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聲音答客問 (2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Q版小蛙老師.jpg學生今天傳了兩個人的音檔給我,詢問我兩人聲音有什麼差別,因為他覺得兩人聲音有點像,不過他比較喜歡其中一人的聲音,感覺比較好聽。

這兩人說話方式挺類似的,連壓聲音的方法都一樣,只是一個偏高音,一個較中音。我的學生比較喜歡中音的那個,聽起來很穩重,也比較耐聽;但對我來說,那人聲音比較沈悶,聽起來很好睡。因為我學生的聲音跟中音那位比較類似,而我的聲音偏高音,自然喜好不太一樣。

所以覺得聲音好不好聽、舒不舒服是個人感覺?聽完我的分析,學生問道。的確是這樣沒錯,聲音的偏好很主觀,一般來說,聲線跟自己接近的會比較容易接受,另外,也有習慣性的問題,或是自己想要或羨慕的聲音,接受度也較高。像我說話速度很快、聲音情緒起伏較大,就受不了講話很慢或語調平的聲音,我連聽慢板音樂都很容易睡著。個性也會影響對聲音的偏好,例如個性積極、陽光的人,通常不太喜歡懶洋洋或拖音的說話方式。

所以來找我的學生,大多是被老闆、主管或家人說聲音不好才來上課的。在我模仿他們說話狀態,並示範各種說話方式給他們比較之前,他們並不理解為什麼別人覺得他們聲音不好,有些人會因為這樣而感到沮喪或挫折,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聲音有什麼問題。

的確,除非真的講話會不舒服或沙啞,否則所謂的好不好聽,或聲音好不好,都是很主觀的判斷。只要沒有不舒服,也不會造成其他人困擾,或沒有工作或專業上的需求,很少會有人注意自己聲音長什麼樣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提高聲音大聲01.jpg

提高聲音大聲02.jpg

提高聲音大聲03.jpg

提高聲音大聲04.jpg

提高聲音大聲05.jpg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有學生問我表達跟發聲是什麼關係,兩者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共鳴腔變化屬於發聲,可是變聲卻屬於表達範疇。

發聲比較是「聲音基礎狀態」,也就是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最好聽、最舒服、最飽滿的聲音位置,發聲課就是在幫大家找到並「定位」這個位置狀態。而共鳴腔變化就是在這個位置做高低音變化,仍然是自己的聲音,只是音階差別而已,所以還是在發聲的範圍裡。

變聲的基礎當然還是在發聲上,只是因為變聲已經變成另一個不屬於自己的狀態,是在模仿或模擬他人了,而模仿通常是為了與他人互動,所以我把變聲歸類在表達的範疇裡。

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分類,因為我認為發聲是很「個人」的,而表達是在人際互動與情緒展現,是「群體」的。因此常常有學生問我,不學發聲可以學表達嗎?對我來說,兩者是不衝突的,因為練習的方向不同。不過若先有發聲基礎再練表達,會輕鬆很多,因為肌肉控制度更高,不論是表情變換或換氣上,都更容易做到,只需要專心在表達技巧上就好。

發聲是專注在自身,與自己身體對話;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冷喉嚨卡01.jpg

就像冬天運動需要暖身久一點,天冷要讓脖子跟臉部肌肉暖和起來,喝溫熱水、吃溫熱食物當早餐。

天冷喉嚨卡02.jpg

用彈唇、臉頰練習、肩頸伸展操,讓肌肉恢復活力。

天冷喉嚨卡03.jpg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宏亮聲音1.jpg

如何持續發出宏亮清晰的聲音?常常講話到後來聲音沙啞或不舒服,是因為用力不正確?

