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畫圈是我很喜歡用的練習說話方式,即使對聲音完全沒概念,沒有上過課,只要用手指在頭旁邊繞圈,聲音馬上變得不一樣,我們的大腦總有很多讓人驚奇之處。

但一對一完整發聲課程裡,我其實很少帶畫圈,因為全身協調對了,呼吸跟聲音的圓就會成形,不太需要再用這個方法,除非有比較專業的聲音需求,才會利用變化型的畫圈,做更進一步的呼吸練習。

但在講座、團課、單堂一對一課程裡,畫圈是個超好用練習。往前畫圈說話比較輕快、活潑,往後畫圈則穩重、專業;說話慢的人往前畫圈增加聲音跳躍感,講話快的人則往後畫圈穩住尾音。畫圈還可以拿來練習停頓、換氣,變換成各種大小不同的圓。

會發展出畫圈,是因為我自己在唱歌時,只要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去,總會習慣在頭旁邊畫圈,幫助帶動聲音。對我來說,聲音就是一堆不斷起伏的線條,所以我很習慣比畫著「線條」,帶動自己的聲音。

有次唱歌老師教彈唇,要我們用手指帶動,我才意識到自己也常這麼做,才將這種方式帶入發聲課練習裡。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這麼認真做簡報了。因為這次活動是有主題的,得配合松機航空小冊裡的內容,所以不能只靠張嘴。翻閱著航空小知識,想著這麼難的東西,要怎麼簡化成幼稚園孩子理解的內容?

介紹航道跟跑道,就讓孩子變身飛機跑好了;既然變身飛機、教了動作,那就再來個童謠帶動唱,直接把動作代入,讓小孩跑跑跳跳又唱唱,體力應該可以消耗不少。

介紹飛機,那就來個折紙飛機活動,還可以比賽誰的飛機比較會飛,應該也可以消耗不少時間?

既然前面玲瀞老師講了飛行員繪本,那就順著介紹航空人物好了。就這麼拼湊著,把大致流程順出來,簡報改了又改,四小時才完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自然音高」這個詞是我自己創造的。所謂自然音高,就是共鳴最飽滿、聲帶最舒適、不需要使用多餘力量,就能讓聲音在最好聽位置的狀態。

有學生說,應該是「自然音色」比較正確,但因為大部分學員,都直接以聲音變高、變低來辨別,所以基於上課方便才稱做「自然音高」,但其實也就是一個人最好的音色。

帶練前,我總會跟學生說,這個方法是發聲課最抽象的部分,完全就是憑感覺,而且還不能以我的感覺,必須是他們自己的感覺才有用。因此遇到聽力不佳的學員,通常得改用其他方式,今天的學生,原本我也不抱希望他能感受到。

果不其然,今天他依舊問了許多問題,再三確認每個步驟跟練習目的,還一直說前兩堂課有些挫折,不太知道都在幹什麼。其實每個練習他都能做到,聲音也明顯有差異,但他就是感覺不到、聽不出來,幸好還可以感受呼吸狀態,不算太糟。

所以當我問他,覺得自己聲音在頭部的什麼地方振動,他說沒感覺時,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不過許多學生一開始也都沒感覺,因為平時也不會去感受這件事,通常會再花點時間引導,沒想到這次他竟然說了鼻子。這麼快就找到!我有些感動。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40411上海廣州直播課海報

感謝喬伊老師介紹,今天跟上海、廣州朋友們,辦了場直播聲音課。

不知道是不是那邊比較習慣發彈幕的關係,雖然也是視訊課,但整個感覺好熱絡啊,隨時都有人在聊天室發言,就像是有學員跟我對話一樣。

本來從下午就開始焦慮,結果一開口,看到聊天室馬上一排往上刷,緊張感瞬間消失,直接開啟聊天模式,觀眾果然很能激發熱情。平時看影集,覺得彈幕有些干擾,這時突然覺得有彈幕真好~

20240411上海廣州直播課合照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發聲課又要改版了。

2011年學了聲樂發聲基礎後,第一次試著放進教學中,是在救國團聲音課,兩小時課程裡,已不記得發聲佔了多少內容。

2012年3月,試著發展成兩小時課程,學生反應跟學習效果都不錯。於是同年十月,開發出第一版四堂八小時的發聲課。當時的助教芯怡,成立了聲音課後學員社團,就這麼一路來到現在。

2014年衍聲成立,依舊延續著四週課程,只是內容持續修正。2018年,發現時常遇到學員掌握不到身體力量,總在重訓課跟教練討論,如何讓學員理解核心穩定。後來索性將發聲課改成五週,增加一堂體適能,果然後面幾堂,學員聲音穩定性提高許多。

2019年,請祐昌指導故事劇樂部演員京劇身段時,祐昌帶大家操作他每天在練的伸展,我練了幾週,之前的肩傷、腰痛都好了!這麼神奇的功法,自然也是要分享給學員,伸展完再練體適能,學員展現出的成果更佳,六週課程成形,直至如今。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