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發聲教學 (14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跟幾位學員電話聯繫,不約而同都說感冒剛好,或是還在感冒中。

不論感冒是進行式還完成式,共通點都是喉頭過度用力,慶幸的是,因為都上完課了,所以聲音的亮度跟身體穩定度都已不錯,只要調整生病期間造成的偏差就好。

感冒中最重要的就是維持音高。一位同學說,聲音都啞到發不出來了,怎維持音高。聽起來似乎挺有道理的,但其實音高跟沙啞是不違背的,至少我之前開刀麻醉剛醒,或是確診喉嚨痛沙啞時,也有維持住音高。

聲音是沙啞的,但音階不掉下去,就是快速恢復的第一步。疫情前,只要有學生感冒沙啞,除非真的太嚴重,我都會請他們盡可能還是來上課,因為可以示範,如何在感冒中用正常聲音說話,即使因為喉嚨痛有些沙啞,都能讓說話舒服許多,聲音也比較清楚。

感冒好了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要貼牆伸展。因為身體不舒服會不想動,容易蜷曲、窩著,導致姿勢跟身體重心跑掉,若康復時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就會出現喉頭過度用力的情形,嚴重會久咳不癒。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課一開始,我總會告訴學生,練習過程中如果有任何問題,請立刻發問,不用擔心會打斷我上課。因為每個人理解方式不同,雖然我會盡量用「我覺得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說明,但思考邏輯不同,還是可能無法立即吸收,尤其聲音還看不到摸不到,這麼抽象。

最近有位學員,希望我可以告訴他「練習目的」,他需要知道練習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才會想練習。其實教學過程中,我也都有解說,但他需要非常明確的指示,要很具體知道每個練習目的性。

學生的學習要求,我都會盡可能達成,即使那並不是我習慣的學習方式或邏輯。畢竟幫他們整理出需要的記憶方式,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有時又會延伸出不同的想法跟練習方式。

而且有了第一次,再遇到就能輕鬆面對了。今天的學員也提出同樣要求,我馬上就切換成他需要的模式上課,課程結束,學生說「老師,謝謝,你好厲害喔」,我也覺得自己很厲害,總能想方設法破解學生需求,同時也是種破關的爽感。

第一堂課總像隨堂考,開始的五分鐘,迅速從聲音跟身體狀態,分析出學員的學習方向,再透過第一個練習或問答,理解學生能接受的講解模式。第一堂課,與學生的磨合大致完成百分之七十。第二次上課,我總會先從詢問練習狀況開始,也是為了驗證選擇模式是否正確,再根據學生的疑惑或要求調整。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諮詢的學生聲音宏亮,雖然乍聽之下,不像是需要上發聲課的學員,但卻常被嫌講話很大聲、聽起來很激動。通常都是自己不覺得有這樣,所以才想來瞭解,是不是有方法可以調整或控制聲音。

這情形跟以前的我很像,完全能夠感同身受。跟聲音太小的人相反,我們的困擾是太大聲。不論是太大聲還太小聲,都是不理解自己怎麼發聲造成的,發聲課就是在解決這樣的困擾。

因為肩頸用力,導致必須用力說話,因此原本就很宏亮的聲音,再加上力量,就容易讓人感覺不舒服、有攻擊性。貼牆伸展後,雖然聲音還是宏亮,卻不會讓人不舒服,攻擊性也消失了。

加上牙齒矯正器的影響,口腔空間變小,口中有異物感,舌尖也會無意識往前,導致共鳴位置前移,咬字容易含糊。為了將話講清楚,自然就是更用力說話,等於攻擊力道加倍。

放鬆下巴,再將共鳴位置後移,聲音便輕柔不少,矯正器的影響也少了許多。學生說,聲音聽起來比較回到以前說話的狀態,雖然還是宏亮,但不會像現在被認為在生氣或不耐煩。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來上課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總是在憋氣,不管在講話、唱歌、重訓,只要需要搭配呼吸進行,都無法好好呼吸。

但有趣的是,他說自己唱歌挺好聽的,所以我請他唱來聽聽。唱完後他說,你看,我都憋著氣在唱歌。但他其實一直有在換氣啊!會覺得自己在憋氣,是因為力量放在肩膀跟胸口,所以需要比較用力呼吸,才有在憋氣的錯覺。

