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員一來,就說上次舌頭練習,讓他感覺整個頭張力有點大,由於顳顎關節有點卡,練習時總會很有感。昨天才學到,今天就有機會用上,真開心。

不過因為還沒能消化整理,只能先簡單帶記得的小練習,再搭配上唇練習,果然就讓肩膀、胸口、臉放鬆許多,挺好的。除了平時會觀察的臉部用力狀況外,還特別注意昨天趙醫師說的傾斜,果然增加參考點後,教學上省力許多。

因為學生是口譯員,在最後一堂聲音集中度練習,都是以配音員等級在帶的。只是同步口譯聽眾帶著耳機,距離感上,與配音稍有差異。

每回講集中度,就常被問,有麥克風還需要注意這個嗎?大家普遍對麥克風都有誤解,麥克風就只有增大音量的功能,其他還是要靠自己的聲音啊!學員還是有些疑惑,麥克風聲音是從喇叭傳出,喇叭不一定在前方,甚至可能像我們教室有環繞音響,聲音有沒有集中,很重要?

有疑問直接驗證最快,馬上打開麥克風,並用同樣一段話,讓他練習用集中聲音以及用原本聲音說。用同一段話的好處,就是能非常明顯感受到對比。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參加趙醫師的顳顎關節講座,終於搞定長久以來會喀喀響的顳顎關節,自然也做了不少筆記。

那天有個學員說,趙醫師教的一個舌根練習,他覺得很快能抓到感覺,他覺得練習效果不錯,今天特別好好記下這個練習,帶學生練習時,又多了個選擇。

教學就是要講求效益,畢竟醫生們處理的案例絕對比我的複雜,難度也高許多,他們使用的方法,通常都千錘百煉,經歷許多患者練習過的。

一邊調整著自己下巴,忙著把咬合歪掉的臉轉正,努力放鬆總是喀喀作響的顳顎關節;一邊努力寫重點,思考怎麼運用在教學上。雖然一堆肌肉名稱有聽沒有懂,但對咬合與口腔肌又多了點認識,也不斷與自己的教學練習對照著。

今天講座前正巧是第一次上課的新學員,他一直以為是來練腹式發聲,但我卻要他協調臉部肌肉,放鬆肩膀。其實很多學生都有這般反應,畢竟現在腹式發聲、丹田發聲正夯,但上半身協調算是現代網路世代的共業,加上這幾年疫情戴口罩,不重組臉部協調、放鬆肩頸,根本談不上用腹式發聲,力量上來也全在中段卡住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9夢銀行好夢糖或惡夢糖

這集要為大家介紹的繪本,是由【小魯出版】出版、人氣角色「拉拉熊」設計師aki kondo創作及繪圖的《夢銀行 好夢糖與惡夢糖》。

夢銀行是可以買到夢糖果的商店,這本有著清新可愛畫風的繪本,藉由害怕惡夢的夢銀行店長,引導孩子幫助他人、同理心與陪伴的重要性,雖然我們容易停留在惡夢中,但其實也有很多美好的夢。

這一集就讓我們來聊聊各式惡夢,一起學習用聲音表現說夢話或喝醉酒的狀態吧~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堂發聲課道具

我的身體現在真的是正的嗎?每回發聲第二堂課,我總要請學員把手機拿出來,幫他們拍「證據照片」。

20230504發聲技巧第三堂

看到照片裡放鬆挺直的身體,大多都會伴隨一聲驚呼,嘴裡嚷著,怎麼跟我感覺到的不一樣。證據照片幾乎每個人大同小異,狀況卻不甚相同,教室裡的BOSU、瑜珈球、板凳,就是為了這堂課準備的道具。

20230504發聲技巧第三堂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問一天建議的練習量是多少,他想知道需要練多久。我告訴他重點不在練習量,是在練習時能不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學生疑惑的說,練久了也沒辦法習慣嗎?當然練久了,身體會習慣,但我們在說話的時候,不會只有一個樣貌。可能會站著、坐著、面對螢幕,甚至邊走邊說或蹲著說話,也曾有學生說需要盤腿或跪坐的。

就像有些人唱歌聲音很好聽,卻無法用在說話上;或是身體協調很好,卻沒能在說話時運用運動時的協調,即使練習量很夠,也都已經達到需求,不會轉換也是枉然。

所以我們必須像不倒翁一樣,知道怎麼讓自己永遠保持說話時的平衡,瞭解身體在說話時的運作原理,才有辦法讓聲音隨時保持穩定。

當然練習量還是挺重要,只是不能只有量而已,更重要的是質。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