察,瞬間就消失了。所以這幾天我總很小心拿捏著分寸,盡力讓他們理解情緒也可以很內斂。

今天的第二節下課,當我看見他們終於開始聊天、打鬧、放鬆攤在椅子上時,有種鬆口氣的感覺。第三堂課的練習,更是像某個開關突然被打開,每個人都「活」起來了,放學前甚至開始會跟我聊天,不再只是靜靜看著我,終於結束我一人唱獨腳戲的劇碼,這瞬間頗讓人感動~

這班同學讓我想起高二那年,我們班也是有位「沒聲音」的同學,得把耳朵貼在他嘴旁才勉強能聽到他說什麼,所以每次老師不小心點到他念課文,都會急忙換人。為了讓他「恢復聲音」,下課時男生都會輪流跟他說話,女生則會陪他走回家。對於很害怕冷場的我,陪他走回去的那段路,就像是跟電線杆聊天般的使人焦慮。只見我不停努力找話題,但他頂多只是微笑回應,沒有隻字片語,那是一段令我非常難忘的回憶。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鷹在原住民文化中,原本是不可隨意捕獵的珍貴動物,但現在由於傳統原住民文化逐漸流失,有著美麗羽毛的熊鷹,成了人類濫捕的對象,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尊貴與勇氣象徵的熊鷹一族吧~

王世宇-熊鷹精靈
陳立中-熊鷹
林燦煌-熊鷹爸爸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不論是不是我上課,營隊期間總是很忙碌,不時會收到家長對於孩子在表達上的困擾,我的工作就是協助找出孩子有這些情形的原因,讓家長了解該怎麼協助改善。

因為報名時都會讓家長選填是否有需要協助的部分,媽媽提到孩子在表達時會結巴,昨天觀察半天,感覺還好,所以今天再跟媽媽確認了一下,畢竟有時家長也無法正確描述孩子情形,因為他們也不了解是什麼問題。理解媽媽想表達的意思後,我推測應該是讀與說無法連結的問題。果然在課堂練習時,出現了媽媽說的情況,也發現孩子不是很喜歡寫作,因此下課時,再跟媽媽確認孩子平時寫作與閱讀狀況。

媽媽說孩子平時閱讀量還蠻大的,但讀說能力連結,其實比較需要寫作。因為閱讀可以跳著看,寫作不行。看書時,即使沒有一字一句閱讀,大概也能看懂,閱讀很少會逐字逐句仔細推敲,所以才會在說自己不熟悉的文章或內容,出現這種媽媽所謂結巴的情形。

雖說每回營隊短文改寫,總還是有孩子寫出不流暢的句子,我總會把他們的句子說給他們聽,再問他們覺得如何,當他們聽見自己的字句,就會說出需要加什麼字,慢慢就會了解什麼是句子的連結。我會要求他們拿回去修改,因為寫過才會有記憶,才會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有些成人來找我諮詢或上課,也會提出類似的困擾,這時我都會要他們寫逐字稿,慢慢建立讀與說的連結。

營隊不只是教孩子,許多時候也在教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所以我其實比較喜歡教成人,因為只要對一個人負責就好,教孩子得對兩個以上的人負責。但看到孩子們因為知道該怎麼做,不再害怕或討厭表達時,就會覺得還蠻值得的。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