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員妙語

FB跳出七年前動態回顧,剛才看到忍不住又笑了。超愛小孩的這些神回應,這也是我很喜歡跟孩子們聊天的原因。

一般這麼問,大部分得到的回答都是,安親班也有功課、上很多才藝班、我比較想打電動,之類的答案,但偶爾總會來個這麼有哏的神來一筆,完全不需要編排。

可能因為我自己不太擅長這種意料外的包袱,所以特別欣賞這種機智與幽默,這也是喜歡聽相聲的其中一個原因。

從小我就是個想太多的孩子,很怕錯,擔心跟別人不一樣會很奇怪。小學一年級時,老師問大家次數的「次」怎麼寫,老師覺得我應該知道,就要我在黑板上寫出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雖說是為了比賽而練習,但教反應力與表演能力都不錯的孩子,總會覺得很開心。

開心的地方在於,可以幫孩子設計很多「花招」。每回一對一說故事訓練,我總會先測試孩子的接受度,表演能力強的孩子,就能設計角色切換,讓故事層次更豐富。情緒上也可以做更多變換,有些穩定說明、有些誇張陳述,再加上角色對話的跳躍感,整個故事就活起來了。

這個孩子因為學過快板,中間有段超長說明文,直接改成快板韻文,增加趣味性。通常不會設計太複雜板式,而是利用動作變化強化語氣,增加活潑度。

但畢竟是孩子,有些動作覺得彆扭或不好意思就不願意做,像這次設計了比大愛心、拋愛心的動作,第一次練習時,孩子只願意比愛心,不想拋,我就不勉強他。

今天來我又試著提一下,但沒強迫他一定要做,只是示範了好幾次,讓他看到加上去的效果。因為我知道以他的個性,應該會想讓故事更有趣,果然排練兩次後,他就把動作加進去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位學生容易陷入焦慮情緒,第一次上課時,一度情緒失控,花了點時間才拉回來。

這次有了心理準備,從他進門開始,我就盡可能維持穩定聲音跟他對話。通常為了讓學生比較放鬆,我會讓聲音輕鬆活潑一些,上回就是太以一般狀態跟他相處,才沒能在第一時間把他情緒穩住,這次可不能再犯同樣的錯。

平時就已經需要集中精神在學生聲音狀態上,面對他更是拉高兩倍以上精神力,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非常相信我這件事。除了高度控制聲音,對話內容更是需要隨時調整斟酌,慢慢讓他散去從外面帶來的焦躁,回復平靜。

離開教室前,因為又要出去面對外界,他的呼吸急促起來。想起前幾天讀的那本精神醫學專家寫的書,裡面有提到一個挺不錯的呼吸法,我稍微簡化了一下,讓他試著執行,果然呼吸不再急促,儘管還是焦躁,程度上減緩許多。

對於今天自己的表現還挺滿意,雖然上完課覺得腦力耗盡,我也知道他的狀態不是我能處理的,但也許能藉由他對自己聲音的執著,緩解掉一些,剩下的,就只能靠他自己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看到我,最常說的話就是「我這陣子有點疏於練習」,覺得聲音又變糟了,好像回到原來的樣子。

今天的學生一進門也是這句。但我聽來聲音變高不少,會覺得變糟,是因為尾音還是習慣壓著的關係,其實也就剩下巴還沒搞定而已。跟一開始來的時候相比,臉比較立體了,舌根有力了,肩膀也放鬆許多,完全在練習預期進度中啊!但也能理解學生會這麼感覺的原因,因為他們把期望值設定的太高了,我當初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也總有這種沮喪感,但練聲音就是急不得啊!尤其他期望的聲音狀態,已接近專業級變聲。

雖說他的原始音高並不低,要轉成高音女聲不算非常困難,但也是具有相當難度的了。因為肌肉協調狀態已經穩定,加上他的感受度挺高,今天試著讓他做身體重心轉移,要他把重心從肩膀放到腰上,果然之前搞不懂我在說什麼,今天已經能做到了。

再利用舌頭彎折方式,打開後口腔,讓重心轉移後的聲音更容易找到呼吸通道,挺好的。邊切換著自己男聲、女聲的狀態,邊思考著能怎麼幫他調整。由於這學生幾個月總會回來找我一次,雖然常嚷著很難掌握、也不知道自己在練什麼,但因為聲音是他現階段目標,所以都會照著我給他的功課作,教起來挺有成就感的。

看著他從剛開始無法在我面前練習、容易焦慮,到現在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挺開心的~尤其他練習的內容,已經是一般學員不會練到的部分,對於怎麼幫他更前進一些,完成心目中想成為的那個自己,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也很期待他練成那天的到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話時下巴前推,不但會讓聲帶緊繃,聲音扁平不飽滿,也會影響舌頭力量,導致咬字不清晰,說話速度變快、講話越來越用力。
簡單小動作,找回輕鬆好聲音~

有位朋友感覺自己,也有跟阿嬤一樣下巴前推的問題,聊天主題馬上轉成下巴研討會,大家開始認真關心起自己下巴怎麼動。

每回開場我總會問,知不知道我的下巴跟你的下巴,動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這時總會看見滿場的茫然與疑惑。長這麼大,很少人會想到要關心自己下巴,但下巴動的方式只要對了,聲音就至少對一半,下巴超重要。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