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劇院不可能的邊界

四位說書人,一位鼓手,一塊大白布,成就了兩小時故事,還蠻驚喜的。除了沒個捧哏,表現形式如相聲又似說書,如砲火般的鑼鼓聲,也像極了傳統戲曲裡的鑼鼓點,加上表現形式接近故事劇樂部的概念,這齣戲對我來說,有種說不出的親切與貼近。

雖說多少都能理解戰爭的痛苦與殘酷,但那些瞬間的無助與空洞,與無時不在的擔憂及恐懼,不是從書本、電影、劇場裡能完全同理的。運用這種第三者角度來詮釋,反而多了點與觀眾同在的角度與想像,少了些沉重,卻多了點省思,我覺得極為恰當。

不論何種語言,只要展現出言語裡的畫面與情緒,儘管只是「說」,都能緊抓住觀眾注意力,這正是我在故事劇樂部裡一直想傳遞的。演後聽演員分享時,發現他們許多工作方式或導演手法,都與我們團挺貼近,相近到我竟然能完全聽懂鼓手用英文說的整段話,因為知道他在說什麼,即使一些單字聽不懂,也完全能理解。

我其實一直都很希望故事劇樂部演出時,能有樂器伴奏,如同鼓手所說,他是依據故事與演員表現,認為在當下適合什麼樣的音樂,就演奏什麼,我當初也很想以這種方式,以音樂搭配故事呈現。吉他不論音量或和弦,都與我們演出氛圍很搭,但十多年過去,都沒遇上會彈吉他的人願意加入我們團,所以這件事到目前都還只存在於夢想中。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一對一發聲學員驚奇的問我,為什麼我可以立刻看出他做了些什麼?雖然他有感受到那一點點的力量變化,可是為什麼我也立刻就感覺到了。

因為每位從學員走進教室開始,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他們身上,而且把感官能力開到最大,不論是閒聊或演練,我總是極度專注的觀察著,不放過任何一點變化。

雖說高功率集中同步學員狀態蠻耗精神的,但最累的狀態,其實是面對急著想練出成果的學員。因為過於急切,容易忽略微小的改變,於是開始擔心是不是練不起來、自己沒天分,還是聲音狀況已經太糟沒救了。總要花很多時間,用比較容易感受到的大動作,讓他們明顯感受到聲音變化,安定他們的心情。

這些耐性都是當年開始當講師時磨出來的。那時的我帶學校課後社團,第一班學生,常在教室暴走讓我追著跑,甚至有一次直接躺地上耍賴,光跟他來回就花了十五分鐘。那天下課,我覺得不能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但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對其他同學不公平也浪費時間。於是我開始認真觀察跟思考要怎麼跟孩子相處。

這時我又接到樂齡課程,雖說長輩們配合度極高,但學習速度較慢,而且容易焦慮。我將教學拆分到不能再細,就是在他們身上練出來的技能;從三倍慢速、兩倍慢速、原速,一遍遍帶他們熟悉學習,我的基本功也在這些教學中變得更穩定。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5說唱藝術的傳承與使命

這集依舊是邀請到台北曲藝團-專業的相聲說唱的葉怡均老師,來跟大家聊聊如何身兼多職,除了創作劇本、演出、製作,還開辦兒童曲藝教學,希望將說唱藝術傳承下去。

當年臺北曲藝團文教部前幾屆學員,現今也都成為北曲新一代演員,為臺灣說唱藝術注入一股新能量。這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怡均老師在教學上的理念與想法。

延伸閱讀:臺灣評書第一人-台北曲藝團團長葉怡均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好久沒教表演了,難得能這麼詳細解說如何讓自己聲音、姿態,都變成另一個人的模樣。

雖然上課時都會跟同學說,有面部表情就有聲音表情,但因為一般人不需要用到這麼細緻的聲音表情,所以頂多就是帶到上半臉或簡單技巧。今天不但細緻了抬升的動作與練習,還強化了整張臉的連結,甚至面部表情與身體之間的關係。

走路姿態、身體狀態、面部肌肉張力,全都會影響聲音或這個角色給人的感覺,絕對不是刻意壓聲音或擺個樣子就好。

看著一個小我二十歲的年輕人認真練習的模樣,心情真的很好,畢竟已經跳脫孩子純接收的年紀,加上青春無敵,記憶力或肌肉力量正在巔峰,總能讓人感覺潛能無限。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來種生物大多個性凶殘,不但侵佔本土種的家園,而且不論是幼苗還是長大的個體,都會被外來種吃掉,台灣原生種生物數量越來越少,有些甚至快要絕種了。快來了解哪些生物是外來物種,一起幫忙拯救原生動物!

邱筑君-原生種守護精靈、巴西龜
王世宇-牛蛙
林燦煌-食人魚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