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練劇本

距離上次啟明演出已經整整三年,今天排練特別提醒大家,啟明場地比較大,舞台感跟情緒張力要多一些,不能像我們錄Podcast或生態影片那般近距離。

對頻了聲音,接著就是細緻化角色個性。這故事每個角色性格都很鮮明,但也因為這樣,很容易變得非常「直線」,只是把情緒不斷往外衝而已。每到這時,就要開始幫演員們再次精準定位,我總習慣用大家熟悉的角色或朋友代入,例如爺爺像藍色小精靈裡的老爹,並極力描述角色心理狀態。

即使只是一個哼,撒嬌可愛少女的哼,跟成年女性的哼,就是不一樣。就連跺腳,都不是紮實的,得先跺一腳,再連跺幾腳。即使是皺鼻子,都有其特殊方式,都得一一分解示範,讓演員抓住與自己個性不相符的角色樣貌。

也因為更有故事畫面了,這時就會開始發現各種BUG。這個角色出場的很莫名其妙;這段為什麼有人消失,突然又跑出來;誰的情緒不對了。尤其後面有一大段群眾戲,根據每個人的角色定位,反應各不相同,都要一一確認,讓聲音畫面聽起來富有層次。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商家評論

今天收到這則評論,有些驚喜也很感動~

只要有學生或朋友稱讚教室,我就會很開心,因為這間教室是我跟蓋曄兩個人,花了三個月時間討論,每個角落、每樣物品,都是因為需要而存在的。

只要幫忙搬過我們的桌子,總會說桌子很重,因為那是廚房流理桌。蓋曄很堅持桌子長度一定要一百八十公分,他覺得一個人就是要有九十公分空間才舒適。但一百八十公分的桌子真的很難買,於是就出現了流理桌,所以寬也比一般桌子多一倍,就是在聲音課搞了個製圖桌的概念。在說畫故事營,特別覺得好用,孩子們把紙張、用品鋪滿一桌都沒問題。

許多講者來我們教室使用麥克風,都覺得聲音變好聽了。其實也沒有用什麼特別好的音響,只是裝了六個喇叭,所以聲音比較平均散佈在教室空間,聽起來就會比較舒服。不過麥克風是裝給其他人用的,以我們教室大小,我不需要使用麥克風,所以有時還會忘記要給講者麥克風。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這兩天遇到之前上課的發聲學員,很開心他們聲音變好了。雖然他們都會回我,自己控制度還不好,或聲音上還有什麼狀況,自己覺得哪裡還不夠好,聽著他們對自己聲音感受度變高了,要求也提升了,感覺很開心。這時我總會告訴他們,現在的聲音有達到目前階段該有的狀況,聽起來的確是穩定的,接下來該往哪個方向練習。

我也是這麼一步步練過來的,從身邊朋友、老師們給的建議或線索,思索還有什麼沒考慮到的。萬一想不出來,也只能繼續找相關課程上課,不斷聽自己聲音錄音檔,瘋狂比對自己聲音跟他人聲音的差別,重新找方法調整。

大部分的調整會造成另外的偏差,像我前陣子在改善自己上顎突出跟小下巴問題,練了一陣子發現,只顧著中間,兩側力量不見了,趕緊換方法,重新找回平衡。練聲音就像蓋捷運,總會有很長一段交通黑暗期。

一開始的練習都是在處理大塊、明顯的偏差,越後面需要掌握的力量或協調越細緻。但沒有前面的大塊調整,就無法有細節,所以我總是告訴他們不要急,接下來可以再往哪裡前進。就像出門有GOOGLE地圖就很安心,我也希望可以成為他們的指南針,陪著他們找到前進的方向,知道自己聲音現在的定位,就不會容易焦慮或著急。也像爬山或跑馬拉松,走到岔路時,能看到路牌或指標指引,就會安心許多,身邊有人一起陪走、陪跑,心境上也會更放鬆,路程似乎也沒這麼遙遠了。

聲音演練最佳工具書:【聲音零極限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今年開始幫公司講師規劃課程,坐在後面聽他們講課,一邊思考著可以怎麼幫他們調整,也從另一個角度檢視自己的教學。

雖然每個人的教學模式跟狀態不同,但怎麼說他們用的都是我的教學系統,同樣的演練或步驟,透過他們自己的詮釋,有時也會讓我有「原來也可以用這個角度來看」的驚奇,或是驚喜於他們用的舉例比我原本的還要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習慣,尤其我總是一個人工作,很容易就會走入自己的框架裡,對於自己的愛鑽牛角尖個性,我挺清楚明白。所以以前遇到瓶頸,就會找不同老師或換個新領域學習,聽著另一種面向的詮釋,有時就能激發出新的突破或領悟。

看著他們生澀的教學,也讓我想起自己以前的模樣,雖說已無法詳實記憶,但至少會想起,自己以前也有過這麼一段,需要磨合、花時間練習、努力消化、甚至消化不良重來的過渡期。

這段時間很容易挫折,也很辛苦,我總覺得自己以前遇到很多好老師,願意無償領著我前行,在我需要的時候拉上一把。現在我能做的,也只能將我對他們的感激,回饋到我帶領的講師們身上。需要的時候,有人幫上一把手,就能少滑落幾公尺的山谷,對開始爬坡的我們來說,心總會穩定許多。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31019啟明演出排練

每回許久沒演出的故事開排,總會花上許多時間,畢竟演出的人不同,詮釋互動上就不太一樣。

這次會選擇這個故事,一來是為了符合圖書館訂出的主題,二來這故事只演出過一次,相隔多年後,重新喚回記憶,總是邊修改邊碎念著「以前怎麼會這樣演」、「那時候到底在想什麼」、「這麼大的BUG怎麼沒發現」,也是種排練樂趣。

雖說有些人演的角色跟上次一樣,但這幾年大家的生活也變化不少,心境上總會有所改變,尤其這次每個角色都很有個性,並不一定都是他們擅長或熟悉的樣貌,需要花時間重新習慣。

理性的媽媽,聲音過低會跟其他人不協調;青少女撒嬌般的跺腳,過重會變成真的在生氣。正能量的明亮與輕快,與青少年的賭氣對抗,如何拉出水與油般衝突又協調的對比。每個人的各說各話,加上各自的性格,就像各種樂器和諧的合奏,看似不和諧,卻有種莫名的流暢美感,這是我愛上劇場的原因。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