宏亮聲音2.jpg

通常沒辦法發出宏亮清晰的聲音,主要原因都是肩膀與脖子肌肉過緊。
肩頸肌肉過緊會造成聲帶過度緊繃,所以容易不舒服,也會造成核心肌群無法出力,讓力量無法集中。聲帶過度緊繃或是受到壓迫,久了造成聲帶腫脹、水腫,喉嚨就會覺得不舒服,聲帶也因此無法完整閉合,就會出現聲音沙啞的狀況。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肩駝背01.jpg

圓肩駝背是現代人越來越常見的文明病,因電子產品使用機率越來越高,以及上半身運動、活動量較少,導致背肌、頸肌力量變弱。不只在成人身上會見到這種情形,小孩也越來越多,每年兒童營隊,總要想盡辦法讓孩子們改變突肚抬頸的姿態,好讓他們聲音能放出來。

圓肩駝背02.jpg

駝背會導致需要用力說話,才能讓聲音清楚或比較大聲。因為圓肩及背肌力量不足,說話時會不自覺聳肩,讓前胸繃緊,下半身力量變成過多在腹肌,重心前傾,需要用更多力量把聲音往前推,說話自然就會越來越用力。

圓肩駝背03.jpg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注聽講聲音01.jpg

集中的聲音能讓別人比較專注聽講。

我常以一個簡單練習讓學生做到聲音集中這件事,就是把手放在耳朵兩側,然後自然發長音「啊」,邊發聲邊將雙手慢慢伸直並且合起來。然後要他們觀察手合起來時,身體發生了什麼事?這時會發現腹肌跟臀肌是有用力的,也就是說話前要先「提肛」,用臀部肌肉帶動聲音,說話結束時也得提肛,才不會讓聲音發散。

專注聽講聲音02.jpg

什麼叫做聲音發散?就是聲音的「指向性」。聲音集中就像手槍發射子彈,扣扳機時,子彈會往前直衝向目標;聲音發散就是散彈槍,扣下扳機,會有很多子彈往不同方向散去。直衝向目標的子彈一定會比散彈槍有威力,殺傷力也比較大。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度使用聲帶01.jpg

很多人因為職業需要必須長時間講話,容易有聲音沙啞的困擾,若一直無法改善甚至嚴重到需要開刀治療的程度。到底什麼是「過度使用聲帶」?

因為現代人3C用品使用頻繁,加上運動不一定會訓練到背肌,這些年核心運動還是比較熱門,所以圓肩、抬下巴情形成為蠻常見的情形。

抬下巴會讓頸部緊繃,連帶就會讓聲帶緊繃,導致過度使用聲帶情形更加常見。原本放鬆可以講好幾個小時,緊繃後,可能講一個小時就感到疲累甚至沙啞。因此在發聲課,我都會從上半身放鬆帶起。

脖子不緊繃,聲帶就輕鬆。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說話換氣01.jpg

說話換氣02.jpg

說話換氣03.jpg

呼吸是圓的這件事,一開始是從憤怒鳥的拋物線開始的。看著憤怒鳥的飛行曲線,想像著聲音也跟著這樣飛出去,再聯想到哆拉A夢的聲音凝固劑,體會到聲音是有大小、重量、方向與速度的。把聲音具象後,思考起來就容易多了。

既然要丟出去,就得收回來。剛開始都直直拉回,發現會停頓卡住,在不斷模仿台上老師氣口後,有天突然發現,拋物線出去,就得拋物線回來!偷懶走直線才會卡住!但拋出去又曲線拉回很累人,直線來回簡單多了,花了一些時間練習畫圈圈,練習說話畫圈、唱歌畫圈,發現聲音卡住,就試著找出不同的曲線路徑,慢慢在腦海中創造出自己的雲霄飛車軌道(呼吸)路徑。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紀大變啞01.jpg

大部分的人聲音都會隨著年齡變化嗎?年紀大了聲音一定會變低或變啞?

