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故事裡,有一位被割掉舌頭的老奴隸。
我們當然沒辦法實際體會舌頭被割掉後說話的感覺,只能用模擬揣摩的。
所以我們試著去製造舌頭「不見」、「變短」的狀況。
在演出這個角色的時候,舌頭故意後縮,舌尖緊貼下顎,這樣一來說話時舌頭只能動中間的部分,就會像是前段被割掉的樣子。
當舌頭維持這樣的狀態,又要讓咬字清楚,就得將下巴完全放鬆打開,用很誇張的口型說話。
所以會有想流口水的狀況發生,因為沒有舌頭幫助吞口水,下巴又誇張打開的緣故。
當念到舌尖音(如:子)或是一字音(如:一)時,可利用下壓的方式唸出,聲音便會呈現較厚重,但字音卻不會跑掉太多,仍能完整發出該有的音。
- Nov 17 Tue 2015 01:03
【聲音技巧】模擬失去舌頭的說話方式
- Oct 29 Thu 2015 01:45
【聲音技巧】如何保養喉嚨?吃喉糖有用嗎?
- Oct 20 Tue 2015 01:00
【聲音技巧】邊向前走邊說話的聲音呈現
- Oct 17 Sat 2015 23:48
【教學心得】細節,是問出來的
這學期初出國了一趟,因此第一節課請其他講師代課。
回來後看到學生狀況,突然很能理解當年我的老師為何不喜歡別人幫他代課,也終於理解當年我幫他代課,他回來上課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並不是說代課老師不會教或教不好,他只是還不夠熟練,就像當年的我一樣。
雖然他已從事教學多年,但跨入這個領域教學才沒多久,隔行如隔山,再多的教學經歷,來到另一個行業,仍舊得從零開始,只是在管理學生或與學生互動上較沒問題而已。
他跟我的課次數也不算少,但沒下去教,永遠不知道問題在哪。
我問他,你在看我教的時候,應該沒注意到有這麼多細節吧?
- Oct 13 Tue 2015 22:16
【教學心得】讓技巧「轉大人」
今天上課的時候,學生反應連續三週都講一樣的內容,雖然對演說內容越來越清楚,也更有條理,可是情緒都不見了。
經過六週下來的培養,大家的觀察力果然增加了。
沒錯,情緒幾乎都不見了,但這是預期內的發展,而且這樣很好。
當我們開始專注在新的轉變、新的學習內容時,自然就會忘記情緒、甚至連呼吸都變成一種需要程序轉換的事。
這很正常。
- Sep 16 Wed 2015 01:43
【聲音技巧】為什麼自己說話的聲音跟錄音機傳出來的不太一樣?
- Sep 11 Fri 2015 00:57
【聲音技巧】輕易惹怒他人的說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