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  今天去看了裴艷玲老師的尋源問道。
看著老師在不同角色間轉換及解說,台下的我很感動。
那種對細節的堅持,沒有長期的基本功累積,是做不到的。
每塊肌肉、每個呼吸、每個動作、每個表情,都得一次到點到位。
這,才叫藝術。 

讓我想到當年學七塊板的時候,沒練好一個基本點,文彬老師是不會讓我練下一個點的。
常常一個星期,我就重複在那練著同樣的點,甚至一週一次的驗收,還會被退貨,得連續練兩或三星期,直到正確為止。
當然也會覺得無聊,但很明白基本功這玩意,沒練個上千次,不會變成自己的。
而且也不能瞎練,練錯了更慘,更難調回來,所以得去給老師驗收,確認有沒有在正確的位置上。

開始教學後,體悟更深了。
照樣把文彬老師那一套依樣畫葫蘆並不難。
但我教出來的學生,板子聲或唸唱聲,跟文彬老師教出來的學生,聽起來就是差很多。
為什麼我的學生拿板常常會掉?為何他們聲音聽起來就是不夠有精神?
每回這樣問著文彬老師,他總會告訴我那些我忽略掉的動作跟聲音細節。
我才知道,原來不是光把板拿在手上敲了會響就叫打板;
不是看的懂國字符號念出來就叫唱快板。
打板是要注意手指的位置,還有手臂各肌肉協調的力道;
唸唱是要搭配呼吸、力道跟表情節奏的。
必須把每個步驟像是放在顯微鏡底下觀察一樣,細細拆解開來研究,才能得到最完美的搭配。

恍然大悟。

終於瞭解以前練習寫國字,為何總要一個字寫好幾遍,還得讓它們長一樣;
歷史課本為何從小學、國中到高中都念一樣的內容,只是內容越來越深入;
為什麼健身教練總要問我,現在是哪塊肌肉在用力;
為何當年桌球社學長要我在桌邊揮拍一星期才能上桌;
繞口令為什麼要一個詞一個詞念熟,直到正確無誤才能整句念跟加快;
練板為何得單練一個板式重複上百遍,直到位置分毫不差;
琬瑩老師排練的時候,為何總是這麼重視「戲的稜角」。

有了穩定的細節,才能讓動作「活」起來。
看上去就像是毫不費力一樣的輕鬆,實際上身體用了非常大的能量在控制每個細節。
這就叫專業。

現在看表演,能看到越來越多細節了,尤其是聲音。
在台下,我幾乎能感受到並跟上演員每個細胞的力道跟呼吸的流動。
這是對專業的完美要求,這是對藝術的堅持。

每回看到這樣的表演,在台下的我,總是感動的要落淚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掌握各種共鳴腔的肌肉控制力量,不論甚麼狀態下都能舒服說話,歡迎參考「發聲技巧」、「線上視訊發聲」或「一對一發聲」課程,學習正確且輕鬆的說話方式。 

想瞭解更多聲音課開課訊息請至【衍聲說藝坊】官網http://naturalvoices. 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