年紀大變啞02.jpg

許多人都認為聲音變低變啞,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了,年紀漸長的確是影響聲音的其中一個要素,但並不是導致變低、變啞的關鍵。

年紀大變啞03.jpg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姿勢01.jpg

聲帶就位於脖子中央,當脖子肌肉緊繃的時候,聲帶也會緊繃。
在緊繃狀態下,高音的人聲音就會變尖銳,低音的人聲音容易含糊不清。駝背(肩膀與胸口前傾)則會造成胸大肌緊繃,導致聳肩,影響到脖子肌肉,所以保持下巴、脖子、肩膀肌肉的放鬆不緊繃是很重要的。

身體姿勢02.jpg

身體姿勢03.jpg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音01.jpg

線上發聲最後一堂課,整合前面所有練習,這時肌肉像是突然變成不隨意肌般不受控制。就像最近拳擊課,開始加上閃躲及步法後,老是反應錯誤或來不及反應被直接擊中。如果把臉部肌肉想成身體手腳,就像學游泳時,手划動很熟練了,腳踢也沒問題了,一合在一起卻沈進水裡。這階段總會有訊息量超大無法協調、消化之感。的確是,畢竟在課堂上示範的一個看似簡單動作,我當初可能是花上好幾個月、甚至兩三年時間才練出來的。就像我們的肌肉也不可能因為跑了一天的步,或做了一天肌力訓練就突然變強壯一樣,跟說話有關的肌肉也是如此。

所以我很愛把發聲練習比喻成蓋捷運,剛開始蓋的時候,總會影響交通,尤其每天經過都會覺得很不方便,埋怨怎麼蓋這麼久還沒好。可是如果是蓋在平常很少去的地方,偶爾經過會覺得,哇,已經不一樣了呢!。對於自己的聲音,因為每天聽著,就會有怎麼都練不好的焦慮感,但這是必須要以月或年為單位來計算的啊~撐過交通黑暗期大家只會記得你的好。

第一次意識到自己的聲音,是在大一暑假,回苗栗巧遇高中社團學妹,我一開口,學妹就非常震驚的說「學姐,你的國語怎麼變得這麼難聽!」才驚覺自己咬字的偏差。被學妹的震驚震驚到。

因為我媽是師大中文系畢業的國文老師,從小我的國語算是比較標準的,平時就這麼說著也沒特別感覺,周遭的同學自然也不覺得有什麼變化,卻被久未見面的學妹聽出差異。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jpg

這件事是在去年帶冬令營發現的,因為孩子來上課都戴著口罩,當時因為疫情還不嚴重,最後一天成果展,我跟他們說,上台可以拿下口罩,因為會錄影。當他們拿下口罩,我看見跟小夫一樣的尖嘴巴,才發現自己忽略了什麼。

後來很榮幸受邀到魔法兔齒顎矯正牙醫診所楊醫師舉辦的齒顎矯正醫師研習會旁聽,證實臉部肌肉的確對呼吸及發聲的確有影響。

自從經楊醫師提醒,知道自己因為鼻敏感有口呼吸問題後,有特別加強練習這部份,聽到楊醫師說,我是他聽到第一個自己調整回來的人,還蠻開心的,覺得被稱讚了。

發聲臉部肌肉練習跟齒顎改善練習其實是類似的,畢竟都是在訓練臉部肌肉,雖然方法不同,原理是相通的。戴口罩的日子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希望大家都能多注意說話方式。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養喉嚨01.jpg

聲帶也是肌肉,容易受傷或過勞,保養喉嚨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正確發聲,並於疲勞不適時多休息、減少說話。

保養喉嚨02.jpg

盡量不要晚睡,以免造成肌肉緊繃;並避免在大量說話時吃冰吃辣吃油炸物喝酒。

保養喉嚨03.jpg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的確可以改善聲音很平,讓說話感覺有語調跟陰陽頓挫,只是發聲練習主要在調整聲音的飽滿度與圓潤度。

如果以樂器比喻人聲,當我們剛開始拉琴或吹笛子、喇叭的時候,因為還無法控制力道,容易讓聲音過重、過輕或破音,當我們熟悉怎麼拿捏彈奏、吹奏力量,不論是高音或低音的樂器都能很好聽!