第一堂發聲課,我大多在幫學生同步身體跟呼吸,但因為他感覺自己在憋氣,所以我將畫圈及肩膀放鬆練習做了點調整,讓他更能感受到身體與呼吸同步。

先用肩膀放鬆練習,將上半身放鬆,再利用放重物的腹式呼吸強化訓練,轉移呼吸時的身體力量,再逐步減弱力量,讓身體記憶並同步呼吸時的正確狀態。

學生說他從小協調就不好,一直都這樣,不管做運動還什麼,都無法改善。我最喜歡挑戰這種「都無法改善」的狀況了,越麻煩難解的狀況我越有興趣,我自己倒是挺有信心能幫他解開這些困擾的,到底是不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呢?下週就知道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聲26期

每回發聲課結業,總會鬆口氣,終於又完成一個任務。因為走進教室的每位學生,都覺得他們的聲音就是我的責任,得想辦法讓他們達到自己想要的狀態。

團班因為要同步好幾個人的聲音,耗費的精神集中度更高,所以上完總比一對一還累。可是團班有一對一沒有的互動樂趣,因為有不同聲線比較,狀況有相同也有不同,可以交叉對比,會激盪出跟一對一不同的想法,引發不同面向的教學思考。

最後一週的個別調整,總是檢驗教學能力的時間。早期的班,每個人都在這裡耗費很多時間,也不一定能達到完整成效。變成六週課程後,這堂課效益變高了,每個人都能有不錯成效外,也不需要三小時都在調整學員,還能帶半小時呼吸圓練習。經過一個疫情,發現前五堂課的效益又提高了,除了綜合性咬字演練、呼吸圈,甚至還能帶丟球,蠻不錯的。

今天因為有學生問到坐高椅子及低矮沙發椅的重心調整,發現自己的核心穩定度又提高不少,這幾年的訓練,開始發揮出效果,在講解上,能示範跟說明得更細緻,覺得自己很棒,發聲課一直都在成長進步的路上,沒有最完美只有更細緻,繼續加油。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畫圈是我很喜歡用的練習說話方式,即使對聲音完全沒概念,沒有上過課,只要用手指在頭旁邊繞圈,聲音馬上變得不一樣,我們的大腦總有很多讓人驚奇之處。

但一對一完整發聲課程裡,我其實很少帶畫圈,因為全身協調對了,呼吸跟聲音的圓就會成形,不太需要再用這個方法,除非有比較專業的聲音需求,才會利用變化型的畫圈,做更進一步的呼吸練習。

但在講座、團課、單堂一對一課程裡,畫圈是個超好用練習。往前畫圈說話比較輕快、活潑,往後畫圈則穩重、專業;說話慢的人往前畫圈增加聲音跳躍感,講話快的人則往後畫圈穩住尾音。畫圈還可以拿來練習停頓、換氣,變換成各種大小不同的圓。

會發展出畫圈,是因為我自己在唱歌時,只要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去,總會習慣在頭旁邊畫圈,幫助帶動聲音。對我來說,聲音就是一堆不斷起伏的線條,所以我很習慣比畫著「線條」,帶動自己的聲音。

有次唱歌老師教彈唇,要我們用手指帶動,我才意識到自己也常這麼做,才將這種方式帶入發聲課練習裡。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自然音高」這個詞是我自己創造的。所謂自然音高,就是共鳴最飽滿、聲帶最舒適、不需要使用多餘力量,就能讓聲音在最好聽位置的狀態。

有學生說,應該是「自然音色」比較正確,但因為大部分學員,都直接以聲音變高、變低來辨別,所以基於上課方便才稱做「自然音高」,但其實也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音色。

帶練前,我總會跟學生說,這個方法是發聲課最抽象的部分,完全就是憑感覺,而且還不能以我的感覺,必須是他們自己的感覺才有用。因此遇到聽力不佳的學員,通常得改用其他方式,今天的學生,原本我也不抱希望他能感受到。

果不其然,今天他依舊問了許多問題,再三確認每個步驟跟練習目的,還一直說前兩堂課有些挫折,不太知道都在幹什麼。其實每個練習他都能做到,聲音也明顯有差異,但他就是感覺不到、聽不出來,幸好還可以感受呼吸狀態,不算太糟。

所以當我問他,覺得自己聲音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振動,他說沒感覺時,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不過許多學生一開始也都沒感覺,因為平時也不會去感受這件事,通常會再花點時間引導,沒想到這次他竟然說了鼻子。這麼快就找到!我有些感動。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411上海廣州直播課海報

