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版小蛙老師.jpg今天學生一進來,就說這幾天工作很多,而且每天至少說話三小時以上,昨天還將近六小時,結束時喉嚨有些不舒服,以為會跟過去一樣,第二天醒來就沙啞,沒想到睡一覺醒來就恢復了!他覺得很感動~

雖然不意外有這樣的進展,但還是會因為他的高興而開心。原本尖細的高音,變得比較圓潤,從下巴到胸口都放鬆了,這時我心裡總會有些得意,畢竟又一次正確協助學生找到問題點,對我來說,這一直都是很重要的事。

不過力量還是比較偏大腿前側,不完全在臀部,導致穩定性不太夠。以前的我,會直接幫他們把力量轉至臀部,但前陣子對軀幹中段的平衡,又多了些領悟後,開始能看見學員下半身力量不穩,來自於身體中段的穩定重心偏差,導致身體會逐漸前傾,回到原本習慣,拉抬胸口跟脖子。

通常到發聲最後一堂課,已經是很細緻的微調,我會試著帶他們看見自己整個身體的微妙聯動。這些都是在我越來越理解自己身體,並把協調慢慢找回來後,才能看見的。那天我們公司講師問我,怎麼能在線上課,看到學員肌肉用力狀態,他覺得影像很模糊,看的很吃力,幾乎無法辨別。我說,線上課我不是用看的,是用聽的,我靠聽他們聲音辨別身體的用力與協調,他可能還需要練一段時間。

疫情期間,我除了認真做飯給自己吃,就是運動,因為我想把以前的身體找回來。從我有印象開始,就一直認為自己身體協調很差,跑步老是最後一名,跑不動。但四、五歲的我,明明能翻過五樓的牆,還能跟鄰居到處爬上爬下,靈活的很啊!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自從跟艾美講聊了同步呼吸這件事後,聽了節目來找我的口譯員,大多會詢問這件事,有的是覺得跟他們學習到的有衝突,有的是覺得要完全同步講者很困難。

​同步呼吸並不是完全跟講者一模一樣,除非是要完全模仿某個人物、角色,否則,很少會做到完全同步,這是首先我要釐清的一個迷思。

也許將同步呼吸稱為「同頻」比較合適?看電影、戲劇時,我們也不需要跟裡面的演員完全同步,但自然就會跟著演員呼吸節奏走,我們還是用自己的節奏在呼吸,只是例如演員比較激動,我們的呼吸速率可能會跟著快一點。每個人的呼吸、說話速度、節奏、音高,都不盡相同,呼吸同步有點類似交響樂團,所有樂器都走同一大調,和諧演奏出一首曲子的概念,又或是接近一起合唱的概念。

會跟艾美講聊到這,是因為我提到有次聽講座,翻譯是男性,他把聲音提到跟女性講者一樣的位置。這裡我要說明一下,並不是說男生跟女生,就一定是男生聲音要提高,就以我聽的那場講座為例,是因為第一位翻譯他壓低聲音,沒有在正確發聲位置上,所以聽起來自然跟講者有差距。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兩位翻譯跟講者都是中音偏高的人,即使性別不同,對一般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女性講者聲音比較高,但對我來說,男聲女聲都是一樣的,我聽的是發聲方式跟共鳴位置。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次遇到聽力比較弱的學員,我總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焦慮。若學員體感還不錯,能感受身體力量的改變,會稍微讓我安心一些,但若體感也不是很好,我總得先穩住自己的心,專注在該怎麼找到適合方法上。

若學生跟我一樣是急性子也就還好,但萬一是不怎麼愛說話,或節奏溫和緩慢的人,那就是個考驗了。以前的我,甚至會覺得這是種煎熬。

語句間空拍過長,我就會擔心是不是要冷場了,所以時常搶話,或自己一個人說不停。記得第一份工作,有位同事就是屬於極致溫吞型,每次跟他討論工作,總會莫名煩躁,有著想大聲吼叫的衝動。但也挺感謝他的,因為在這三年多時間裡,我一直要求自己要有耐心聽他說完,還有要給空隙跟時間,讓他有機會說,不斷練習讓自己慢下來。
後來當了講師,用很多方式讓自己慢下來,甚至會盯著運動錶上的心跳,藉由讓數字變小來調整呼吸。放慢這件事,對現在的我來說,都還是件需要經過控制,才能達到一般人覺得正常標準的事,尤其在沒睡飽、工作量大的時候,更是要很有意識才能維持。

遇到跟我同型的,上起課來自然開心,對頻容易,但若遇到溫和型學員,也是調整跟檢視自己狀態的好機會。看似專注認真的當下,其實內心有個我,不斷在「指揮交通」,一下提醒自己慢下來,一會則緊張大喊,停!讓學生思考一下!不准說話!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央廣美食PODCAST專訪

客家美食介紹節目上線啦~

幸好是錄podcast沒有影像,因為我是看著手機裡的食譜筆記說的。每次做菜我都要打開食譜筆記,確認作法跟步驟,買菜的時候也會開筆記確認,以免遺漏。尤其客家湯圓這種久久才會做一次的菜,沒有做筆記,很容易就弄錯步驟或時間,萬一煮的不好吃,我自己會生氣,所以一定得好好確認才行。

除了聊客家鹹湯圓,還聊起以前練快板的經過,不知不覺十二生肖都過兩輪了,原來練快板已經是這麼久遠的事!謝謝紹彬哥找我上節目聊天,很久沒這樣聊快板了,還能聊我愛煮愛吃的食物,真的很開心~

節目收聽連結

文章標籤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小蛙老師.jpg每回帶一對一學員練完收小腹,他們總會驚奇於這微妙又特別的感覺,跟他們原本想的完全不一樣。最近又將這個練習更細緻化。

之前在網路上看到瑜珈老師將肚子縮進去的影片,感覺跟我們發聲練的收小腹有些類似,這就像在練臉部肌肉,原理對了,就能模擬出腹語術說話狀態很類似,偶爾就會試著模擬並揣想分析。

有點類似帶著學生先誇張放大,再恢復正常說話,因為要把肚子縮進去,需要將平時的練習放大許多,對於身體中段的肌肉連動,又有了新感受,感覺能看得更全面了。

加上自己最近練拳跟跑步時,開始能體會到收小腹與身體重心穩定之間的關係。將這些理解帶回教學中,以前帶練收小腹,頂多就是讓學員放鬆腰,現在連提臀跟放鬆胸口都能一併帶入,讓學生更細緻感知到整個身體中段的細微狀態。再將髖關節、膝關節帶入,覺得這堂課又更完整了,自己頗滿意。

自從踏入聲音教學這領域,已經很習慣先感知自己身體,再將感知到的轉化成實際可行的步驟,試著讓學員操作,確定可行後,再根據每個人狀況修正。在幫助學員找回自己身體與聲音的同時,我也在持續精進。

邱筑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