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相聲的角色塑造

這集依舊邀請大紅來跟大家聊聊,相聲在角色塑造上,跟其他表演有什麼相同或不同之處?在變聲能力不像配音員般變化多端時,其實也可以運用聲音快慢、高低,甚至舌頭位置或身體姿態的轉換,讓台下觀眾明顯感受出不同角色,一起來學習相聲表演裡的第三人稱角色切換吧~

這張劇照好適合這集封面。

延伸閱讀:一定要傳統才叫做相聲嗎?是啃樹皮還溜嘴皮?聊聊「貫口活」那一年我們追的相聲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於人類大量開發,臺灣本土八哥的居住地逐漸消失,加上被人類抓去當寵物,以及外來種八哥的侵擾,即使僥倖來到都市的本土八哥,也容易遭受體型較大,也更為凶猛的外來種八哥驅趕,導致族群數量變得十分稀少,已成為保育類野鳥。如果再不想辦法保護本土八哥,也許牠們真的就得拜師學功夫,才能避免滅絕了~

張凱婷-八哥守護精靈
邱筑君-本土種八哥
林燦煌-師父、外來種八哥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來了位有「高音困擾」的學員,事實上前幾天在電話中,我也將他錯稱為小姐,他的音高幾乎跟我差不多,一般人的中音對我們來說,已屬於低音範圍。

現代人因為使用3C產品跟生活形態關係,最麻煩的就是容易身體前傾、抬脖子,而這兩項對我們高音人,整個就是非常不利,因這兩個動作,會讓音階再更往上走。若又加上個橫向口型,壓扁共鳴腔,聲音就變細了。為了讓身體不要駝背(前傾、抬脖子),常常又會過度挺直,結果反而讓下半身力量散開,高音又聲音發散的結果,自然就偏女聲了。

最簡單調整的方式,就是將下巴、胸口放鬆,力量放回背、臀以打開共鳴,這樣即使高音,聽起來也不會這麼細或尖銳,等到控制度穩定,就有辦法下到中音,比較不會有聲音辨別錯稱的困擾了。

高音人很懂高音人的痛,當年也花很多時間練習,讓聲音不要這麼尖細。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員說是聽了艾美講節目來的,說這集他覺得太精彩了,是目前為止他最喜歡的一集,聽了超開心~

今天幫他調整了說話時的「律動」。

記得當時第一位找我上一對一的口譯學員,因為他口譯的場,情緒都需要很高漲,所以我給了他一個律動,讓他在台上能同步跟上講者情緒,又不至於讓聲音不舒服。後來他跟我說,他連同步口譯時,都會在口譯室裡邊律動邊口譯。如果我沒記錯,這應該是我第一次把律動帶進教學裡,把重心放在臀部,放鬆上半身,找到一個順暢的圓弧律動。

說話就是種全身律動,找到呼吸與身體律動就有好聲音。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一進門就被林治療師說,我對自己太溫和了,然後就幫我鬆開舌繫帶,痛到都快流眼淚,我苦笑說,原來要這麼殘忍喔,林治療師說,舌繫帶不鬆開,你下巴就出不來啊!看來凱婷上回送我的兩大盒手套,可以派上用場了,可能最近每天都得對自己殘忍一點。

儘管又被唸嘴唇過度用力,但今天依舊收穫滿滿,因為自己這兩週的練習,所以在看林治療師調整時,稍微理解臉頰整體肌肉的連動關係,之前教學生基礎要做到臉頰抬升、下巴放鬆,然後是嘴唇放鬆,舌根用力,這些都沒錯,只是我還沒找到連結。今天明顯看到蘋果肌跟下巴之間的連動,理解了說話跟吃東西的用力位置,以及律動方式。今天有位妹妹蘋果肌很明顯,他的上下臉肌肉用力狀態是分開的,調整後,整張臉的肌肉就連結在一起了。

今天在觀察林治療師幫一位小姐調整時,感受到眼睛側邊肌肉力量的差別,所以之前我在上課提到臉外側力量是正確的,只是無法完整且明確的說明為什麼,我想現在大概可以理解為什麼了,包括額頭肌肉,也就是整張臉的用力及放鬆,稍微有個輪廓出來,需要再整理一下,覺得開心。

有位妹妹原本腳內八,調整了舌繫帶位置就沒這麼內八了!舌繫帶的肌肉連結也太神奇,下次我也要在學生身上試試。

能夠有機會這麼近距離觀摩跟學習,真是心懷感激。畢竟臉部肌肉訓練不是平時容易觸及的,之前有認真想過是不是該去修語言治療師學分,但醫學系實在不是我這種不愛唸書的人能考的上的。所以對趙醫師及林治療師的無私,萬分感激,希望能早點轉化理解,用來協助更多學生,繼續努力練習。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