感謝喬伊老師介紹,今天跟上海、廣州朋友們,辦了場直播聲音課。

不知道是不是那邊比較習慣發彈幕的關係,雖然也是視訊課,但整個感覺好熱絡啊,隨時都有人在聊天室發言,就像是有學員跟我對話一樣。

本來從下午就開始焦慮,結果一開口,看到聊天室馬上一排往上刷,緊張感瞬間消失,直接開啟聊天模式,觀眾果然很能激發熱情。平時看影集,覺得彈幕有些干擾,這時突然覺得有彈幕真好~

20240411上海廣州直播課合照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409發聲26期

發聲第一堂課,有同學說,老師,我們今天只有講「各位同學大家好」這句話而已。我笑著說,不是只有今天,接下來幾週,我們也都只會講這句話。

就這麼過了四週,終於不再只說「各位同學大家好」,多了其他句子。經歷一個月的基礎練習,今天終於開始「說人話」。

常有同學問我,回家練習可以看稿子唸嗎?我其實不建議這麼做。因為看著稿子,就表示需要分心,但發聲練習要專注在身體協調,光是注意自己哪裡該用力、什麼地方要放鬆,就已經忙不過來了,哪有時間看稿子。

而且一開始練習,最好不要用太長的句子,還沒習慣正確協調的階段,通常講四~六個字就是極限了,所以只要說「今天晚上吃什麼」、「等一下要出門」、「晚上吃咖哩飯」之類的句子,就很夠用了,完全不需要找稿子唸。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最近上課的學生,身體都很緊繃。不過也不意外,畢竟會來上發聲課,大多數都是身體緊繃造成的。

原本身在網路世代,肩頸不正或容易緊繃,就是所有人的共通問題,加上疫情這些年減少外出,許多人運動量減少,甚至幾乎停止運動,身體的僵直、緊繃度又提昇了一個等級。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過度抬頭挺胸,這部分不論大人、小孩都很常見。為了讓身體挺直,沒發現是胸肩前傾,反而過度弓腰,導致核心力量上不來,也就是無法正確使用腹式呼吸,自然就影響聲音。除了影響呼吸,身體重心也會從下半身轉移到上半身,導致聲音發散。

若以數字量化來舉例,假設說話使用的力量是5,弓腰減弱1、肩膀減弱1、下巴減弱1、臉頰沒力減弱1,等於到嘴邊把話說出來,力量就只剩1。若我說話的力量是3,肩膀減弱1,出來是2。這也是為什麼看起來好像我沒在用力說話,聲音卻比學生清楚的原因。

發聲課有大半時間,都在幫學員解開錯誤用力的小腹,以及過度緊繃的腰,並透過照片對比,讓學員理解彎腰駝背不是因為腰,是胸肩前傾造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接到留學生放假回來,要在兩週內完成課程,我總會嚴陣以待。

畢竟上課時間縮短,代表學生練習時間縮短,不過放假也意味著,有比較多時間可以練習。所以只要給予精準練習標的,還是能夠在踏出國門前,將聲音狀態調整好。

而且教年輕人挺愉快,身體反應能力好,只要理解了,通常很快就能做到,即使聽力還沒提升起來,也能靠身體本能加回不少分。只要肯練,問題都不大。

看著這些二十歲上下年輕人認真的模樣,上起課來更起勁了,這年紀正是吸收能力最好的時期,當年的我,也是像塊海綿般,瘋狂吞噬著我能學到的一切,總覺得自己學習速度太慢。

學到的能力,都會是未來自己的助力,身為成長期補給隊一員,自是要好好幫他們打下紮實基礎才行。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最後一堂課,學生說,我每次寫給他的課後信都滿滿一長串,看到頭都暈了,不知該從哪練起,我只好開給他「懶人包」。

根據他的狀況,挑出四個重點,並幫他安排好調整順序。先找出臀部兩點,將力量放在背,注意臉頰力量並放鬆下巴。只要這四個到位,其他練習還不完全也沒關係,至少基礎狀態就穩定了。

一位學生求救說,明天開始連三天要從早到晚說話,但現在似乎聲音就不太舒服。在還沒完全上完課的狀態下,必須根據現在能做到的練習,緊急幫他「抓重點」,並先用幾個簡易方法,讓聲音穩住,以免第一天就啞掉,後面完全失守。

解決學生遇到的困境,也是教學很重要的部份。如何找出當下最適合的方法,降低聲音受傷機率,或增強他們的練習動力,像極了以前學校的隨堂考。

但這也是我喜歡現在工作的其中一個原因,不時冷不防殺出個程咬金,而且每位學生問題點都不盡相同。那種遇到聲音問題眼睛為之一亮的興奮感,大概就跟柯南遇到案件的感受差不多,只是他解的是暗號,我解的是聲音,但本質是一樣的。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聲26期

