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課一開始,我總會告訴學生,練習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問題,請立刻發問,不用擔心會打斷我上課。因為每個人理解方式不同,雖然我會盡量用「我覺得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說明,但思考邏輯不同,還是可能無法立即吸收,尤其聲音還看不到摸不到,這麼抽象。

最近有位學員,希望我可以告訴他「練習目的」,他需要知道練習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才會想練習。其實教學過程中,我也都有解說,但他需要非常明確的指示,要很具體知道每個練習目的性。

學生的學習要求,我都會盡可能達成,即使那並不是我習慣的學習方式或邏輯。畢竟幫他們整理出需要的記憶方式,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有時又會延伸出不同的想法跟練習方式。

而且有了第一次,再遇到就能輕鬆面對了。今天的學員也提出同樣要求,我馬上就切換成他需要的模式上課,課程結束,學生說「老師,謝謝,你好厲害喔」,我也覺得自己很厲害,總能想方設法破解學生需求,同時也是種破關的爽感。

第一堂課總像隨堂考,開始的五分鐘,迅速從聲音跟身體狀態,分析出學員的學習方向,再透過第一個練習或問答,理解學生能接受的講解模式。第一堂課,與學生的磨合大致完成百分之七十。第二次上課,我總會先從詢問練習狀況開始,也是為了驗證選擇模式是否正確,再根據學生的疑惑或要求調整。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諮詢的學生聲音宏亮,雖然乍聽之下,不像是需要上發聲課的學員,但卻常被嫌講話很大聲、聽起來很激動。通常都是自己不覺得有這樣,所以才想來瞭解,是不是有方法可以調整或控制聲音。

這情形跟以前的我很像,完全能夠感同身受。跟聲音太小的人相反,我們的困擾是太大聲。不論是太大聲還太小聲,都是不理解自己怎麼發聲造成的,發聲課就是在解決這樣的困擾。

因為肩頸用力,導致必須用力說話,因此原本就很宏亮的聲音,再加上力量,就容易讓人感覺不舒服、有攻擊性。貼牆伸展後,雖然聲音還是宏亮,卻不會讓人不舒服,攻擊性也消失了。

加上牙齒矯正器的影響,口腔空間變小,口中有異物感,舌尖也會無意識往前,導致共鳴位置前移,咬字容易含糊。為了將話講清楚,自然就是更用力說話,等於攻擊力道加倍。

放鬆下巴,再將共鳴位置後移,聲音便輕柔不少,矯正器的影響也少了許多。學生說,聲音聽起來比較回到以前說話的狀態,雖然還是宏亮,但不會像現在被認為在生氣或不耐煩。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來上課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總是在憋氣,不管在講話、唱歌、重訓,只要需要搭配呼吸進行,都無法好好呼吸。

但有趣的是,他說自己唱歌挺好聽的,所以我請他唱來聽聽。唱完後他說,你看,我都憋著氣在唱歌。但他其實一直有在換氣啊!會覺得自己在憋氣,是因為力量放在肩膀跟胸口,所以需要比較用力呼吸,才有在憋氣的錯覺。

第一堂發聲課,我大多在幫學生同步身體跟呼吸,但因為他感覺自己在憋氣,所以我將畫圈及肩膀放鬆練習做了點調整,讓他更能感受到身體與呼吸同步。

先用肩膀放鬆練習,將上半身放鬆,再利用放重物的腹式呼吸強化訓練,轉移呼吸時的身體力量,再逐步減弱力量,讓身體記憶並同步呼吸時的正確狀態。

學生說他從小協調就不好,一直都這樣,不管做運動還什麼,都無法改善。我最喜歡挑戰這種「都無法改善」的狀況了,越麻煩難解的狀況我越有興趣,我自己倒是挺有信心能幫他解開這些困擾的,到底是不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呢?下週就知道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生的困擾是,無法控制自己的音高?有時聲音很高,有時卻又很低,說話跟唱歌聲音也不太一樣。

每回我問學生,知道自己說話的時候,身體做了什麼?或是說話時臉動的方式跟我有什麼不一樣?他們才會發現,從來就沒看過自己是怎麼說出聲音的。

我們從小聽著聽著就學會了說話,說的好不好、對不對,其實也不是太重要,只要沒有不舒服,通常也就這麼說下去了。對於本來就會的事,因為太理所當然,反而容易被忽略。

就像學新語言,要了解字母、發音、文法;學新樂器,要了解指法、音階、曲調。學習新事物,通常都得從頭學起,發聲課,也就是帶著大家「從頭認識自己的聲音」。

要從頭認識聲音也不是容易的事,畢竟都錯誤使用這麼多年,突然要改成正確方式,就不會說話了。一開始最常聽到的就是「好難」、「完全沒辦法控制」、「這樣講話也太奇怪」。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這位學生在對話時眼神容易飄移,因此帶了看鏡子練習,也順便說明注視他人的方法,幫助他穩定聲音。

之前總會帶學生觀察注視上半臉、下半臉的差別,後來進一步發展成,讓眼睛不疲累的轉移焦點,不讓對方感覺眼神飄移。

一開始只在上半臉打轉,這天突然福至心靈,帶學生做類似鏡頭拉近拉遠的注視練習。大概因為最近瞠目練習時,都會帶學生感受看遠方的眼珠力量,從這裡延伸出的靈感吧~

講完以後,默默在心裡稱讚自己,很開心又把注視練習,提昇到更細緻的層次。但同時也默默覺得好笑,明明自己平時都有這樣做,但怎麼到現在才想到要這樣教學生。也許就是因為平時不自覺就在做,所以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吧!

就像那時教道發音,若他沒有要我證明為什麼這麼唸,我也不會用好幾週時間,研究我的舌頭跟別人舌頭,動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更不會發展出一整套的舌頭練習。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