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一直都是我的興趣,不管練相聲、配音、戲劇,只要發現我的呼吸不對,我就會用哼歌找出氣息狀態,再轉成說話就會簡單許多,因為說話用到的力量小很多。
自從跟若菱學了一套新方法,最近又有了一些新感受。我知道自己本身是高音人,所以直接複製若菱的發聲共鳴位置,找自己的基礎狀態挺容易,但我這人就愛劍走偏鋒,畢竟表演時,需要各種聲線都能唱,所以抓到基礎聲線後,我就試著換成「男聲」。尤其每回聽人聲樂團演唱,或是聽京劇,我總會試著去感受不同音域、行當唱腔的氣息流動方式,發現兩種位階的「迴路」是相同的,只是先往上還先往下而已。理解了這部分之後,我試著去找「閥門」,總會有個類似總開關的地方,就像我教學生說話發聲一樣,只要這部分開了,後面就好辦了。前幾天發現關鍵似乎在舌頭,但詳細的連動還需要思考一下。
因為最近有空都在練習穩定基本音高,現在起床時,會故意在還沒暖聲前,試著看自己能不能「憑感覺」就抓到基本音高,訓練準度,自己覺得效果還不錯,持續努力。
研究聲音真的很有趣,差不多搞清楚以後,接下來就是實驗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tw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