發聲課最有趣也最麻煩的地方,就是帶同學觀察很細微的肌肉變化。臉部肌肉是方向跟想像中完全不同的震撼,身體則是以為自己有做到,其實沒有的驚訝。

我的腹部很柔軟啊,腰也很放鬆啊,但比較後才發現,原來還要更放鬆,竟然要這麼柔軟。那之間的差異,其實也就在幾公分而已。但差了那一點,聲音就完全不同。

解開髖關節、膝關節跟收小腹間的連動,總是關鍵所在。這過程很像綠野仙蹤故事裡,桃樂絲幫鐵人上油,關節能活動,鐵人就能動了。

鬆開髖關節、膝關節,還得保持腹部柔軟,讓腰放鬆,再加上胸口土石流,讓胸、腹、臀形成往中間匯聚的三點,穩定身體重心。我很喜歡這個部分,雖然過程需要花不少時間,但只要打開這幾個通道,聲音就「醒」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生,說話時嘴唇會很用力的往兩側拉撐,導致第一句話時常發不出聲音,尤其緊張時。

雖然偶爾也會有嘴唇習慣用力的學員出現,但第一次遇到這麼緊繃的。先用吸管協助嘴唇不作用,再將力量轉移到顳顎跟臉頰,最後放鬆下巴,花了不少功夫,才終於讓他找到放鬆不用力的說話方式。學生說,這根本就是180度的翻轉,完全就得打掉重練啊!

知道怎麼用力比較簡單,理解怎麼放鬆,相對困難許多,這我自己有深刻感悟。當年跟幾個配音班同學組練習團,隔幾天就以MAIL傳音檔給大家,每人再回傳評價。我總是被說聲音太重,講話很用力,但每次練習,我已經盡可能放鬆、放輕,但得到的回饋都相同。

每回看到評語,總是萬箭穿心。明明這麼努力,卻還是得到一樣的結果,真的很挫折。直到有次重感冒,整個人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碎念自己好可憐。突然發現這聲音好放鬆!趕緊記憶當下身體狀態,才發現真正的放鬆跟我想像中的,中間大概有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一個感冒筋斗雲,才把我直接帶過去。

看著比較放鬆,但一兩句話後,還是會回到原來習慣的臉上,浮現出些微挫敗感,我也只能幫他們加油打氣,盡可能講解的更細緻或好懂一些,讓他們知道如何練習。畢竟練習還是得靠自己,我只能幫他們少走些冤枉路,或稍微縮短練習時間罷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話時下巴前推,不但會讓聲帶緊繃,聲音扁平不飽滿,也會影響舌頭力量,導致咬字不清晰,說話速度變快、講話越來越用力。
簡單小動作,找回輕鬆好聲音~

有位朋友感覺自己,也有跟阿嬤一樣下巴前推的問題,聊天主題馬上轉成下巴研討會,大家開始認真關心起自己下巴怎麼動。

每回開場我總會問,知不知道我的下巴跟你的下巴,動的方式有什麼不一樣?這時總會看見滿場的茫然與疑惑。長這麼大,很少人會想到要關心自己下巴,但下巴動的方式只要對了,聲音就至少對一半,下巴超重要。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說他已經一段時間睡眠不足,而且許多時候都要在半夜時間說大量的話。半夜說話倒是還好,睡眠不足還真是聲音的大敵。

許多人聽到睡眠不足對聲音不好都很訝異,但的確是會有影響,因為睡眠不足肌肉容易僵硬,或是感到疲累無法正確使力。想睡覺的時候,眼睛會覺得像是睜不開,很累的時候,也會覺得眼睛得很使勁打開,臉部肌肉也會是這種狀況。

眼睛、臉部肌肉提不起勁,又因肩頸比較緊繃僵硬,聲音就會比正常該有的音高低上一些,讓空氣比較容易摩擦聲帶跟喉頭,造成不適,聲音自然就不好了。

這時就得強行喚醒肌肉了,就像冬天太冷時一樣,我總會直接捏臉頰按摩,臉頰受到刺激,就會醒過來,按摩到熱了,就會容易動一些,再做抬臉頰等日常動作。再以伸展甚至蹲坐喚醒身體,確保聲音回到正確位置,才開始說話。

當年雖然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讓聲音出狀況,但其實後來發現,出狀況前,聲音就變低了,只是自己沒發現。後來就很注意這部分,即使再累,都要讓聲音回到正確位置才行,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第二次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的學員一來,就說上次舌頭練習,讓他感覺整個頭張力有點大,由於顳顎關節有點卡,練習時總會很有感。昨天才學到,今天就有機會用上,真開心。