人聲也是一樣。
雖然聲音的產生是因為聲帶振動,但我們不會去控制聲帶,就像吉他弦是固定的,我們是藉由調整弦的鬆緊、控制彈弦的力道跟角度,讓彈奏出來的音樂流暢好聽。

這就是為什麼發聲練習是在調整聲帶周圍的肌肉(調鬆緊),以及練習腹式發聲(調力道)的原因了。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肌肉需要鍛鍊,那聲帶也可以越練越強嗎?

聲帶也是肌肉,原則上也是可以鍛鍊。
但聲帶肌肉很薄,所以無法像二頭肌那樣練出健美肌肉。
聲帶比較像是橡皮筋,只要正確使用維持彈性就好,過度拉扯緊繃容易受傷,若故意用氣音說話,讓聲帶總是過度鬆弛,也會造成聲帶萎縮。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腹語術是什麼原理呢?為什麼嘴型沒張開還可以讓人聽得清楚?

雖然我沒有練習腹語術,不過以發聲原理來說,臉頰肌肉的抬升,會讓後口腔打開;下巴放鬆、舌頂上顎、舌根正確用力,咽喉打開,即使外表看起來嘴巴沒有張開,但其實口腔內部整個空間是寬敞的,不但舌頭能有靈活運動的空間,空氣進出也很順暢,自然能發出清楚的說話聲音,腹語術應該就是奠基在這樣的原理上,說唱藝術裡的含燈大鼓技術也是類似的情形。

【延伸閱讀】podcast 腹語術真的是用肚子說話嗎?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要怎麼訓練正音咬字,讓聲音聽起來不會含糊不清?

與咬字最相關的肌肉就是舌頭,因此需要訓練舌根肌肉,以免舌頭整個阻塞在口腔中,妨礙空氣流動,導致字音含糊。而要讓舌頭有足夠的空間運作,就要訓練臉頰與唇側肌群,再搭配放鬆的下巴,這樣即使口型很小也能讓每個字音都很清楚。
再運用提肛(身體力量提起與放鬆),做出正確的四聲聲調,並利用畫圈說話方式,完整唸完每個字音,不讓字音重疊(吃字),就能做到清楚又正確的咬字發音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說話的時候常常要換好幾口氣,請問要如何讓肺活量增強呢?有人說可以跑步或做有氧運動?

運動的確可以增加肺活量,不過主要不是肺活量的問題,而是呼吸用力位置不對。

唱歌或說話需要換好幾口氣的人,通常都是因為肩膀過度用力,導致肺部無法正確擴張吸氣,可參考「正確丹田發聲方式」做練習。如果肩膀無法很快放鬆,可以將雙手如同投降般舉高(雙手成ㄩ字形)後放鬆,讓肩膀無法聳肩或施力,雙手盡量與身體同一平面(身體側面),呼吸時上半身不會用力過度,就能讓呼吸順暢許多,進入較深沉的腹式呼吸狀態。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要能配合場地、聽眾等要素,首先自然是要先能輕鬆發聲,也就是所謂的丹田發聲,運用腹、臀等核心肌群帶動發聲,放鬆肩膀、脖子的肌肉。

說話時,將聲音推到最遠的聽眾身上。什麼叫做推到最遠的聽眾身上呢?就是把聲音往前拋,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字推的比一個字遠,呈現一個拋物線的狀態。要拋遠自然就會大聲,越大的場地聲音就會越大越高。

這部分可以利用錄音設備來練習。將錄音設備放在假想的聽眾最遠方,說完話後,將錄音機打開,在一樣的距離下,聽錄音的聲音是不是有在跟自己說話的感覺,就可以檢測音量跟距離是否正確。

肢體的部分,只要不是全身僵直,比較不影響發聲。可以在說話的時候,先試著加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第一句話舉起右手,第二句話舉起左手,第三句話舉兩隻手。這樣雖然感覺很呆板,但一開始從這種規律動作練習,可以慢慢習慣身體在說話時動作,而且不會是讓人不舒服的碎動或晃動。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