不過因為還沒能消化整理,只能先簡單帶記得的小練習,再搭配上唇練習,果然就讓肩膀、胸口、臉放鬆許多,挺好的。除了平時會觀察的臉部用力狀況外,還特別注意昨天趙醫師說的傾斜,果然增加參考點後,教學上省力許多。

因為學生是口譯員,在最後一堂聲音集中度練習,都是以配音員等級在帶的。只是同步口譯聽眾帶著耳機,距離感上,與配音稍有差異。

每回講集中度,就常被問,有麥克風還需要注意這個嗎?大家普遍對麥克風都有誤解,麥克風就只有增大音量的功能,其他還是要靠自己的聲音啊!學員還是有些疑惑,麥克風聲音是從喇叭傳出,喇叭不一定在前方,甚至可能像我們教室有環繞音響,聲音有沒有集中,很重要?

有疑問直接驗證最快,馬上打開麥克風,並用同樣一段話,讓他練習用集中聲音以及用原本聲音說。用同一段話的好處,就是能非常明顯感受到對比。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堂發聲課道具

我的身體現在真的是正的嗎?每回發聲第二堂課,我總要請學員把手機拿出來,幫他們拍「證據照片」。

20230504發聲技巧第三堂

看到照片裡放鬆挺直的身體,大多都會伴隨一聲驚呼,嘴裡嚷著,怎麼跟我感覺到的不一樣。證據照片幾乎每個人大同小異,狀況卻不甚相同,教室裡的BOSU、瑜珈球、板凳,就是為了這堂課準備的道具。

20230504發聲技巧第三堂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電訪的發聲學員,我對他印象挺深刻,因為他剛來上課時,整張臉很「平面」,說話時臉幾乎不會動。

有趣的是,他的身體協調很好,就像是一個靈活的身體,卻套了張面具在臉上。當初上課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整復」 他的臉,想盡辦法運動他臉上的每塊肌肉,最後一堂課終於感覺「活」起來了。

今天電話中,一開始聲音極好,看來仍有勤於練習跟維持,臉部肌肉力量明顯出來了,只是幾分鐘後,聲音又偏高變薄,鼻音出現。通常跟學員電話聊天也是為了這個,東扯西聊個幾分鐘,大概就能知道他們練習到什麼程度。

一般學員出現類似這樣的偏差,大多是肩膀或下半身力量失衡,但他頸部以下幾乎挑不太出毛病,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就是肩膀還是用力了點,但網路時代真的很難找出幾個肩頸完全放鬆的人,他已經堪稱完美了。所以我將注意力集中在他臉上,這倒是第一回在電話裡這麼專注感受同學臉部動態。

聲音產生偏差,原來是上下半臉「分開了」,就是臉頰、下巴各動各的,有點類似腰緊繃,導致上下半身不協調的概念。因為「卡住」,蘋果肌只好更賣力動,導致疲累而錯誤用力。引導他用誇張口型找回協調開合律動後,果然一開始的好聲音又回來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屬於高音男聲,因為覺得自己聲音很吵,很長一段時間都刻意壓低聲音。

第一堂的臉部練習,讓上半臉動起來;第二堂重新找回下半身活動度以及力量轉移;第三堂找回正確音高,也把舌頭位置練回去。今天最後一堂課,他苦惱的說,呼吸還是不太順,我說不著急,那是今天的重點,我們要來找到呼吸的圓。

從往前畫圈到向後畫圈,我問他有沒有感覺什麼不一樣。通常這麼問學生,大部分都會說沒什麼不同。這時我會要他們用原本的聲音講同樣一句話,差異馬上就出來了,他驚訝的說,我畫圈的時候,呼吸好像變很順,但我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

基礎圈沒問題,進入倒八字畫圈,這時他慢慢能覺察到一些不同,往後畫圈莫名有了顫音,倒八還加上強弱拍差異,他直呼這也太神奇!不要懷疑,畫圈就是這麼神奇。來到q字型畫圈,他說太扯了,我唱歌變好聽了,低音也下的去了。

但這時他還會不時清喉嚨,因為呼吸的圈有了,力量卻還不夠,第四堂的重頭戲拋球加進去,聲音瞬間變通透,喉嚨不卡痰,說話力量也變輕了。明明是以前自己不喜歡的那個音高,聽來卻不討厭,而且還挺好聽的。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